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科技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時間:2022-01-22 04:15:38

導語:農民科技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科技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摘要:當前,真正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數量還很少?,F代農業迅猛發展,生態效益農業,集約化經營勢在必行,農村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廣大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所以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農村經濟

1多渠道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營造學習氛圍

利用科技之春、之冬農民科技大集,深入鄉鎮、村屯進行科技宣傳、技術咨詢、發放科技書籍,把黨的惠農政策傳達給農民,向農民推薦優良品種,優質化肥、農藥,指導農民購買種子及辨別農貿真偽,當購買到假種子和劣質農藥時,如何進行維權,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利用農民培訓機構的遠程教育網絡,舉辦時效性、實用性較強的農業科技知識講座,幫助農民學習、應用農業科學技術,及時了解農業致富信息。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利用農時季節,適時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大對現代信息技術、環保技術、種養殖技術的培訓力度,重點傳授農業科普知識、農業生產知識,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實現增產增收。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不同需求、不同層次的農民,開展不同類別的培訓。對在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內從事農業勞動,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重點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對在經營性服務組織內或個體直接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勞動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進行專業服務能力培訓,重點提高他們的專業服務水平;對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負責人,具有一定產業規模,并在同行業中起模范帶頭作用的,進行高層次的綜合性的培訓,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成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一方農村經濟的發展。

2創新培訓模式,激發農民學習積極性

農民培訓重在實效,培訓方式必須可行,便于農民接受,要做到有可操作性,有實用性,有針對性。根據農民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參觀考察,觀摩學習??梢蚤_闊眼界,拓寬思路。帶領農民到生產設施比較先進的農業園區、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進行參觀,提高他們對現代生產理念和科學技術的感知能力,從而轉變生產觀念,創新思維模式,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模式會使農民深受啟發,激發他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引領農民進行生產結構的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2.2田間實踐指導。在農業生產期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專項技術培訓,現場示范,答疑解惑,為農業生產作物生長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實踐指導,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順利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3實踐操作練習。實踐操作練習是農民提升素質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依托農業產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實驗示范基地等進行實踐實習操作,培訓有針對性、參與性、互動性和實效性。培訓教師手把手、面對面指導學員練習,科技示范作用強,引導更實在,影響更直接,農民參與積極性高,操作能力強,技術含量高,實用性強,農民學得一技之長,有成就感,培訓效果顯著。2.4典型學員示范帶動。將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新型職業農民請上講臺,分享成長經歷,講述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和成功經驗,與農民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引起心靈共鳴,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從而示范一個生產,帶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農民。在培訓中要做到:實踐指導與理論學習相結合;進村入戶與集中培訓相結合;觀摩參觀學習與常規培訓相結合;面對面實踐指導與網絡平臺交流相結合;田間課堂與固定課堂相結合;激發農民的學習興趣,調動農民科技致富的積極性,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3結合地域經濟特點確定培訓內容,引領農民科技致富

農民科技培訓的目的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引領農民科技致富,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培訓單位要按照不同的地理優勢和資源條件,當地特色產業,以及市場經濟要求,圍繞區域主導產業,確定培訓內容,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壯大產業規模,引導農民向主導產業方向發展。以吉林省白山市為例,白山市經濟特點是“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特色興市”,農業主導產業逐漸發展為“參、蛙、菌、藥、菜、牧、果、游”八大產業板塊。農民培訓圍繞八大產業,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打造一村一品種,一鄉一產業,有規模,上效益。現在人參栽培、葡萄栽培、草莓栽培、藍莓栽培、大榛子栽培、大田人參栽培、中小藥材栽培、食用菌栽培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科技越來越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和喜愛。農民學習興趣濃,投入熱情高,能積極將所學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更換生產品種,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激發創業致富夢想,引領他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如今,人參栽培、葡萄栽培、草莓栽培、藍莓栽培、大榛子栽培、中小藥材栽培、食用菌栽培都已形成區域產業,大田人參栽培也在悄然興起,農業科技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提升農民綜合素質,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使廣大農民逐漸成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宮兆梅 單位:白山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