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市場經濟統計法制建設

時間:2022-04-02 10:10:00

導語:論市場經濟統計法制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市場經濟統計法制建設

文章針對當前社會上廣大干部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統計數據弄虛作假的腐敗現象,理論聯系實際,大膽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如何加強統計法制建設,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的新課題,深刻分析產生數據不實的各種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地提出各種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這個理論強調:要打好統計數據“打假”這場硬仗,除了廣泛學習、宣傳,領導帶頭執法守法之外,加強統計法制建設是保證統計數據真實的重要途徑。

文章由于能抓住統計數據不實這個“老大難”問題,研究群眾關心的“熱點”、統計法制的“難點”、科研的“冷點”問題,在統計法制建設方面有些突破,填補統計法制建設理論的空白。由于題意新穎,時代性強,可操作性和學術價值大。文章發表后,得到許多經濟專家、學者和新聞界的贊揚,先后在大連、宜昌、峨眉山等地舉辦的全國理論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被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教育文化出版集團等五個單位評為“優秀論文”。文章收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中國改革經緯錄》、《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論文選粹》、《中國知識經濟文選》和《中國教育大精典》等十多種大型文獻叢書。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理論,這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一個新的突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體制下,如何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們亟需探討并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本文試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下,有關加強統計法制建設的途徑的問題,提些粗淺意見,以便與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討。

一、當前統計法制工作存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以下簡稱《統計法》)頒布十多年來,它開創了我國統計有法可依的新局面,使統計工作開始走上法治的軌道,這促進我國統計改革和統計工作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應當指出,因為我國統計工作從人治走向法治,還僅僅是個開始,我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影響,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時常左右著人們的思想行為,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還不夠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識不強,法律觀念淡薄,權大于法,人治重于法治的遺風尚未消除。目前,在統計工作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存在,《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1987年1月19日國務院批準施行)尚未能得到普遍而嚴格的遵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市場經濟體制和新舊制度交替的過程中,在大量新增的個體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三資”企業和鄉鎮企業中,由于統計法制建設工作跟不上,一些地方出現了以“假”謀私,唯“利”是報,報喜不報憂,層層虛報現象,在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的地方,更有沉渣泛起之勢。如虛報產值“翻番”、人均收入“增百”,瞞報投資規模、基建項目、出生人口、獎金津貼、重復調查,濫發和亂發報表現象仍很普遍。有些敢于堅持原則、維護《統計法》的統計人員,反遭排擠、打擊;而對于肆意打擊、報復,違反《統計法》的人員,特別是領導人,則泰然處之,行若無事,未能依法查處或查處不力,由此可見,在統計戰線上執法、守法與違法之間的斗爭,還是十分復雜的。

為切實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做到依法統計,使統計工作真正走上法治的軌道,我們應該認真分析當前在市場經濟新體制下影響依法統計的各種原因、以便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途徑進行清理整頓,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統計法制建設,使統計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那么,在當前市場經濟新體制下,干擾影響統計法制建設有那些原因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歷史上的原因。中國封建社會長達二千多年,封建統治階級推行人治,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言出法隨,以言代法,一人說了算,在封建社會根本就沒有什么“民主、法制”可言。長期以來,在人們的社會關系上形成了“唯上”、“唯權”、“唯人是從”、“唯言是聽”的封建宗教法思想和宗法意識,造成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這是影響依法統計的歷史原因。

(二)是“官僚主義”的原因,由于封建社會推行人治,權大于法的惡習未肅清,發號施令,“長官意志”橫行。人為的干擾統計數字的準確性、及時性,出現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有的單位統計數字是看領導的臉色行事,出現“依人統計”、“依言統計”,搞數字游戲等不正之風。其主要特點是:“講成績時數字膨脹,講問題時數字縮小”。例如,同一單位,同一年度,卻出現了“要評功授獎產量、產值放衛星,要評救濟減免數字低得可憐”的怪現象。一些基層領導人對統計數字的干擾尤為嚴重,統計數字對某些領導來說確有了特殊的“用途”,他們甚至會不惜犧牲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以權定數,以數謀權,數為我用,數字要大要小,要高要低,由一人說了算,對統計工作橫加干預,甚至對堅持實事求是的統計人民進行打擊報復,根本就不把《統計法》放在眼里。例如,八九年年報表中,有××鎮上報的工農產值數字不實,比例失調,當市統計局核實統計數字有問題時,要與該鎮有關人員共同校對核實,以示負責,可是鎮的主要領導一是不支持、不合作;二是都出面向領導說情,甚至公然到統計局質問,大有“興師問罪”之勢。但是,我們統計局從領導到干部都給予耐心解釋指標函義,統計口徑,計算方法,并按《統計法》的有關規定精神,堅決依法統計,如實上報,維護《統計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們的正義行動得到市領導和上級統計部門的肯定和支持。實踐證明,貫徹《統計法》有很大一部分阻力是來自單位領導人身上。

(三)是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原因,當統計數字關系到本單位、本地區的局部利益或個人的榮辱升遷時,這時統計數字就具有了特殊的“用途”和“價值”。他們深知,只有僅僅的幾個數字,說些假話,報點假數,欺上瞞下,就能白日升天,飛黃騰達。這是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功利主義思想在腐化發溴毒害人們,使得一些追名逐利的人不顧《統計法》,鋌而走險,為了本單位、本地區的局部利益或個人榮辱升遷等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弄虛作假,虛報、冒報、瞞報或篡改統計數字,這種涉及局部地區“小集體利益”和個人名利的違法行為,它利用群眾的期望心里作用。因此,它的欺騙性、危害性更大,往往給依法統計設置重重障礙,增加查處違法行為的難度和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