借鑒互聯網對日本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2-02-28 08:37:00

導語:借鑒互聯網對日本的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借鑒互聯網對日本的影響研究

1989年,日本引進互聯網。2010年,日本利用網絡的人口已經達到9462萬人,占日本全部人口的78.2%。網絡在日本已經普遍用于通訊、政府辦公、電子商務、媒體宣傳、電視節目等媒體信息傳播、地區信息、遠程醫療、普通教育和遠程教育、自動翻譯、軍事、安全等廣泛領域。近年來,中國盡管已經在網絡用戶數量上遠遠超過了日本,但是,日本畢竟是當今世界引領互聯網發展趨勢的極少數國家之一,有很多成熟的經驗值得中國研究和學習;當然,也有一些不足和漏洞,需要中國作為前車之鑒吸取教訓,及早防范。彌補不足與紕漏。

一、互聯網已經成為日本的政治工具

在日本,互聯網已經直接服務于政治傳播、大選等政治活動。日本一批政黨和政治家,早在2008年即開始利用互聯網宣傳自身的政策理念,樹立個人和本黨形象。除了在網上的直接政治活動以外,日本的網絡還肩負著傳播政治新聞,進行有關政策和政治領導人支持率調查等工作。這些工作是政治組成的一部分,發揮著政治職能的作用。2008年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辭職,此舉牽動日本國內政局,日本自民黨內的一些主要領導人想在首相競選中占據優勢。時任自民黨干事長的麻生太郎制作了手機動漫視頻,在網絡和手機上傳播,為自己競選首相做廣告并造勢。這種作法贏得了一部分青年網民的喜愛,取得了良好的競選效果。這是日本政治家首次運用網絡和新媒體宣傳自己,在日本開啟了運用網絡進行政治活動和政治競爭的先河。

二、日本經濟依賴于網絡媒介而發展

網絡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經濟領域的各個角落,日本經濟依賴于網絡媒介而發展。網絡本身的成長對一向重視實體經濟的日本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1年,日本開始執行“電子日本戰略”(“e-Japan”),計劃讓“FT-TH(光纖到戶)覆蓋日本90%的家庭”。政府甚至將2003年定為“光纖上網元年”。2004年,日本推出互聯網國家信息化戰略,在發展方向上,計劃到2010年將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甚至汽車等與網絡整合到一起,實現辦公和家庭生活的信息化、自動化、互聯網化。2006年,日本IT戰略本部制訂“IT新改革戰略”。同年,針對寬帶網絡的建設,提出“新一代寬帶戰略2010”。2007年底,日本召開的“消除數字鴻溝戰略會議”,部署未來3年的信息通信發展規劃。會議重申,到2010年,90%以上的家庭實現高速上網目標。截至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上述計劃目標。當前,日本已經基本實現了政府的電子化與網絡辦公,還將網絡大規模應用于教育、醫療、商務經營等領域。2009年,日本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達到了7萬億日元,大概是5000億人民幣左右,是中國的2倍。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日本互聯網發展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現為:(1)日本的主要門戶網站都掌握在美國壟斷公司的手中,如日本排名前四位的門戶網站Yahoo、JA-PAN、Google、goo中有三家屬于美國,盡管日本軟件銀行公司已經掌控了Yahoo、JAPAN40%的股份,但畢竟其主要股份和管理仍歸美國母公司掌控。這是日本互聯網不得不依賴于美國,并受制于美國的一個重要瓶頸,也給日本的經濟安全帶來了隱患。(2)推動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的一些關鍵技術尚未獲得突破,物聯網技術很多還都停留在設想階段,尚未能夠大規模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三、互聯網對日本安全的影響極其復雜

互聯網對日本安全既有積極的正面影響,也有消極的負面影響。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案例中見微知著。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發生了里氏9.0級的大地震,日本由傳感器和網絡有機組成的地震預警系統,對這次地震的預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系統耗資5億美元,從2007年起投入使用,并同遍及日本全國的一千余個地震探測儀相連,每一個地震儀和傳感器最終都聯通日本氣象廳的中央數據處理中心和控制電腦,由傳感器捕捉地震引起的地震縱波,并以此定位震源及震級,隨即發出警報。該地震儀組成的網絡,覆蓋全日本,有網絡傳遞相關數據和信息,并通過計算機終端進行分析處理,得出有關地震震級、震源等確切的結論,然后發出警報。這次大地震,數百萬日本人在地震發生前一分鐘得到地震預警通知,有些地鐵等高速交通工具提前停車,一些人也得以提前躲避,挽救了無數日本人的生命。不過,由于大地震、海嘯的因素導致海底與陸地通訊電纜、光纖網線等部分中斷,致使日本的家用電話、攜帶電話等當今個人或家庭普及通訊設備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中斷,也帶來了一些混亂。

網絡的快速傳播能力,信息提供的便利化,同樣使實施集體犯罪、危害社會公共安全更加便利。根據日本警察廳統計,2010年全年,日本全國被檢舉的“網絡犯罪”案件為6933起,同比增加3.6%。增加最為顯著的是“網絡詐騙案”,為1566起(同比增加22.3%)。接下來是兒童色情案件783起(同比增加54.4%)、“侵犯著作權”368起(同比增加95.7%)。

網絡對于日本安全的影響是多面的,其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網絡作為高科技媒介的一部分,廣泛用于政府辦公,這有助于降低全社會的經濟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動經濟發展。(2)網絡與其他高科技產品組合,促使高科技的效能成倍提高,大幅度提升了日本預警和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自然災害的人員犧牲和經濟損失。(3)網絡作為基本的信息傳播工具和信息傳播載體,成為護衛日本國土安全的基本平臺。日本在國土安全防衛方面建立起了完善的網絡監控、網絡通訊和網絡指揮體系。為了應對黑客對日本網絡的入侵與破壞,日本防衛省在2011年度建立了一支專門的“網絡空間防衛隊”,負責收集和分析研究最新病毒信息,進行反黑客攻擊訓練,以防范和應對黑客攻擊,加強保護機密信息的能力。(4)日本政府與社會以網絡為依托,傳播日本主流價值觀,為維護日本國家政治、意識形態等的安全提供了便利而有效的信息、輿論平臺。其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1)網絡由于其自身便利化、快捷化、低成本化的特點,也時常被一些犯罪分子所利用,作為傳播犯罪信息的重要途徑。(2)由于網絡傳播速度快,信息受眾范圍廣泛,一些不利于社會安定的負面信息很容易在網絡的傳播過程中被夸張放大,這對于社會安定具有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帶來破壞性的沖擊。

四、中國的借鑒

中國應該從日本利用互聯網的過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盡可能地引導中國的互聯網事業克服弊端,向健康、便利、迅捷、高效的方向發展。

政策建議如下:(1)中國要盡快制定國家光纖網絡發展戰略。其原則是國家進行部分投入并引入民間企業的競爭機制,打破壟斷經營,降低用戶使用費用,加快社會普及。(2)日本的主要門戶網站掌握、甚至控制在美國公司手中,這對日本互聯網事業和日本未來的整體發展十分不利。中國一定要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中國要從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對互聯網進行監督和管理,尤其要對網站的股權構成進行監督和管理,防止其股份被外國壟斷公司進行壟斷性收購。(3)除了推動互聯網硬件設施投資與建設以外,中國政府應該對與網絡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嚴格規范和監管。(4)日本網絡監控比較松散,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泛濫,損害社會健康氛圍,尤其對成長中的青少年身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汲取這方面的教訓,對其加強監控和管理。(5)日本的網絡已經普遍用于維護國土安全和社會安全,已經基本起到了全天候、全方位監控日本的重要海岸線、海洋島嶼、海疆邊界等重要防衛地點的作用,還能對全國各地自然災害的發生起到監控與報警作用,這有利于政府部門迅速作出決策和應對。中國也應該以網絡為依托,籌建國家綜合安全體系監控網絡。(6)學習日本以開發物聯網作為推動互聯網長期發展的建設目標,提高以網絡為紐帶的各項物聯網技術的開發,提升生活與生產的自動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