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緣由和危害

時間:2022-10-27 11:11:00

導語:金融危機緣由和危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緣由和危害

一、造成這場金融危機的原因

1.美國“低儲蓄、高消費”模式是這場金融危機的關鍵原因

長期以來,美國經濟一直具有高負債、低儲蓄的特征。特別是近幾年來,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和低利率的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蜂擁進入房地產領域,對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也促使銀行千方百計向信用度極低的借貸者推銷住房貸款,與此同時,美國大量居民還可以利用住房抵押貸款再融資來獲得更多貸款。從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中,美國自有住房者每年從出售房屋、房屋凈值貸款,抵押貸款再融資等套現活動中平均提取了近1萬億美元的“收益”,作為他們日常消費開支。

美國的儲蓄率為負數,欠債的人多如牛毛,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日子,不僅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而且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2.金融衍生品泛濫是導致這場金融危機的另一重要原因

所謂金融衍生品,指的是美國的大批放貸機構在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級住房貸款轉換成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銷售和流通的證券。這樣一來,不僅把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了,而且這種證券既可以在國內金融市場不斷交易,還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不斷流通。也就把住房抵押貸款問題由局部問題變成全局問題、由地區問題變成全國問題,以致全球問題。

3.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失察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長期以來,美國奉行自由市場經濟,過于相信市場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能力。在盡量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片面強調市場機制的功能和作用,輕視國家干預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也是導致這場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和危害

首先,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量金融機構遭受巨額損失,股價慘跌,直接對股市大盤造成沖擊。受危機影響,去年7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去年9月,世界最大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公司尋求政府保護;緊接著,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均遭到重創,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這標志著去年開始的次貸危機終于將美國拖入自1929年以來罕見的嚴重金融危機。

其次,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從美國紐約到英國倫敦,從法國巴黎到德國法蘭克福再到日本東京,西方主要經濟體的股市動蕩不已,總體是持續下跌勢頭。到9月份,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級為全面的金融危機,西方主要經濟體的股市遭到更大壓力、頻頻出現暴跌。

再次,這場金融危機已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受出口需求減少信貸緊縮等不利因素影響,2008年亞洲經濟增長率預計為6%,低于2007年的7.5%,而2009年這一數字將大幅降至4.9%。被視為“富國俱樂部”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最新數據表明,2008年第三季度,該組織成員國的經濟7年來首次出現0.1%的負增長。預計2008年第四季度為負1.4%,其中美國為負2.8%,歐元區和日本為負1%。據此,發達國家的經濟已全面進入衰退。因此,已有學者將這次金融危機與上個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相提并論。

三、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策略

面對席卷全球的這場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認識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很難有哪個國家能在這種情況下獨善其身,互相攜手才能將其帶來的風險降到最小程度。正如主席2008年10月24日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指出的那樣:“面對這一全球性挑戰,世界各國需加強政策協調、密切合作、共同應對”。

1.攜手抵御危機成為世界各國共識

首先,美國于去年9月底,提出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這是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制定的最大規模金融救援行動。10月3日,眾議院通過這一方案,布什總統迅速簽署了這一方案;

10月12日,歐元區15國領導人在巴黎召開有史以來的首次首腦會議,并通過了一項聯合應對金融危機的行動計劃,德、法和英國等國根據這一計劃,隨即紛紛出臺了各自救市舉措;10月之后,世界各國攜手應對的措施日漸清晰,一場世紀大救援全面展開,從西方7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匯聚美國華盛頓,11月在巴西圣保羅舉行的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2008年會召開;10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到11月15日在華盛頓召開的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以及2008年亞太經濟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從主要經濟體數次聯手降息,到各國相繼出臺刺激經濟、穩定金融市場舉措等等。所有這些措施,都是世界各國攜手共同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機的應對舉措。

其次,11月22日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就重振經濟信心,保持本地區長期增長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和主張,提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四個招數”。

“第一招”,承諾要保持密切協作,采取全面行動應對當前危機。

“第二招”,堅決反對保護主義,支持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制。

“第三招”,重申“茂物目標”,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第四招”,認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的成果,支持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機構改革。

2.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主席在亞歐首腦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世界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因此必須把重點放在國內,而不是救助陷入危機的外國經濟體和金融機構。

2008年11月5日,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針對我國自去年9月以來,隨著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需顯著減少,經濟發展遇到了困難日益顯現的現狀,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公布了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和4萬億元投資計劃,包括在全國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2008年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公布今后兩年4萬億元的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投資計劃,明確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工作要求。

上述這些舉措就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本身就是對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