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茶場經濟滑坡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31 08:32:00
導語:國有茶場經濟滑坡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徽農墾皖南茶場有40多a的種茶歷史和豐富的種茶經驗,現有茶園3573hm2,常年產茶6000t左右。就茶葉生產的總體水平來說,其技術、設備及茶園基礎均居同行業先進行列。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曾幾度輝煌,知名度高,覆蓋面大,經濟效益好,是安徽農墾的經濟支柱之一,也是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但近幾年來,由于體制與市場的種種原因,茶葉生產經營和經濟形勢急轉直下,跌入低谷。當前茶區的困境,直接影響著農墾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何抑制經濟滑坡,走出困境,進一步發揮茶業經濟優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亟待探討與研究。
1經濟滑坡的原因
國有茶場經濟滑坡、虧損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災害、市場疲軟、茶場負擔重、體制不順、管理不嚴是主要原因。
1.1客觀原因
1.1.1茶葉市場由暢轉疲。從1989年開始,茶葉市場連續下滑。正常年份,全國茶葉出口量在20萬t以上,而近幾年茶葉出口量大減,且花色品種單調,茶葉加工企業無法生產,外貿公司需要量減少。茶價低、成本高,嚴重地挫傷職工種茶的積極性,茶場經濟陷入困境。
1.1.2企業負擔過重,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生產成本上升。化肥、農藥、煤、電費、采工工資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茶葉直接成本漲幅過大;離退休金提高。一是離退休人數逐年增加,平均每四個職工負擔一個離退休人員;二是離退休人員退休費用增長較快;企業辦社會。茶場一方面要向國家交納增值稅、農村特產稅、所得稅等,另一方面又要承辦本應由政府辦的文教衛、公檢法等事業性的機構,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負擔;賦稅過重。目前茶葉的稅賦高達31%,遠遠超過蠶繭等其它農產品,在茶葉生產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情況下,這樣的高稅賦實在使茶場難以承受。
1.1.3自然災害嚴重。近幾年,茶場的旱災、蟲災嚴重,致使茶樹受災受損,加劇樹勢老化,影響了茶葉產量。
1.1.4資金缺乏。茶場從1993年以來,資金就陷入困境,具體表現以下幾方面:企業負債過重。一個中小規模的茶場,負債高達3215.3萬元,職均負債3萬多元,貸款和借款1034萬元,僅銀行利息,一年高達134.42萬元,平均畝茶園承擔249.56元,每個在職職工承擔1501.89元。資金嚴重沉淀。一是流動資金變成了固定資產,運轉不起來;二是資金損失。貸款難以收回,經營虧損嚴重。
1.2主觀原因
茶場經濟出現滑坡,除了客觀原因外,還有主觀上的原因。如:茶場領導決策失誤;內部管理失控;改革不到位,分配失當;產業結構單一化。
2發展的主要措施
影響茶場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改革和完善現行管理經營體制,加強茶園基礎建設和努力擴大茶葉的銷售量。
2.1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建立市場運營機制。
2.1.1全面實行“四到戶”、“兩自理”的經營體制。改革原有的大農場對家庭茶場實行統包統攬的經營模式,全面實行生產費用、生活費用“兩自理”和茶園、核算、風險、盈虧“四到戶”。茶場以資產租賃的方式將茶園租賃給職工經營、管理。職工租賃茶園后,完全自我投入,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按市場規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2.1.2初制茶廠實行公開招標租賃經營。茶場初制廠全面推行以現有廠房、機具等固定資產租賃經營,鼓勵干部和有經營能力的職工參與競標,租賃期一定三年,采取預交資產保金押金的辦法,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2.2建立緊密型茶葉集團。組建茶葉產業集團必須是利益均享、風險共擔緊密型的企業。改變分散經營,出售原料的被動局面。培植優勢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拓市場、促基地、帶承包戶,變松散、隨意的產銷形式為規范、緊密型的產銷形式。
2.3樹立茶葉生產的基礎地位。對于茶場今后走出困境,進一步發展茶葉經濟,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要著手規劃三個工程:一是茶園的基礎建設,如噴灌設施、新良種茶園的發展和防風林帶的建立等;二是加快衰老茶園的改造,復壯茶樹,提高產量和品質,為茶園機械化奠定基礎;三是積極開發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建立和健全新產品的生產程序和經銷策略。轉
2.4一業為主,多種經營。茶場必須在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的同時,調整茶園種植結構。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積極發展二、三產業,發展茶果間作套種,發展養殖業,興辦養雞場、養豬場,徹底改變單一茶葉生產的經營格局。
2.5加大推銷力度,提高茶葉銷售量。要加強宣傳,提高農墾茶葉知名度,積極開拓國際、國內茶葉市場。國際茶葉市場需求量,直接影響到企業產品的銷量,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一旦國際茶葉市場不景氣,國內茶葉市場就易于出現滯銷,茶葉價格降低,茶葉企業的自身優勢就難以發揮,就會出現近年來的困境。因此,應上下努力千方百計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增加出口量,不但出口大宗綠茶,而且也爭取出口名優茶和袋泡茶等新產品,提高創匯能力和經濟效益。
茶場根據國內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開發以茶為主的飲料系列和食品系列產品,爭奪市場一席之地。
2.6解決好茶場發展的外部條件。目前,國有茶場歷史包袱沉重。據不完全統計,農墾皖南茶場欠國家貸款及各種借款5000萬元以上,每年要支付銀行利息高達700萬元。茶場期望國家給予大中型企業的優惠政策能在農墾企業有所體現。國家是否能逐漸地有比例核銷部分呆帳、壞帳,并將部分貸款轉為國家資本金,采取停息掛帳等辦法,以緩解企業壓力。其次是參加地方社會統籌,解決職工養老保險問題。茶場既是個經濟組織,又是個社會組織。各級政府應予以支持,并在政策規定范圍予以照顧解決。另外是農墾茶場貸款問題。企業沒有資金注入,正常生產難以維持;沒有資金投入,開發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都無法開展起來。因此,必須解決貸款問題,以保證生產和出口需要。
- 上一篇:物流企業應收賬款對策研究論文
- 下一篇:油田職業道德建設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