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12-17 05:33:00

導語:國有企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發展論文

[摘要]只有打破國有股一股獨大,甚至一股獨占,政企才能分開。在股份制企業中,應該由作為所有者(股東)代表的董事會作出決策。無論是戰略決策,還是人事任免,都要由董事會決定,政府不得以行政力量干預。在國家相對控股的企業中,國家的意圖可以通過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如國資委)派出的董事會來體現。在國家不控股的企業中,決策要由相對控股者(民營資本或外資)決定。董事會作出決策,股權大小決定董事會地位,這是股份制企業的基本原則。無論國家是否控股,政府都不能干預董事會的決策。這是作為一個企業獨立運行的基本保證。

吳敬璉先生在評論中國經濟改革時指出:“由于國有企業改革長時期沒有取得突破,從經濟資源配置的角度看,可以說改革的‘大關’還沒有過?!?/p>

計劃經濟下國有企業效率低下是一個世界性問題。無論改革從哪里起步,國企改革始終是中心問題。國企改革從哪里起步?上個世紀60年代赫魯曉夫主持的蘇聯經濟改革是從把利潤作為衡量企業業績的指標開始的。中國80年代初的國企改革也從“讓利放權”、“承包制”等方式開始。但是這些改革無一成功。沒有利潤的刺激固然是國企效率低下的原因,但這僅僅是表象。根源在哪里?改革者終于認識到,國企效率低下源于產權制度。在傳統的公有制下,名義上的所有者為全民,實際上并沒有一種機制能保證全民行使所有者的權力。這就是公有制下的所有者缺位。國有企業的使用權(即決策權)在政府手中,這就形成政企不分的傳統。企業負責人作為政府派出的官員,對政府負責。當政府監督不到位時會形成對企業的內部人控制。這些決策者有權作出決策,但并不從正確決策中獲得利益,也不承擔錯誤決策的責任。產權不明晰下權責利的不一致正是國企效率低下的真正原因。在經歷了曲折與挫折之后,人們終于認識到,國企改革的中心是產權改革。這是改革歷史上的一次飛躍。

然而,認識到國企產權改革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解決了產權問題。對于中小國企而言,產權改革并不難,通過轉讓、出賣就可以實現產權明晰。關鍵是要打破思想上的約束,并在實踐中形成一套國有資產評估、交易的機制。只要這套機制是公開、透明、有章可循的,就不會存在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而且,經驗證明,絕大多數被賣出的中小國企實現了扭虧為盈。

大型國企是通過股份化來實現產權明晰的。在理論上,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股份制是所有市場經濟中大型企業的產權形式。但是,為什么在這許多的股份制之后,這些國有企業仍然沒有根本性突破呢?

對于一些國企的股份化,張維迎教授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白馬身上畫道道:冒充斑馬。這就是說,這些國企的股份化是徒有其名而無其實。股份化是為了通過明晰產權而提高效率的。這種效率來源于:第一、股權多元化,而且產權的主體明確。第二、股權相對集中,有相對控股的大股東。第三、股數是可以交易、轉讓的。只有股權多元化,企業才能做大,股權主體明確才能做到權責利之間的一致。股權相對集中可以防止經理層的內部人控制,確保所有者的控制權。股權的交易是股份制企業的動力(企業股權增值)和壓力(被別人兼并)。一些國有企業的股份制徒有其名正在于國有股一股獨大,甚至是一股獨占。只有一個股東的企業無論如何是不能稱之為股份制企業的。在國有股一股獨大的情況下,企業的產權并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畫了道道的白馬仍然是白馬。與此相關的是,國有股并沒有實現全流通。

有些人認為只有國有股一股獨大才能保持國企的公有制。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股份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所有制,是向社會開放的。股權多元化是股份制企業效率的來源之一。國家可以在一些企業中實現相對控制(不是絕對控股或一股獨占),但并不是其要在所有股份制企業中實現控股。原有國有企業實現真正股份化的途徑是國有股的流通。國有股流通的目的不是“圈錢”,而是實現國有股的多元化,并在股權流通中提高企業效率,以及原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要使股份化有利于原來國企效率的提高,股份化企業必須按獨立的企業來運行。政企分開已經提了許多年,但一直“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究其原因還在于股份化企業的國有股一般獨大。如果國有股的代表是政府,政府作為所有者當然有權管企業。所以,政企不分的根源仍在于產權。只有打破國有股一股獨大,甚至一股獨占,政企才能分開。在股份制企業中,應該由作為所有者(股東)代表的董事會作出決策。無論是戰略決策,還是人事任免,都要由董事會決定,政府不得以行政力量干預。在國家相對控股的企業中,國家的意圖可以通過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如國資委)派出的董事會來體現。在國家不控股的企業中,決策要由相對控股者(民營資本或外資)決定。董事會作出決策,股權大小決定董事會地位,這是股份制企業的基本原則。無論國家是否控股,政府都不能干預董事會的決策。這是作為一個企業獨立運行的基本保證。

實現真正的股份制是國有企業實現根本性突破的產權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機構,并打破行政性壟斷,造就一個競爭的環境,國企才有出路,改革才能真正過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