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內部審計的金融危機論文

時間:2022-09-23 09:45:12

導語:關于內部審計的金融危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內部審計的金融危機論文

一、金融危機的產生

眾所周知,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是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其本身也是風險極低的銀行優質資產。但是銀行手里掌握著這塊優質資產的周期很長,從放貸到全部收回本息往往需要幾十年,流動性太差,不利于銀行對盈利目標的追求。于是就有了一種“金融創新”——即“抵押貸款證券化”。有了這種創新,風險可以轉嫁,銀行再做貸款的時候對風險的控制就有所放松,于是就有了次級貸款。銀行發完這種貸款以后,通過抵押貸款證券化就把它的風險給轉嫁出去了,債券由個人投資者或者機構購買?,F代金融市場是關聯的,債券是最基本的一種,以債券為基礎能衍生出千變萬化的金融產品,牽一發就會動全身。當美國樓市泡沫膨脹,房價不斷上漲的時候,一切都沒有問題。但是,當美聯儲加息,樓市泡沫膨脹不下去,房價下跌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本來樓市泡沫破滅是銀行的問題,有了抵押貸款證券化和衍生金融工具,這個違約變成了整個金融市場的風險。由于美國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和全球性,這種傳導效應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包括最初把風險轉嫁出去的銀行在內的全球所有金融機構都難以幸免。最終形成了這次金融危機。

二、內部審計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其目標就是嚴肅財經紀律,規范經濟秩序,營造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環境,防范潛在的風險,應對各種危機。金融危機按照發展階段,可以分為潛伏期、爆發與持續期、平息與恢復期三個階段,不同階段中內部審計應發揮不同的作用。

(一)金融危機的潛伏階段

在金融危機的潛伏階段,內部審計主要的責任是對國民經濟中的潛在風險做出準確即時的反應。對政府債務性審計要從債務風險指標、政府現金流量表、債務可持續性三個方面入手,加強對地方財政和國家財政的債務風險的分析,提出防范債務風險的建議。首先,評價政府債務風險可從四個指標入手:首先是赤字率;二是債務負擔率;三是償債率;四是債務依存度。其次,評價政府現金流量表。如果抵御政府債務風險的資源已經非常緊張,存量流量資源都難以為繼。那么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二)金融危機爆發與持續期

1.運用獨立審計判斷,科學評估危機。

政府審計首先要搞清金融危機傳導路徑和渠道,確定其是由國際貿易外部引入還是因國際資本熱錢流動引入,傳輸渠道是否可以屏蔽隔離;第二是要了解金融危機對本國實體經濟的沖擊,這種沖擊是暫時的還是長遠的,是否建議高層出臺相應措施;第三是要評估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能否引發誘發型金融危機。

2.發揮審計的監督服務職能,做出減緩危機方案并加以實施。

危機發生后,經濟狀況復雜棘手,保持清醒的認識、迅速找到緩解危機的措施和方案,是內部審計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除了提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以外,內部審計還要承擔監督落實方案計劃的職責。

(三)金融危機平息與恢復期

1.探索系統性風險的創新審計模式。

通過全方位、深層次的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及時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的可能性,風險預警,增強政府各項績效考核和責任負責制的信任度。同時,高風險審查制度也幫助決策者制定和完善現行的法律規范。

2.建立網絡化審計平臺,實現網絡化審計監督。

信息和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加速風險傳遞,也能更有效得識別風險、屏蔽風險。要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就要加強網絡審計平臺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站在更高地高度反應被審計對象的系統性風險,提出建設性審計建議。

3.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審計人才。

現代審計不僅要求審計人員要有扎實的審計基礎、敏銳的判斷能力、豐富的行業知識和職業經驗,還要有一流的風險識別和分析能力,能夠對被審計部門的風險進行全方位評估,所以需要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家型、領軍型審計人才,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功能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作者:徐鑫單位:青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