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國內特色養殖的發展現狀

時間:2022-10-21 04:23:00

導語:淺論國內特色養殖的發展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論國內特色養殖的發展現狀

元江縣位于云南省中南部,距昆明210公里,總面積2858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陸路必經之地。境內山壩相間,立體氣候特點突出,海拔最高2580米,最低327米,年均氣溫23.8℃,有“天然溫室”美譽。特有的自然資源優勢,有利于灣鱷魚、淡水鯊魚、野山豬、蜜蜂、梅花鹿、刺猬、孔雀等特色養殖業的發展。近年來,元江縣特色養殖規模和效益穩步提升。特色養殖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特色養殖業,對推動元江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然而,實踐中也存在利用價值單一、養殖周期長、飼養技術較低等突出問題。諸多的困難嚴重制約了特色養殖產業發展的步伐,如何更好的辦好這項產業,值得深入研究。

一、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發展現狀

元江縣獨特的自然資源,使特色養殖發展得天獨厚。由于資源的稀缺,與傳統養殖肉食產品相比,特色養殖產品在價格上更具優勢,而且供不應求。目前元江縣特色養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控制傳統畜禽飼養中飼料的添加劑和抗生素,生產“無公害”、“生態”和“有機”肉食產品,在養殖方式上突破;其次是特種養殖,以馴化、繁殖野生動物為主,追求養殖內容上的新、異。針對特色養殖業見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顯的特點,元江縣引導扶持山區群眾調整養殖結構,積極發展特色養殖。到2009年底,全縣有特種養殖戶1055戶,其中,養野豬12戶,零星養蜂956戶,其他養殖87戶,存欄野豬559頭,養蜂6480群、野雞5270只,存欄麂子、刺猬、孔雀等畜禽514頭(只)、梅花鹿56頭。全縣完成畜牧業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加0.16億元,增長6.8%,特色養殖戶實現經濟收入近800萬元。現已建設推廣生物發酵床零排放養豬示范基地,建設生物發酵床3585平方米,飼養生豬1100余頭,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生豬生產邁向環保生態型養殖。針對元江壩是典型熱帶氣候特征,1998年縣魚種站從泰國引進40條幼灣鱷試養并獲得成功,到2009年有鱷魚350余條,是云南省唯一一家鱷魚規模養殖的單位。目前,魚種站還負責生產和推廣鱷魚、羅氏沼蝦、單性羅非魚、淡水鯊魚等特色水產品的魚苗為主,并實施部分養殖,以“基地+農戶”的形式提供鱷魚苗給農戶養殖,低價提供單性羅非魚和羅氏沼蝦幼苗給農戶,鼓勵發展特種養殖。

由于充分利用熱區資源優勢,元江縣的特色養殖產業現在通過扶持朝著擴規模和樹品牌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和推廣特色養殖技術,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城鄉消費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對特色、名貴食品的購買欲望和對安全、無公害食品的需求,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當前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中特色養殖產業也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制約因素。

1.特色養殖規模小,利用價值單一。

馴養的野生動物種類主要集中在野豬、梅花鹿、野雞上,少量有養竹鼠、石蚌。大多數養殖戶在產品上以活體銷售為主,主要是供人食用或觀賞,養殖行業呈現出規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如,全縣1家梅花鹿養殖單位只養殖了56頭;12家野豬養殖單位,存欄數不足600頭。

2.特色養殖項目投入大、周期長、收效慢。

這與行業內稱為“短、平、快”的特色養殖投資特點相反。理論上,特色養殖剛剛起步,養殖產品有價格高、市場需求旺等優勢,但實踐中由于缺乏相關政策扶持和技術信息支持,許多養殖戶只能靠網絡、報刊和雜志等渠道獲取零碎的養殖信息。盲目性導致部分養殖戶不是在初期對投入估計不足半途而廢,就是在實際養殖中對疫病防控、馴養繁育等環節費盡周折。

3.養殖戶飼養技術較低。

養殖戶絕大部分是邊干邊摸索,沒有專門的培訓學習,總體素質不高,養殖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只有實踐中去總結,往往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導致特色養殖產業壯大的周期被拉長,發展成本更高。

4.缺乏從事專業養殖的技術人員指導。

元江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管理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由森林公安代管,沒有專門的人員編制,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由于無法進行有效的技術服務和科學政策指導,致使部分農戶養殖中盲目操作,損失慘重。全縣僅有4名人員從事野生動物養殖技術工作,且多數是經過短期培訓。

5.市場不規范嚴重制約特色養殖行業進一步發展。

目前元江縣的養殖產品處在供求雙方單線供銷階段,信息極度不對稱,尚未建立一個有形的市場平臺。因為市場體系不完善,現有市場中沒有使用“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影響了合法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品在市場上流通和銷售,并且市場準入制度、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還沒有建立,這些都制約玉溪特色養殖產業進一步發展。

三、對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現狀的思考

通過分析上述存在的問題,不難發現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要健康、快速的發展,目前最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對產業發展正確引導:縣域內適合養殖哪些品種?市場前景如何?針對縣資源優勢應重點開發哪些產品,優勢在何處?養殖過程中的技術困難如何尋求幫助?產品銷售渠道的問題?等等。政府要加強調研,發揮其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能,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促進特色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以縣魚種站為例,10年的鱷魚養殖有了成效,養殖面積發展到上百畝,數量到300多條,但要進行規模加工,數量遠遠不夠,多次引資失敗,造成渾身是寶的鱷魚被擱置,以“基地+農戶”形式的特種養殖發展緩慢。一邊是飼養成本高,資金缺乏,現狀難維持;一邊想招商引資開發鱷魚,變廢為寶,擺脫困境,但規模太小滿足不了大規模深加工,引資不成。所以惡性循環,養殖舉步為艱。而其它特色養殖也面臨技術、銷售等困境,要想對野生動物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關鍵政府要建立起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服務和指導體系,這才能有效避免養殖戶在種源獲取渠道上的非法選擇,也才使合法的野生動物產品進入市場。

四、加快發展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的建議

1.發展特色養殖產業要靠政策拉動和示范戶帶動。

政策拉動就是政府在物資、技術方面要提供種畜、養殖、銷售配套服務等支持。一方面,要建立特色養殖業信息制度。建立健全特色養殖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強對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的監測,科學預測市場和消費需求走勢,及時市場信息,指導生產者合理安排生產。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重點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加工龍頭企業;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戶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保險服務,增強特色養殖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培植科技示范戶。選擇具有一定飼養基礎和經驗的特色養殖戶作為科技示范戶重點培植,以點帶面、輻射周圍,只有群眾認識了,真正把特色養殖當做產業來經營,才會獲得較好的效益,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展規模養殖。

發展有競爭優勢、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是推進現代特色養殖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經濟能人、經濟合作組織創辦養殖基地,由分散飼養向規模養殖轉變,建設高標準的規模養殖場,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優惠政策,從資金、稅收、技術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在擴大生產規?;A上,開展特色養殖產品的精深加工,提升產品質量,創建名牌產品。

3.要打造特色養殖的產業鏈。

應從做大做強特色經濟,使其形成產業化的戰略高度著手,多在養殖業產品的銷售、轉化服務上轉變職能,要圍繞龍頭建基地,建設基地抓大戶,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

4.強化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特色養殖技術指導。

加快野生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控工作。同時,縣政府部門要重視加強野生動物養殖技術指導,積極從相關專業院校引進人才或多渠道為養殖戶和科研技術部門牽線搭橋。開展特色養殖技術培訓,做好服務工作。采取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掛鉤聯系等方式指導特色養殖,推廣養殖技術。

5.健全特色養殖質量安全體系。

加強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強化動物衛生執法監督。建立健全特色養殖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檢測手段,加大對產品質量的檢測監控力度。規范飼料、飼料添加劑及獸藥的使用,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禽水產品生產,健全質量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