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研究

時間:2022-08-06 11:00:55

導語:人口老齡化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口老齡化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研究

[提要]在人口老齡化大背景下,老齡化問題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齡化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則是其在金融領域所產生的影響之一。本文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報告,參考眾多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現狀,以及人口老齡化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產生的影響,并從政府、金融企業和家庭三個層面就如何改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家庭;金融資產;配置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根據聯合國的標準,老齡化社會是指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總人口中,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占比達到7%,或者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占比達到10%,根據我國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1999年我國就已經達到這一比例,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據統計,2017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6.1%,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17.8%左右。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的原因主要歸咎于20世紀80年代實行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以及經濟的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條件的改善,使人口壽命大大延長。老齡化問題的加重,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金融方面,老齡化問題改變了我國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我國家庭金融資產在總量、結構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家庭老年人比重的上升,一方面使得家庭在投資方向上更加慎重,原來傾向于股票、基金等風險投資的家庭投資者,在這方面的資產配置比重顯著下降;另一方面我國的儲蓄率也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而出現回落的趨勢。(二)研究意義。老齡化問題涉及到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等方方面面,老齡化問題加重了個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影響了社會勞動力供給水平,也左右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凈出口,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劉易斯拐點”到來,勞動力供給市場由過剩變為短缺,同時人口老齡化必定會對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中的投資與消費帶來影響,這些都將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增長。研究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問題,有利于緩解社會養老壓力,也有利于家庭與社會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同時,家庭部門作為國民經濟三大部門之一,在金融市場消費和金融產品投資方面都占有很大比例,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會影響到全國金融資產的供給與需求。因此,研究如何配置家庭金融資產,才能有效幫助家庭及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現狀分析

家庭資產可以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家庭在配置金融資產時與一般金融機構所遵循的“三性”原則一致,即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不同的家庭金融資產具有不同的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正是因為家庭金融資產間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的差異,以及不同家庭風險偏好程度不同,才產生了家庭對不同金融資產的不同選擇,即對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家庭金融資產在總量上與結構上都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化而發生改變。(一)我國家庭金融資產總量1、家庭資產總量。家庭資產分為家庭總資產、家庭凈資產和家庭可投資資產,在2013~2017年間,我國城市家庭戶均資產、凈資產和可投資資產規模均有穩定增長,其中家庭戶均總資產從2013年的103.1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150.3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9%;家庭戶均可投資資產從2013年的32.8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50.7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5%;家庭戶均凈資產從2013年的97.3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142.9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1%。按照當前增長率,預計到2020年,家庭戶均總資產將達到199.5萬元,家庭戶均可投資資產將達到70.3萬元,家庭戶均凈資產將達到190.7萬元。2、各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情況。在日本、新加坡、瑞士、英國、加拿大、法國及中國這些國家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高達81.1%,遠高于其他國家,新加坡、瑞士、英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比重也均達到了50%以上,而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比重僅為11.8%;除中國之外的六個國家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平均水平約為66.4%,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水平僅為六國平均水平的1/6,不及日本的1/7。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家庭對金融資產配置的不重視,也表明了我國家庭在金融資產配置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二)我國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對于家庭金融資產的解釋,不同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標準,而根據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指出家庭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存款、股票、債券、基金、理財產品、衍生品、外幣資金、貴金屬、借出款和其他金融資產。1、家庭金額資產配置結構。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中的銀行存款的比例高達42.9%,占家庭金融總資產的近一半,其次保險占比為17.0%,理財占比為13.4%,借出款占比為10.3%,股票占比為8.1%,現金占比為3.7%,債券和外幣占比均不超過1%。就目前而言,我國家庭在分配金融資產時,并沒有按照“三性”原則理性地配置金融資產,我國家庭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偏好大于盈利性,這與我國保守的傳統思想有一定關系,同時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居民持有大量銀行存款以滿足應急需求的原因之一。2、家庭金融資產持有結構。表1列出了2008~2017年間家庭各主要金融資產的配置額,反映了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額在近十年的變化情況,其中儲蓄存款始終占據家庭金融資產的主要地位。(表1)

三、人口老齡化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產生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產生的影響體現在家庭老齡化程度與家庭的收入情況、消費傾向、消費結構、風險偏好程度等方面之間的關系,如家庭老齡人口的增加造成家庭勞動力供給不足,從而減少家庭的總收入,使家庭儲蓄率有所降低;家庭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使家庭的風險偏好程度降低,家庭會將金融資產往風險程度低的部分分配。因此,人口老齡化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產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一)積極影響1、緩解家庭高儲蓄問題。長期以來,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的日常消費大多保持著較為理性的觀念,在理性消費的同時,也會保留一部分財產以應對疾病、意外傷害等突發情況,因此我國家庭的儲蓄率一直高于其他國家。而根據生命周期儲蓄理論,家庭儲蓄率與戶主年齡之間呈“倒U”型關系,即在家庭青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較高時,家庭儲蓄率較低,在家庭中年人口比重較高時,家庭儲蓄率較高。因此,我國家庭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對于降低家庭儲蓄率有一定的積極意義。2、增加保險配置的比重。根據生命周期投資理論,人們過了中年以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對風險資產的投資熱情會不斷下降,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使人們逐漸意識到家庭養老壓力的增加,家庭會尋找緩解養老壓力的應對措施。因此,在家庭儲蓄存款趨近飽和、家庭對風險資產偏好下降等情況下,家庭對保險的投資行為會得到一定的促進,即家庭金融資產中保險配置的比重會有所增加。(二)消極影響1、不利于提高家庭對金融產品的投資。目前,我國家庭金融資產在投資金融產品方面配置不足,且投資品種相對單一。我國家庭的金融資產很大比例配置在銀行存款中,用于投資金融產品的資產較少,且投資的金融產品也僅僅局限于股票、基金等方面。在各年齡段中,中年人群體具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夠承擔投資金融產品所面臨的風險,因此他們的風險偏好程度較高,是家庭金融產品的主要投資者,而老年人群體則主要是風險規避者,老年人很少參與金融產品的投資。因此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家庭金融資產難以改善在金融產品方面配置不足的問題。2、不利于家庭金融資產的積累。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社會勞動力市場由勞動力供過于求轉變為供不應求,對于家庭來說,人口老齡化使得家庭平均年齡上升,家庭勞動力供給水平下降,不利于家庭總資產的增長,而家庭金融資產總量在家庭總資產中的比例本就受到房產的擠壓,因此人口老齡化會對家庭金融資產的積累產生影響。

四、改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措施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因此需要政府、金融企業和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來有效應對。(一)政府層面1、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持有大量的安全性、流動性高的金融資產是為了預防性支出而被動儲蓄,預防性支出中就包括家庭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支出,因此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優撫等多方面的建設,能夠幫助家庭減少儲蓄性存款的配置比重,增加風險性金融資產的配置比重,改善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情況。2、加大金融知識宣傳力度。相對于英美等發達國家,它們很早就開始注重金融知識教育的宣傳,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及教育機構,而我國對金融知識宣傳方面的重視不足,金融知識的缺乏造成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缺乏活力。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電視、廣播等平臺來宣傳金融知識;開展與金融知識相關的活動并鼓勵居民參與;將金融知識的宣傳深入到中小學,組織趣味性的金融知識教育活動,培養中小學生金融理財意識。(二)金融企業層面1、豐富金融創新產品。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不均衡與我國金融產品品種的單一性存在必然聯系,這需要金融企業豐富金融產品,推出具有不同期限、利率、風險水平的金融創新產品,同時設計出如老年人理財、老年人保險等適合老年人投資的金融創新產品,拓展家庭金融資產的投資渠道。2、降低金融產品購買門檻。金融產品的購買具有一定的門檻,如之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一直都在5萬元,直到2018年9月,銀保監會才將銀行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設置為1萬元,同時部分金融產品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排擠了個人投資者。金融產品的高門檻限制了家庭金融資產的介入,影響了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因此金融企業要適當降低金融產品的購買門檻,促進個人投資者的參與。(三)家庭層面1、正視家庭金融資產問題。通過前文對家庭金融資產的分析,我國家庭金融資產目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一是家庭對風險投資的偏好程度普遍偏低;二是家庭金融資產在家庭資產中的地位受到房產的嚴重擠壓;三是家庭金融資產中儲蓄存款所占的比重遠遠超過其他金融資產。只有當家庭正視當前存在的這些問題時,才能使家庭在配置金融資產時保持警惕,合理配置家庭金融資產,從而改善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2、提高金融理財意識。家庭金融資產的合理配置,需要家庭有相應的金融理財意識作支撐,家庭金融理財意識的不足引起家庭金融資產結構不合理,因此家庭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金融產品及相關的金融知識,如通過報紙、雜志、電視、互聯網等平臺獲取金融信息,通過咨詢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了解金融產品,從而提高家庭金融理財意識,提升家庭金融投資及理財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琳.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的總量和結構演變[J].北方金融,2015(2).

[2]吳衛星,李雅君.家庭結構和金融資產配置———基于微觀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2).

[3]莫驕.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家庭金融資產選擇[D].天津:南開大學,2014.

[4]吳義根.中國金融結構變遷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1.

[5]吳錕.金融素養對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行為的影響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

作者:羅子洛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