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5 03:24:00

導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研究論文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制約因素

中小企業融資的制約因素主要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制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條件不足和信用觀念不強,外部制約因素主要包括融資渠道不寬和銀行缺乏支持動力:

我國中小企業一般自有資本和自有積累比較少,大多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治理結構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部分中小企業就是“家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市場開發不足,其抵御風險能力較差,同時財務信息不透明,因此造成其不能達到金融機構貸款門檻。

一些中小企業為了一時之利,采取改制或者其它方式逃避債務,結果損害了中小企業的整體信譽。此外,銀行對貸款簽批人的責任追究十分嚴厲,但是現行法律對對債務人懲罰力度不大,中小企業對金融機構產生了信用危機。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進入門檻較高,如股份有限公司若要公開發行股票,股本昀低3000萬元,結果眾多中小企業無法通過發行股票或者債券的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只能選擇銀行貸款或者民間借貸。一些國有商業銀行為節約成本對分支機構進行撤并,在區縣只剩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但是小企業在區縣又比較集中,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只得為融資付出更高成本。

銀行在選擇貸款對象時,需要從成本、收益、風險三方面進行衡量。由于對中小企業貸款單筆規模小、不確定性高、業務成本高,就使得中小企業貸款在銀行眼中成了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的“雞肋”。據統計,占企業總量0.5%的大型企業擁有50%以上的貸款余額,占企業總量88%的小型企業貸款余額不足20%。如果缺乏國家政策支持,以盈利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的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必然缺乏動力。

二、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改善途徑

要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就必須內外結合,強化中小企業自身建設,建立信用體系,拓寬融資渠道,發展健全擔保體系,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中小企業經營績效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的規范程度與管理效率,規范中小企業的管理,健全財務制度,避免財務信息失真,提高運營效率,從競爭力上做“文章”,練好內功,保證自身持續發展。

要在中小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建立真正的信用關系,需要建立中小企業評級體系和社會征信系統,使中小企業經營者認識到信用的重要性,通過降低金銀行的信息獲取成本和信貸風險,才能真正激發銀行的積極性。

一方面,降低資本市場的準入門檻,如建立“創業板”,為那些有技術、有市場、缺資金的中小企業創造直接融資條件。另一方面,可以鼓勵或者組織同一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發行“組合債”,分散風險。同時,要大力發展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鼓勵產業投資基金的建立,在資金來源、組織形式上給予支持和指導。

按照國家“一體兩翼三層”的指導思想,建立由地市、省、國家三級機構分層次組成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擔保業務以地市為主,再擔保業務以省、國家為主,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商業擔保公司參與其中,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的作用,建立風險擔?;鸷驮贀;?,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擔保機構的正常運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