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就業策略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28 02:52:00

導語:金融危機下的就業策略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下的就業策略探討論文

[摘要]就業問題是當今社會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持續攀升和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因此,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值得社會關注并且亟待解決。否則,會使人們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產生質疑,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

[關鍵詞]金融危機女大學生就業對策

2010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持續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又出現了全新的情況。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再局限于高端的政治經濟層面,而且延伸到末梢的個人生活和工作層面,它對普通民眾的影響,尤其是對即將步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尚屬首次。這需要重新評估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女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在金融危機中可能出現的復雜形勢,以及他們面臨的困難,做好積極的應對策略。

一、金融危機持續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呈現的新問題

第一,經濟衰退,就業崗位相對減少。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也不容樂觀,一些經不起金融危機折騰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紛紛關門倒閉。金融業、外貿出口、制造業、旅游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出現了業績下滑的趨勢,部分公司或企業宣布裁減員工。

第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大。抓狂、郁悶、痛苦,以及現在大學校園的熱門詞“糾結”,都是求職期大學生們喜歡用以描述心情的常用詞匯,這些詞匯也說明了就業期間大學生難以調適的內心狀況。

第三,企業校園招聘明顯減少。招聘需求下降,崗位明顯減少。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今年到學校招聘的企業數量明顯減少,招聘人數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第四,就業人群增加,競爭力增大。近年就業人群較之以前有了很大變化。201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達630余萬,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0日表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二、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成因探析

第一,封建社會性別觀念的影響。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老國家,“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傳統觀點認為,女性在結婚后,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專心工作和事業開拓,這使得許多單位拒絕接受女性。

第二,當前大學生整體就業形勢嚴峻。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急速推進,大學生就業難現象已成為近幾年來我國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改制改革,也直接影響了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吸納能力。高校某些專業的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使畢業的學生不受市場青睞;高校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使畢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較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造成“有業不能就”的尷尬局面。

第三,用人單位的利益驅使。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單位都在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而女性的雇傭成本明顯高于男性。女大學生參加工作后,首先面臨的就是結婚生育問題,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女職工產期休假最多可達5個月,同時,《勞動法》規定女職工按規定享受產假期間工資照發,由于我國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這部分成本就要由用人單位來承擔。另外,女職工比男職工的退休年齡要早5年,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單位的額外福利成本的支出。

第四,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具體地說是相關保護女性合法權益的法律缺失或不健全。盡管我國《憲法》、《婦女法》和《勞動法》等法律都規定了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但在現實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具體的法律責任,缺乏對性別歧視內涵和范圍的明確界定,以及對勞動力市場缺乏相應的監督和管理,使一些用人單位有“空子”可鉆。據中央民族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65.3%的女大學生認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礙是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在同等條件下,男生簽約率明顯高出女生8個百分點。在20~29歲的女大學生中,就業成功率要比男生低14.4%。

三、女大學生的就業對策探析

第一,加強法律支持與保障,切實維護女性公平就業的合法權益。

我國的《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對就業性別歧視早已作出禁止性規定,但無法在現實操作中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因此,政府應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通過制定保障女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法律,以法律手段規定各行業或企業接受女大學生就業的比例,將女大學生就業弱勢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內。公務員之家

第二,切實加強就業指導培訓,學校責任重大。

高等院校有義務從性別差異的角度對女大學生們進行引導、幫助和教育,各高校應積極進行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培訓,這對于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有很大作用。高校就業指導與培訓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心理調適功能;二是求職指南功能;三是職前培訓功能,針對女大學生所學專業和就業意向,對其進行必要的職前培訓,拓寬女大學生就業渠道,增強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是提高女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

第三,女大學生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要增強自我意識,鍛煉能力,發揮自身的就業優勢。

女大學生在擇業中面對自身的各種沖擊,其根本是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保持勇于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樹立“我能”、“我行”的意識,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要敢于競爭,克服自卑、膽小、怯懦等心理障礙,保持良好擇業心態。面對嚴峻的現實,提高自己的承受力,不斷在擇業過程中找準定位,明確積累經驗、鍛煉能力才是競爭取勝的關鍵,使自己在找工作時有良好的心態,不怕從最低層做起。

總之,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題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參與的工程,只有以高度的責任感關心女大學生就業,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增強服務意識,優化就業環境,拓寬就業渠道,打破所有制約女大學生就業的壁壘,才能實現長期性、制度化的女大學生用工機制。

參考文獻:

[1]陳麗平.立法根除就業重的性別歧視[N].法制日報,2003.12.4.

[2]周華珍.關于當前我國女大學生就業弱勢問題的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