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貨幣主義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3 05:20:00
導語:弗里德曼貨幣主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主義”一詞最先是由美國貨幣主義者卡爾·布朗納提出的,其中心命題是認為貨幣是推動產量、就業和物價變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貨幣當局的行為支配著價格周期中貨幣存量的變動,因而通貨膨脹、經濟蕭條或經濟增長都可以、而且應當惟一地通過貨幣當局對貨幣供應的管理來加以調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了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在一段時期內也的確出現了經濟增長較快、失業人數較少,而又沒有嚴重通貨膨脹的所謂戰后“繁榮”景象。在美國,肯尼迪政府和約翰遜政府在一般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實行了好幾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特別是在1964年,大量削減稅收,使社會經濟從衰退中擺脫出來,增加了社會就業。但是,好景不長,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失業人數大幅度增加,通貨膨脹日益加劇,出現了“滯脹”的局面。這種現象使凱恩斯主義走上了窮途末路。于是,西方經濟學界在貨幣理論和政府官員在貨幣政策方面的觀點有了顯著的改變。在理論方面,更趨向于早期的貨幣數量學說,強調貨幣的資產功能,而不是強調其交換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視利率與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棄,而趨向于管理貨幣數量的政策。在這種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年發表了《貨幣數量理論的重新表述》一文,對傳統的貨幣數量理論進行了一種富有創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現代貨幣數量論”?,F代貨幣主義的發展,是以早期貨幣數量論與凱恩斯主義流動偏好理論相混合為特征的,但它重新強調貨幣和貨幣政策的首要作用,抨擊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同時竭力反對布雷頓森林會議決定實行的固定匯率制,積極主張通過市場的自由活動以實現有伸縮性的匯率。
2現代貨幣主義的理論基礎及基本理論觀點
貨幣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現代貨幣數量論,早在1956年弗里德曼在《貨幣數量論的研究》中就認為。正如我們所知,現代貨幣數量論是歷史上傳統貨幣數量論的發展,從經濟學說史的角度看,把商品價格與貨幣數量相聯系的“貨幣數量論”在二三百年前就出現了。英國經濟學家休謨是這個命題的早期解說者。在休謨看來,貨幣的價值取決于流通中的貨幣量,商品價格是由流通中所存在的貨幣(金屬、紙幣)總量決定的,所以流通中所存在的貨幣總量,就代表了流通中所存在的商品總量,在商品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如果貨幣總量減少了,那么全部商品便以較少量的貨幣表現出來,即:首先,一國中的商品的價格決定于國內存在的貨幣量;其次,一國中流通著的貨幣代表著國內現有的所有商品,按照代表即貨幣增量增加的比例,每個代表所代表的被代表物就有多有少;第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的價格就降低,或貨幣的價值就提高;如果貨幣增加,那么相反地,商品的價格就提高,貨幣的價值就降低。
貨幣主義的中心論題是:貨幣至關重要,貨幣供應的變動影響產量、就業和物價的變動,而且是影響這些變動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弗里德曼把通貨膨脹、失業、生產停滯、經濟波動等簡單地看作是貨幣這個最重要的因素所起作用的結果,因而他的政策主張也很簡單,即貨幣供應量按照4%-5%的固定增長率有計劃地增長。現代貨幣主義是從反對凱恩斯主義“起家”的,是從古典學派和新古典綜合派那里移植而來的,如薩伊定律、自由市場均衡論、貨幣數量論等也并非什么發明創造。美國希伯來大學的帕廷金用周密的方式重新闡述了貨幣數量論,弗里德曼和許多他過去的學生提供了貨幣數量分析的框架,使人們能夠對貨幣數量的變化制約收入變化這個命題進行實證的檢驗。
3現代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
弗里德曼的貨幣理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現,它使現代貨幣主義的發展達到了極致。1950年,弗里德曼公開發表了《貨幣數量論——一種重新表述》,為貨幣主義奠定了豐厚的理論基礎。
從分析方法上來看,現代貨幣數量論不像早期貨幣數量論那樣把充分就業下的國民生產總值作為固定的和貨幣流通速度也是不變的情形來研究貨幣數量與物價的關系,而是認為物價水平或名義收入水平是貨幣需求函數和貨幣供給函數相互作用的結果?,F代貨幣數量論一方面論證了早期貨幣數量論中說明的貨幣流通速度的穩定性,認為貨幣存量取決于國民生產總值,強調了貨幣在經濟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凱恩斯主義流動偏好理論中關于貨幣需求不僅取決于利息率,也取決于其他資產的收益率的看法。關于現代貨幣數量論所要闡釋的問題,弗里德曼有過如下表述:首先,在區分名義貨幣量與實際貨幣量的同時,強調貨幣數量論是反映貨幣需求的理論。弗里德曼曾多次申明,貨幣數量論“首先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而不是關于物價水平或名義收入的理論”。其次,弗里德曼通過分析利率變動的復雜性,具體闡明了貨幣傳遞機制的形成過程。
4現代貨幣主義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在市場經濟的運作中,政府的適當干預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必然要求,尤其在當前我國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前提下更是如此。從現代貨幣主義理論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與借鑒。
4.1必須正確認識貨幣供給、通貨膨脹、經濟發展及其相互關系貨幣供給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經濟發行與財政赤字發行。當貨幣的發行量與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時,不會產生通貨膨脹;當貨幣發行超過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貨幣流量或因財政赤字要發行貨幣來彌補時,就會因為這部分貨幣沒有物質保證而貶值,導致通貨膨脹。因此,經濟發展使進入流通的商品增加,一方面要求有一定增量的貨幣投入,否則貨幣供給過少不利于流通;另一方面,又防止超經濟發行貨幣所帶來通貨膨脹的不良后果。
4.2宏觀經濟調控中,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要協同配合貨幣主義所主張的“單一法則”貨幣政策,以及凱恩斯主義所倡導的刺激社會總需求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都不能單獨起到控制通貨膨脹、抑制物價上漲、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作用。只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根據實際經濟情況做出“相機抉擇”,才能起到綜合積極的調控經濟的作用。如果過度控制、大量削減貨幣供給,勢必會造成經濟發展的停滯乃至滑坡;如果采取高赤字財政,大量發行貨幣又會出現高通貨膨脹,使物價總水平持續上升。
4.3把握好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度”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過熱和工資改革等原因,國內貸款增長率、現金發行量增長率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都大大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貨幣發行超量,零售物價指數居高難下,這是今年高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采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也不能“急剎車”,搞“一刀切”,否則會造成國民經濟的巨大滑坡。就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而言,在總量上應繼續保持一定的調控力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膨脹,工作重點應放在結構的調整上,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以及效益高的產業仍要增加投入,促進社會有效供給的增長。在宏觀上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控制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消費基金的過度增長,使之與經濟增長、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保持合理的比例;加大對農業及基礎產業的投入,緩解“瓶頸”效應,增加有效供給;采取措施消除國外資金的短期套利行為,緩解由于國家外匯儲備過度增加而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的壓力。
與此同時,在把好貨幣這一關的同時,應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集發展經濟的資金。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①發行國債。它有利于吸收國內外資金,只要發行數額相當,按時償還并用于生產,國債是不會成為政府的大包袱的。②吸收個人投資。它一方面有利于聚集閑散資金,另一方面可抑制消費需求、投資需求膨脹。③利用外資。
總之,目前,我國經濟趨向穩步發展,通貨膨脹有所下降,可望控制在15%左右。但是,我們必須密切注意信貸規模與貨幣投放額,以防止通貨膨脹的“反彈”?,F在地方政府與企業又爭著上項目,仍然存在投資過熱。這樣,國有銀行就要保持冷靜,不能用過量發放貸款來刺激經濟的發展;同時應當注意直接融資、民間融資和社團辦公司對金融的影響。目前出現的證券熱等等,不能讓其自發盲目地發展,應加以正確引導??傊?,對當前的經濟回升,物價平穩回落不能掉以輕心。中央銀行應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加強對信貸規模管理,積極運用存款準備金率、貼現和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和中央銀行貸款利率等手段,調節貨幣供應量,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摘要:我國通貨膨脹問題的研究發展到今天,各種觀點層出不窮,但各種觀點在許多方面相互滲透。在這錯綜復雜的爭論中,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理論不斷發展,并用以分析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因此,本文在分析現代貨幣主義的基礎上,探討其中所具有的現實合理性,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貨幣主義現代貨幣數量論單一規則
- 上一篇:學??冃ЧべY實施制度
- 下一篇:金融品牌危機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