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企業國外并購風險預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5 05:27:00
導語:探究我國企業國外并購風險預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就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海外并購為中國企業加快國際化進程帶來機遇,但同時企業并購是一項充滿風險的投資行為,企業跨國并購與并購國內企業相比,操作程序更復雜,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更大,因此風險也更大。
企業并購是一項充滿風險的投資行為,海外并購與國內并購相比,操作程序更復雜,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更大,因此風險也更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和我國國力的增強,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跨國并購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海外并購為中國企業加快國際化進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海外并購所面臨的各種風險。
海外并購風險分析
(一)戰略風險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一般都是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內在動因的戰略性并購。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往往是先發現海外并購的機會,然后進行可行性分析,時間相對倉促,往往未能對所有可能的備選方案進行全面分析便做出并購決策匆匆投標,如果缺乏對自身管理能力的評估和對企業長遠戰略的規劃,盲目進行擴張,并購后很可能因規模過大而產生規模不經濟,反而使企業背上沉重包袱。如李東生在分析TCL跨國并購遭受挫折時承認,戰略準備不足是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
(二)政治、法律、社會風險
中國企業在整個并購的全過程及并購完成后都可能會面臨政治、法律、社會風險。在并購實施階段,往往需要經過雙方政府部門的批準,其中涉及許多政策與法律條文。如果并購不符合有關政策或法律的規定,就會被否決;另外,并購方案在此階段一般已公之于眾,對一些敏感的并購往往會造成較大的輿論壓力,對輿論應對不當,也可能會給并購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澳大利亞的政治、社會因素的阻礙是中鋁收購力拓失利的主要因素。中國企業在并購完成后同樣會遭受政治、法律、社會風險。例如:上汽收購韓國雙龍之前,缺乏對韓國工會風險的充分評估,在收購過程中及收購后,雙龍工會組織了多起罷工事件,逼迫上汽提高員工工資和福利待遇,并且堅決抵制裁員,這導致雙龍汽車的生產成本比競爭對手高出許多。
(三)財務風險
海外并購在并購過程中通常需要支付大量資金,整合過程中可能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巨額的資金需求可能會導致企業的債務負擔過重。另外,如果未能發現目標企業隱藏的問題,如目標企業隱瞞了大量債務或存在未決訴訟、擔保事項等,并購后將使中國企業債務壓力加大,增加財務風險。
(四)目標企業客戶流失風險
海外目標公司被并購后,目標企業的客戶可能會對一家中國企業控制下的企業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提供值得信賴的產品產生懷疑。另外,目標企業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會趁機采取措施爭取拉走目標企業原來的客戶。例如:聯想并購IBM的PC業務后,原IBM的大客戶轉向戴爾。原IBM的競爭對手惠普宣稱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對惠普而言是巨大的商機,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IBM的客戶轉投惠普旗下。
(五)并購后整合風險
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國際性經營管理人才,國際化管理經驗不足,加之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加大了整合風險。海外并購的整合過程中,不僅會存在并購企業與被收購企業之間的企業文化沖突,還常常伴隨著更深層次的國家文化沖突。海外并購的并購雙方在價值觀、思維方式、領導作風、工作風格等企業文化方面存在的碰撞和沖突,將影響核心能力的轉移和運用。許多跨國并購的失敗都與文化沖突有關,企業文化的沖突常常導致高層管理人員、核心員工的流失,使得中國企業無法實現當初并購的目標。
海外并購風險防范措施
(一)正確認識自身實力
企業在實施跨國并購前必須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跨國經營戰略,要對企業自身的跨國經營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對并購后的經營策略制定明確的規劃。進行海外并購的中國企業應該具有以人為本的優秀企業文化、出色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及重組整合理念。
海外并購的過程也是資金不斷投入的過程,企業應對并購各環節的資金需要量及支出時間進行預算,對于自身的資金是否充分、籌資能力及相應的能夠承受的財務風險的程度具有正確的認識。
(二)充分認識目標企業及其所處環境
要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企業文化、管理人員的背景、員工狀況、戰略性資產、重要合同等做全面深入的盡職調查,對并購能否增強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制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整合方案,另外要在交易方案中加入如發現交易信息出現失真或隱瞞,需進行賠償的條款。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要對當地的運作模式,以及法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種環境非常了解和熟悉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中國企業應聘請具有豐富國際并購操作經驗且熟悉目標企業及其所在國環境的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降低海外并購的風險。
(三)引進與培養國際化人才
中國企業應高度重視戰略人才儲備,盡早培養和網羅國際化人才。引進熟悉東道國法律、財務、經營管理的國際化高端人才。同時在企業內部積極培養既熟悉本企業情況又熟悉國際化管理、法律、財務等的高端人才,并參與到跨國并購的全過程,這樣既可以降低并購風險,同時也可以積累海外并購經驗為企業今后的跨國經營戰略儲備有經驗的高端人才。
(四)引入國際股權投資基金
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更多的還是依靠本國銀行的債務融資。對于實施海外并購的企業而言,國際股權融資更具有現實意義。中國企業對開展海外并購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掌控能力還很有限,借助股權基金融資,合作方與中國企業共擔風險,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加強與目標企業的溝通,盡快熟悉當地市場,克服各種困難,而且容易獲得被收購企業相關利益方的認可。中國企業不僅要獲得所需要的資金,而且還要有效利用國際股權基金管理團隊中的當地管理者和投資者獲取除資金之外的各方面資源。例如: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的CIFA,對于首次邁出國門進行收購的中聯重科來說,意大利當地的政策法規環境、中意文化差異等都是此次海外并購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引入中意雙方參與的曼達林股權基金則成為中聯重科與并購有關各方無障礙溝通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周勇.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的風險控制[J].中國流通經濟,2007(8)
2.聞學.我國媒介并購的戰略風險與應對策略[J].管理世界,2007(8)
3.李嵐.聯想如何規避并購風險[J].經濟管理,2005(7)
4.廖運鳳.中國企業海外并購[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5.高鶴.最新經典并購案例評鑒[M].中信出版社,2009
- 上一篇:探求國際分工與經濟全球化的分布論文
- 下一篇:人民教師一年思想工作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