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5 03:53:00

導語: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分析論文

企業國際化經營產生于18世紀中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世界經濟市場化、網絡化、自由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國際化經營也成為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一、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優勢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在國家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尤其我國加入WTO后,國內地區保護主義陸續不復存在,外國企業直接搶灘市場,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市場。因而,中小企業要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須立足本地,面向全國市場,抓住各種“出口”,拓展國際化經營路子,以不斷壯大的經營實力,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一)技術優勢。盡管我國中小企業在很多領域缺乏現代尖端技術,但卻擁有不少“適用技術”,這些技術在發展中國家有廣泛的適應性。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許多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工業技術可以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找到廣闊市場。我國根據自己特點消化吸收的引進技術,更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并且價格也較低,易被發展中國家接受。

(二)區位優勢。首先,周邊國家較多,且多數經濟正在迅速崛起,我國與其均有著長期廣泛的對外聯系。其次,我國的華僑遍布世界各地,靠這種種族紐帶,我國企業可以減少跨國經營中的障礙,降低風險,并有利于同當地企業進行更為密切的合作。再次,因為經濟、技術、環境的相似性,我國企業在海外就地取材和適應市場的能力較強,生產商品或服務的成本較低。

(三)內部化優勢。雖然我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資源有限,但各中小企業如果組成“企業群”,進行“集群式”對外投資,就可充分共享經營資源,形成規模優勢。中小企業決策效率高靈活性強,內部環節較少反應速度快,易于管理者考核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

(四)市場營銷優勢。中小企業機動靈活、市場適應性較強,市場進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觸客戶,更快地反應市場等優勢。在產品的開發方面常常從當地實際需要出發,設計和生產適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開拓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屑一顧的市場縫隙,其產品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性和獨特性。

(五)特色產品優勢。大多中小企業經營凝聚有中國文化的特色產品,而這一類產品是海外投資企業重要的競爭力來源。一些中小企業長期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產品,如中式菜、中藥、絲綢等,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并具有不可模仿、難于替代等特性,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開發特色產品效率較高,發展空間較大。

二、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思路

我國中小企業面對來自全世界的同類企業的競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開拓市場空間。

(一)避開過度競爭領域。1、標新立異戰略。將企業提供的產品標新立異,形成全行業內具有獨特性的優勢。2、目標聚集戰略。主攻某個特定顧客群、某產品序列的某一細分區段或某一地區市場,從而在狹窄市場目標中獲得優勢地位。

(二)尋找適合發展的市場空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可以在一個小生態領域內獲得某種領先地位。1、自然生存空間。大企業追求“規模效應”采取大批量生產方式,就為中小企業留下了大企業難以涉足的地帶,這就是中小企業生存的自然空間。2、空白生存空間。指產品更新換代期的市場斷檔,中小企業應抓住機會,取得優勢。3、協作生存空間。大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從企業外部購買零部件,中小企業就可以成為大企業的協作單位。

(三)弱化過度競爭。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資源有限、實力較弱,必須采用適合自己的戰略:1、集中一點的“小而精、小而?!睉鹇浴?梢允怪行∑髽I通過提高專業化程度和產品質量而被納入大企業生產體系,從而走向以小補大、以大搞活、以專補缺、以專配套的道路。2、聯合競爭戰略。為了開發共同市場或企業間無直接競爭關系,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通過采取聯合競爭戰略,相互取長補短,利用有限資金、人力和技術力量,克服困難。3、協作配置與承包經營戰略。中小企業可以成為大企業的加工承包單位或者依附于大企業的生產系統為大企業提供其必需產品。

三、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對策

(一)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完善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支持體系。我國應努力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組織等共同組成的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支持體系,建立支持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專項預算;同時,改善外貿發展基金、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及各項政策性資金的使用方式,加大信息、市場拓展和開發新產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簡化使用手續,適應加入WTO后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及外經貿管理部門要將工作重點轉到直接為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促進、協調和服務上來。同時,地方政府還應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外經貿促進和信息服務措施,具體在信息服務、金融支持、優化貿易環境、加強國際市場拓展、鼓勵外向型企業創業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中介組織改革和建設力度

1、健全中介組織服務網絡,包括各專業分會和地方分會的建設。應在地方商會和協會的基礎上,形成全國性的商會和協會。全國性的商會或協會主要負責協調、溝通和業務指導等工作;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地方和城市商會,借鑒和推廣一些地方經驗,更好地發揮城市商會直接面向企業的作用。

2、理順政府與中介組織的關系。中介組織的領導層應該由企業代表組成,以維護企業的利益。政府可以對中介組織的活動給予指導,將一部分職能通過政府招標的方式委托給中介組織,政府在給予中介組織一定資助的同時,對其執行效果進行監督和檢查。

3、通過市場機制,提高中介組織活力和專業化服務水平。中介組織的服務不能形成壟斷,要按產品、行業等建立各種類型的中介組織,形成合理分工和有效競爭,以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三)改進中小企業政策實施方式。目前我國已有一些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政策,如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境外加工貿易項目專項資金、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等。但是由于體制不順、審批嚴格、手續繁雜,以至于中小企業很難享受到這些政策優惠,很多支持資金使用率偏低,政策效果受到很大影響??梢越梃b國外做法,改進中小企業政策的實施方式,盡量將事前審批變為事后檢查。簡化各種審批程序,使企業能夠便利地使用支持資金或享受優惠政策;同時,充分利用中介組織或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執行效果進行檢查,以降低風險。對于浪費國家支持資金和違反政策的企業,給予一定處罰。

(四)加強外經貿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快捷的外經貿信息服務對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至關重要,外經貿信息服務應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1、依托外經貿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司和辦公廳信息處,設立專門的信息加工處理中心,提高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增強此種信息的有效性。2、借鑒法國和瑞士的做法,建立前后方密切配合的信息收集處理機制。國內信息中心負責統一指揮和下派任務,同時進行人員培訓和業務指導;在重要貿易伙伴國建立商務中心,專事收集所在國信息,由經商處和國內信息中心實行雙重領導,工作考核由國內信息中心負責。3、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渠道,保證各種信息傳遞快速有效。同時,利用網絡、報刊等形式,做好信息工作。4、通過各種中介組織,指導企業使用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