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構成差異性對貨幣政策意義

時間:2022-11-17 10:20:00

導語:探究金融構成差異性對貨幣政策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金融構成差異性對貨幣政策意義

區域間的金融結構差異將通過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過程中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對貨幣政策的效力產生影響。在貨幣政策信貸傳導的渠道過程中,銀行貸款作為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方的一個重要項目,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非常關鍵:貨幣政策行為改變了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貸款額,銀行就會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對利率和資產負債表的構成進行調整?;诖?本文從文獻梳理的角度來探討我國金融結構差異性產生的機理,以企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能夠提供建議。

一、金融機構的內涵

金融結構是指構成金融總體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對規模、相互關系與配合的狀態。樊明太(2005)系統的研究了金融結構與貨幣傳導的關系,通過理論和經驗檢驗發現,金融結構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運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國的經濟改革在空間上的非均衡性不僅導致了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和經濟結構的巨大差異性,而且還導致了金融結構的明顯差異。貨幣政策是總量調控的政策,在多數國家實行貨幣政策時只重視總量調控,去忽視了國家內部金融結構的巨大差異。國外學者隨著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越來越關注貨幣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他們從理論和經驗角度證明了由于金融結構的差異性導致了貨幣政策區域效應。Varlino和Defina(1998)從貨幣傳導機制的角度分了導致美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原因后,認為銀行規模的區域差異是產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歐洲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產生機制時,Dow(2003)認為金融結構的差異性,比如規模、集中度、銀行的狀況等,是促使歐洲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產生的原因。

二、金融結構的差異性分析

結合金融結構差異性的內涵,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金融結構差異性的表現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具體如下:

1.金融通資源區域的差異性。中國金融資源的配置不僅在量上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區域之間也存在著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效率上的明顯差異。如果把政府行為考慮在內,政府部門對金融業的抑制強度在各個不同的區域也不完全相同。由于金融相關率(FinancialIntervnationalRatio,簡稱FIR)是全部金融資產價值與全部實物資產(即國民財富)價值之比。它反映的是金融上層結構與經濟基礎結構之間在規模上的變化關系,它可以被視為金融發展的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在一定的國民財富或國民產值的基礎上,金融體系越發達,金融相關系數也越高,所以人們推斷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相關比率必然會逐步提高,而且可以根據金融相關比率來衡量金融發展達到何種水平。尹希果,陳剛,程世騎(2007)在研究金融發展時,運用金融相關比率來表示研究區域之間的金融發展程度。據此,本文給出了1996~2004年東、中、西三大區金融相關比率,東部地區的金融相關比率相對于中部、西部來說,金融市場相對發達。葛兆強(1997)認為中國的金融制度呈現出計劃金融與市場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機制”,即東部地區市場金融成分較高,計劃成分較弱;中西部地區計劃金融占支配地位,而市場金融發育程度微弱。給出了1996年到1998年東、中、西三大經濟區全部金融相關比率與國有金融相關比率之差,從圖上可以看出東部市場化程度較高,而中西部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

2.銀行配置的差異性。商業銀行網點的設置也是衡量金融結構的主要指標,這兩個表可以看到2007年末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機構空間分布狀況及1999年到2001年東、中、西四大國有銀行區域分布概況,發達地區的金融資源擁有量相對較大,金融發展程度高。出于資本的逐利性,股份制商業銀行90%以上把總部設在東部城市,中西部較少。主要營業網點也主要在東部城市,中西部營業網點之和只有東部地區營業網點的30%。東部的金融資源相對來說是充足的。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機構的網點配置也是商業銀行圍繞“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經營原則的必然結果。如果沒有政策的干預,股份制商業銀行對金融資源的非均衡配置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對四大國有銀行來說,從1999年到2001年的數據顯示出無論是營業網點的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來說,四大國有銀行區域分布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有較強的相似之處,東部、西部、中部三個區域之間的金融資源的配置非均衡,東部的營業網點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都是中部、西部地區難以超越。

3.資本市場分布的差異性。股票市場作為重要的資本市場,是上市公司能籌集資本和投資者投資資本市場的場所。因此,現代市場經濟是離不開股票市場的。無論是股票市值的絕對規模還是相對規模,中西部地區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東部區域的市值超過了中西部區域的市值之和。中部區域所占的市值波動比例相對于其他區域較大,其他區域相對較穩定。

三、金融結構差異性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1.金融區域差異性影響貨幣政策。對區域金融結構存在差異的中國而言,區域銀行的密集度、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資產負債表、客戶等方面存在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區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傳統貨幣金融理論中認為貨幣政策有效的前提條件是經濟的同質性。由于現實的差異性與統一貨幣政策的假設前提相矛盾,貨幣政策實施后的效果在區域之間肯定會產生不同的效力。因此,差異性的金融結構是導致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產生的重要原因。

2.商業銀行分布的差異性影響貨幣政策。商業銀行的配置不同必然導致各區域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同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傳道機制,特別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變革與銀行業改革的非同步性,這必然導致貨幣政策控制力和引導效應弱化。再加上銀行業機制改革與經營模式(盈利模式)轉變的非同步性,降低了商業銀行對貨幣調控反應靈敏性和傳導政策意圖的有效性,這樣會導致不同區域貨幣政策效應的非對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