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環境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5 04:23:00
導語:金融環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金融環境,是新形勢下加強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其一,它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如果說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要條件,那么構建和諧金融環境就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重要的經濟基礎。
其二,構建和諧金融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實踐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沒有良好的金融環境,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就難以持續協調發展。
其三,構建和諧金融環境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需要。構建和諧金融環境,必須以科學發展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充分發揮政府、銀行、企業及社會各個層面作用,大力打造誠實守信的社會體系,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做大做強金融產業,促進實現社會經濟和諧發展。
二、金融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外部環境看,主要體現在三個“度”,即社會信用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司法執行
難度
1.社會信用程度低,誠信意識差。過去的實踐已證明,一個地區的信用程度越低,誠信意識越差,經濟發展速度就越慢,銀行的不良資產就越高,反之則相反。
2.政府對金融支持的力度小。政府對金融的支持包括:不干預銀行放貸和收貸;采取措施制裁不守信用者;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組織司法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幫助銀行清收不良資產;給銀行優惠政策處置抵債資產等。
3.法制環境差,司法執行難度大。近年來,銀行在清收不良資產過程中,大部分采取依法清欠,但效果不佳。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得不到意想的效果往往是打贏了官司卻輸了錢。由于司法部門的威懾力不強,在客觀上還助長了失信行為的蔓延。
(二)從內部環境看,主要是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貸款“三查”不到位,金融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1.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個別人有瀆職、失職行為。
2.貸前調查不細,貸時審查不嚴,貸后檢查不到位。
3.工作主動性差,金融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盡快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是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商業銀行的貸款權之所以上收,主要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解決了存在的問題,貸款權自然就會下放,地方經濟發展就有了充足的資金。三、構建和諧金融環境的途徑
(一)鞏固經濟基礎
良好的經濟環境是充分發揮金融體系功能,實現與金融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金融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銀行業是金融業的主體,是融資的主要渠道。目前銀行業擁有的資產是證券業和保險業的6倍多,融資比重占國內融資的90%以上,毋庸置疑,銀行業的發展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至關重要。反過來,銀行業的健康發展亦離不開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經濟的高速增長使銀行業積累了巨額資產,改革開放20多年的成就已證明了這一點;但經濟的轉軌、金融環境的惡化,也使銀行業承擔了大量改革成本,有資料展示,2003—2005年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形成原因中,銀行內部管理原因造成的占20%多,而外部金融生態環境的占近80%,金融生態環境最差地區和最好地區不良資產比率相差達10倍之多。金融也是經濟的助推器和晴雨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流動取決于金融生態,金融生態好,就有更多的信貸資金向這里流動,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效應”,反之,就會引發資金外流,削弱經濟的競爭力。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促進經濟和諧健康發展,是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更好地發揮金融融通資金、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
(二)打造誠信環境
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是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的基礎。提高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輿論部門加大宣傳力度。讓守信光榮、失信可恥成為人們的共識。對守信者除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外,金融部門可以對守信者簡化貸款手續,實行優惠利率,適當增加授信額度,并保證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及時到位。對失信者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或個人,要向社會公開曝光,并列入黑名單。各家銀行對列入黑名單者不給貸款,不給開戶,不給結算。用此辦法促使失信者主動守信,守信后可同樣享受守信者的待遇。
(三)構建良好的法制環境
加大司法執行力度,是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的保證。要不斷完善各項金融法律法規,盡快制定能夠保護銀行業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司法部門要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加大威懾力度。對失信者的制裁更嚴厲些,讓失信者付出的代價更沉重些,盡量減少銀行的損失。讓失信者嘗到失信的苦頭,早日成為守信者。
(四)強化管理,改善銀行內部經營環境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銀行改革的目標,也是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內在要求。目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機制不健全、考核機制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嚴格等問題較為普遍,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突出,金融創新能力不足,對地方小企業發展支持力度不夠,農村金融服務單一和弱化等等,嚴重地制約著銀行業經濟核心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加快銀行業自身的市場化改革步伐,建立科學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明晰產權關系,構建有效的內控機制,使銀行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落實依法經營理念,合法經營,審慎經營,使銀行成為貫徹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政策的排頭兵和受益者;積極進行金融創新,合理進行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促進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支持和三農經濟的扶持;利用好有關政策,特別是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活化不良資產。
要健全內部管理機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責任明確,任務落實,按貸款額度和貸款質量實施獎懲機制;加強對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對瀆職、失職人員要嚴厲處罰。必須堅持貸款“三查”制度,不斷提高貸款質量;積極拓展信貸市場,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銀監部門要積極引領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地方經濟發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風險防范和預警工作。
四、結束語
銀行體系一直被視為中國金融體系脆弱的部分,對經濟的影響也最大。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引起的經濟危機更說明了這一點,金融業的問題不單單是銀行的問題,而是經濟社會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金融部門乃至全社會達成共識,共同努力,長期不懈地推進,才能創建和諧金融與和諧社會。
【摘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金融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設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為基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其所處的外部環境。因此構建銀行業和諧金融環境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金融環境誠信構建
- 上一篇:經濟金融全球化影響分析論文
- 下一篇:基礎設施投融資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