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19 11:56:00

導語: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冷鏈食品冷鏈冷鏈物流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國內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歷程和冷鏈食品市場的發展現狀,然后剖析了我國食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整體規劃、體系建設和質量信息系統三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食品冷鏈是指易腐食品從產地收購或捕撈之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其各個環節始終處于產品所必需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冷鏈技術的應用對于保證食品品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與消費者的飲食安全息息相關。經過冷凍鏈運輸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為1%至2%,能較大程度延長保鮮期。

冷鏈起源于19世紀上半葉冷凍機的發明,到了電冰箱的出現,各種保鮮和冷凍食品開始進入市場和消費者家庭。至20世紀30年代,歐洲和美國的食品冷鏈體系已經初步建立。40年代,歐洲的冷鏈在二戰中被摧毀,但戰后又很快重建?,F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鏈體系。

一、中國食品冷鏈的發展現狀

1.中國食品冷鏈的發展歷程。新中國的冷鏈最早產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肉食品外貿出口,并改裝了一部分保溫車輛。1982年,中國頒布《食品衛生法》,從而推動了食品冷鏈的發展起步。近20年來,中國的食品冷鏈不斷發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為先導,已經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產品為核心的食品冷鏈體系,包括速凍食品行業、肉食品加工企業、冰淇淋和奶制品企業及大型快餐連鎖企業,還有一些食品類外貿出口企業。

2.中國冷鏈食品市場發展狀況。中國平均食物年產值約為3000億美元,超過20%的食物由于沒有很好地冷藏,在運輸過程中浪費掉了。僅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就達25%至30%,每年有總值約92.5億美元的農產品在運輸中損失掉,腐爛損耗的果蔬幾乎可滿足兩億人口的基本營養需求,損耗量占世界首位。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鏈,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價高居不下。因為一些容易腐壞食品的售價其中七成是用來補貼在物流過程中弄壞貨物的支出。而按照國際標準,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50%。與此同時,中國對高價值的冷凍和易變質食品的生產和消費都在增加,這更增加冷鏈市場的巨大缺口。據專家估算,目前中國已有冷藏容量僅占貨物需求的20%至30%。

2006年我國各類易腐食品總產量近7億噸;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費已占51%,全國年易腐類食品消費量約2.4億噸。目前我國的肉類食品廠有2500多家,年產肉類6000萬噸,產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速凍食品廠2000多家,年產量超過850萬噸;冷飲業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有194家,年產量150多萬噸,產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遞增;乳品業1500多家,產量800萬噸,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水產品產量4400萬噸,每年以4%的速度遞增。

二、中國冷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完整獨立的食品冷鏈體系尚未形成,損耗浪費驚人。在我國,雖然以食品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為先導,包括速凍食品行業、肉食品加工企業、冰淇淋和奶制品企業和大型快餐連鎖企業以及食品類外貿出口企業,已經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產品為核心的食品冷鏈體系,但更多的易腐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卻還遠未認識到冷鏈工業為企業所帶來的益處。食品冷鏈工業仍然是一片待發掘的“凍土”。

從整體冷鏈體系而言,中國的食品冷鏈還未形成體系,無論是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內需來看,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顯。目前大約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蔬菜水果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輸銷售,以蔬菜、水果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設施落后,造成腐爛損失嚴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國每年果品腐爛損失近1200萬噸,蔬菜腐爛損失1.3億噸,按1元/公斤計算,經濟損失超過上千億元。冷凍食品產銷冷鏈情況稍好,但由于部分產品流入集貿市場拆零散賣,冷鏈存在中斷現象。冷鏈發展的滯后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食品產業的發展。

2.食品冷鏈的市場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國的冷鏈物流業尚處于初級階段,市場規模還不大,區域特性比較強,除了外貿出口的部門以外,大部分在國內流通的生鮮易腐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業務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能提供的綜合性全程服務還不足總體需求的5%,而專門針對生鮮易腐農產品的物流服務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第三方冷鏈物流行業領袖,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準確性和時效性較差,冷鏈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損耗很高,造成生鮮易腐農產品的區域性過剩,從而大大挫傷了生產商的積極性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3.冷鏈物流的硬件設施陳舊落后,冷藏運輸效率低。我國的冷凍冷藏運輸行業與國際標準相差巨大。內地貨運車輛約七成是敞篷式設計,只有約三成為密封式或廂式設計,而備有制冷機及保溫箱的冷藏車輛連一成都不到。特別是我國的鐵路冷藏運輸設施非常陳舊,大多是機械式的速凍車皮,缺乏規范保溫式的保鮮冷凍冷藏運輸車廂,冷藏食品運量僅占總貨物運量的1%。公路運輸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凍冷藏運輸只占運輸總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產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傮w而言,發達國家預冷保鮮率為80%~100%、果蔬采后損失率5%,冷藏運輸率80%~90%,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比率1%~3%,而我國分別為30%、20%~40%、10%、0.3%,在硬件設施和運輸效率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可見,中國目前的冷鏈設施和冷鏈物流裝備不足,原有設施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由此產生兩個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別是初級農產品的大量損耗,由于運輸過程中損耗高,整個物流費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國際標準,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隱患。4.食品冷鏈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冷鏈物流的效率取決于冷鏈物流各節點的有效銜接。由于中國農業的產業化程度和產供銷一體化水平不高,從農業的初級產品來看,雖然產銷量巨大。但在初級農產品和生鮮易腐農產品供應鏈上,缺乏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規劃與協調,因此,在一些局部發展中存在嚴重失衡和無法配套的現象,整體發展規劃的欠缺影響了食品冷鏈的資源整合以及行業的推動。例如,在冷庫建設中就存在著重視肉類冷庫建設,輕視果蔬冷庫建設;重視城市經營性冷庫建設,輕視產地加工型冷庫建設;重視大中型冷庫建設,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整體發展規劃的欠缺影響了食品冷鏈的資源整合,以及行業的推動。

三、中國食品冷鏈未來發展對策及思考

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完善和大力發展中國食品冷鏈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國食品冷鏈正面臨著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在未來的中國食品冷鏈發展建設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有所明確和突破:

1.加強中國食品冷鏈的整體規劃研究,建立政府、行業組織和相關企業聯動機制。一個國家的食品冷鏈保障體系建設,單靠任何一方都是難以有效推進的,它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通力合作。應該結合中國國情,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完善技術管理手段和監管措施;政府應當制定食品冷鏈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鼓勵措施,加強行業規劃的方向性引導;行業組織應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制定并落實行業整體規劃和行業規范;相關企業應根據市場規則具體運作,合力推動中國食品冷鏈的逐步發展。

2.推動建立多種模式的食品冷鏈體系建設。目前國際上比較成形的食品冷鏈有兩種模式:一是以企業為主體的食品冷鏈體系,這種模式在美國、日本和西歐比較普遍,日本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證大量食品的一般質量、降低在途損耗的價格與品質模式,這種模式一般為發展中國家采用。根據中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應該推進多種冷鏈模式的發展,一方面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和大型食品企業,發展以核心企業為軸心的食品冷鏈體系,串聯供應鏈上下游,逐步形成覆蓋分類食品產業的冷鏈保障體系;另一方面在建設農產品綠色大通道的基礎上,建設連接農產品主產區和消費地的食品冷鏈物流主干網絡,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鏈的物流和質量信息系統。從食品冷鏈現代化和食品安全出發,通過食品冷鏈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冷鏈有關方面提供準確的市場動態和信息溝通,同時也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對于問題食品可以追查到底。

參考文獻:

1.于衛君.食品冷鏈:一片不容忽視的“凍土”[N].科技日報,2007

2.豆豆.冷鏈物流需要解決的四大問題[N].現代物流報,2007

3.何靜等.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13)

4.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6—2007.2007

5.王強等.加拿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7(6)

6.陳冀.中國食品冷鏈市場大發展歷史機遇期到來[N].經濟參考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