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專業精品課程構建研究

時間:2022-03-29 03:28:00

導語:金融學專業精品課程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學專業精品課程構建研究

繼2002年金融學專業的《貨幣金融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保險學》課程被評定為省級優質課程之后,2005年《貨幣金融學》課程再次被評定為省級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的示范效應作用下,其他課程教學也得到很大改進,整體教學質量明顯改善。

一、金融學專業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做法

1.制定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分層次建設精品課程

根據現有的課程情況,學院對現有的金融學專業課程進行了分類,分別確定精品課程建設規劃目標。對于基礎好、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課程,分別確定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上述課程將在國家和湖北省進行精品課程評選時予以推薦;其他課程根據重要性程度及教研人員隊伍實力,分別確定為校級和院級精品課程建設對象,從而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和校、院4級精品課程建設目標體系。

2.整合課程教研力量,建立課程組制度,實行課程教改攻關

確定了精品建設目標之后,為了集中教研力量搞好課程建設,學院整合了學院師資,為每一門課程建立課程組。課程組由在該課程教學和科研中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加,課程組組長一般由在該課程教學和科研中具有廣泛影響的教師擔任。課程組的任務是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課程教學和研究成果的交流、進行課程考核的集體命題、承擔課程教學任務、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實行課程組之后,一方面把精品課程建設與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的培養結合起來,通常,課程組組長就是該課程領域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對象,而課程組的成員,都以成為該課程領域的專家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在確定了明確的目標之后,各課程組成員的教改研究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師們都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改革研究中來。在本項目實施以來,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的專任教師已完成校級、院級教改課題研究26項,其中8項獲得湖北省教改項目立項,98%的教師都參與了教改課題的研究。

3.加大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確保課程建設的條件

為了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學院改變了過去僅對金融學術研究課題投入資金的做法,對課程建設也給予了充分的資金支持。學院對課程建設中涉及的教改課題研究、教學資料購買、教學手段的改善、教學經驗交流以及教材的編寫等,都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近年來,學院給各課程組投入的資金數量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基本滿足了課程建設的資金需要,保證了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4.建立課程考核制度,嚴格課程質量考核

為了保證課程質量的不斷提高,學院制定了一整套課程考核體系,從教材選用、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學生反饋、同行評價、教改研究等各個方面綜合評價課程質量。同時,將考核結果與課程組和教師的利益掛鉤,增強教師重視教學工作、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主動性。

二、金融學專業省級精品課程《貨幣金融學》建設的實例分析

《貨幣金融學》課程2005年被評定為省級精品課程。該課程作為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代表了該專業最核心的教學內容要求和最基本的專業人才培養規格。這里以該課程建設為實例展開分析。

1.課程內容體系結構

《貨幣金融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涵蓋金融基本范疇、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宏觀均衡與貨幣政策、金融與發展、開放條件下的金融活動與協調五大方面,包括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利息和利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存款貨幣銀行、中央銀行、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均衡與總供求、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金融與經濟發展、國際交往中的貨幣、國際金融體系、國際收支與經濟均衡等,信息量大、兼容性強、涉及面寬。課程講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指導,系統闡述金融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其運動規律,客觀介紹國際主流貨幣金融理論及最新研究成果、實務運作機制及最新發展;立足中國實際,交融歷史與現實,概括反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的實踐進展和理論研究成果,實事求是地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金融理論與實踐問題。

2.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

《貨幣金融學》課程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大致分為理論性、應用性、實踐性三類,按各類內容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

理論性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理論性教學內容包括金融學的基本范疇、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這部分是本課程教學最主要和重要的內容。教學組織方式以任課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占總課時的60%以上;課堂講授的基本目的是增強學生對基本概念范疇、基本理論的理解,使學生在掌握金融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基礎土牢固樹立正確的金融理念、思維方法和金融從業人員的道德觀,奠定堅實的金融理論基礎。

教學中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的基本原則,將實現“理論功底扎實、人格完善”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應用性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應用性教學內容包括貨幣金融政策分析,金融工具價格、收益的計量,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派生存款、匯率變動等的測算,金融改革與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等。教學組織方式采用教師課堂指導與學生課堂或課下完成作業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在講授基本理論內容的基礎上,對應用性內容作簡要指引,布置作業,作業形式包括課后書面完成的專題分析,課堂完成的計量和測算題目,以及小組協作完成的現實問題解決方案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金融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的理解應用能力、實踐與操作技能、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實踐性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模擬運作、金融工具虛擬交易、中央銀行政策工具應用、商業銀行業務操作等。教學組織形式以實驗教學和現場觀摩教學為主。利用金融實驗室進行金融市場、金融交易模擬實踐;采用分散性現場參觀與觀摩形式感受真實交易的氛圍;通過互聯網訪問中央銀行、大型商業銀行網站,了解金融中介業務運作。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增強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緊密程度,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

3.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

《貨幣金融學》課程的實踐性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立足于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與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通過金融實驗室模擬實踐教學、實地參觀訪問學習、網絡虛擬空間瀏覽、專題調研、論文寫作等形式,將教材、課堂教學內容與金融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突出本課程教學的目的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貨幣金融學》課程實踐教學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許多學生(包括非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因此對金融學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積極參加校內外有關金融的知識競賽和征文活動,獲得良好的成績;一些學生的論文還被報刊選用,公開發表,例如近3年金融學院的本科生在有關刊物上公開發表了10篇學術論文,獲得全國、湖北省、學校優秀社會實踐獎多項。從歷屆畢業生的反饋信息看,應用型人才成為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代名詞,他們的工作實踐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

4.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面對面進行知識、理論傳授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在有限的時間內濃縮課程精華,突出重點難點,是完成教學計劃的重要環節,課堂講授還可以保證信息的充分傳遞,突破教材內容的滯后性,使教學內容充分吸納國內外金融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金融學發展的最新動態。《貨幣金融學》課程任課教師的教案、課件內容充實,重點難點突出,更新及時,即使一學年講授兩次,教案和課件也進行更新和充實。

課外指導。課外學習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擴充學習廣度的有效方式?!敦泿沤鹑趯W》課程任課教師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例如任課教師提出問題,提示思路,引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閱讀參考書目,組織課外研討,批改作業、論文等。課外指導強化了課堂學習效果,通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滿足了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興趣的要求,活躍了學習氣氛,豐富了學習內容,擴展了學生認識問題、研究問題的視野。

啟發引導?!敦泿沤鹑趯W》課程任課教師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啟發引導教學方法。例如進行熱點問題的專題討論、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實踐分析等等,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先行討論分析,之后由教師總結。再例如引導學生開展專題性學術研究活動,撰寫學術論文,部分學生在本課程學習中撰寫的專題研究性論文還在相關刊物上公開發表。啟發引導式教學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將所學知識和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學生為主。即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個別章節作為學生自學、自講、自評的內容,學生以小組協作形式對自學內容進行研討,制作自己的講課課件,并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講授,小組成員以外的同學點評、提問,小組成員都可以回答問題。組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專題辯論,同學們在爭論過程中進行思想碰撞,有助于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

模擬實踐。借助金融實驗室開展實踐教學,可以縮短書本理論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如模擬股票市場交易、網上銀行業務、電子貨幣支付結算等。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中央銀行、股票期貨交易所、國際大銀行等網站,了解金融發展的最新動態。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識,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

多元考核。課程考核方式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建立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標尺。

《貨幣金融學》課程采用統一的“復合式、全程型、多元化”考核方式,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30%—4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60%。平時考核包括學風學術、完成作業、討論發言和測驗測試四方面。

5.教學手段

投影設備?!敦泿沤鹑趯W》課程授課全部實現了多媒體化,各任課教師依據授課對象的專業特點、課時數等制作了多樣化的教學課件。由于該課程教學內容較多,反映的信息量大,借助投影儀可以增加授課內容的容量。實踐證明,該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效率高、效果好。

音像設備?!敦泿沤鹑趯W》課程的某些教學內容通過音像播放設備展示出來效果更好。比如,世界主要貨幣介紹,中央銀行最新政策動態,相關新聞評論,金融事件的聲像材料等。

視聽材料展示能夠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增加感性認識。電子網絡。電子網絡是克服課內教學時間不足的最有效的技術手段,《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作為教學公共資源于校園網站上,為校內外學生提供學習參考。同時準備開設電子課堂,為學生提供網上答疑、咨詢和輔導,并通過電子課堂收發和批改作業。

輔導資料?!敦泿沤鹑趯W》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各種輔導資料,包括要求學生精讀的指定教材書目,作為學習指導的教學大綱,用于泛讀和選讀的參考閱讀書目和文獻,指導作業和答題的學習輔導資料,檢驗學習效果的習題集等等,基本上能夠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