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創新與實踐
時間:2022-06-18 09:37:00
導語:綠色金融創新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銀行業務的發展必須圍繞宏觀大趨勢進行布局,因勢而為、隨勢而變。近年來,興業銀行把綠色金融作為適應綠色經濟發展新趨勢、把握綠色經濟發展新機遇的一項戰略性業務,致力探索,大膽實踐,以期在新時期的發展轉型中尋找到一條更廣闊的路徑。觀念轉變理念提升從十六屆三中全會首倡科學發展觀,到節能減排被列入“十一五”發展規劃指標,再到“十二五”規劃新增碳排放強度減排指標,并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我國綠色經濟轉型已然加速。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服務經濟。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和大趨勢,也必然是金融服務發展的大方向和大趨勢。把握方向,適應趨勢,要求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積極實現觀念的轉變并適時促進理念的提升。首先是觀念的轉變。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家推進節能減排事業這一大背景下,作為一家歷來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銀行,興業銀行一直在思考履行社會責任與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提出了“寓義于利”的社會責任實踐方式,探索以商業模式創新履行社會責任,把履行社會責任融入銀行對外提供產品與服務的過程之中,實現銀行商業利益與社會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谶@樣的認識變化,興業銀行于2005年攜手合作伙伴國際金融公司合作設計節能減排融資項目,創造性地推出了能效融資產品,開創了中國綠色金融服務之先河。其次是理念的升華。隨著綠色金融探索實踐的不斷深入,可持續金融、可持續發展逐步升華為本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文化的一個核心價值理念,進而逐步傳導、落實到銀行規章制度、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產品創新等各個方面。具體來看,體現為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成為公司治理的共識。
可持續金融、可持續發展逐步升華為銀行公司治理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推動銀行踐行社會責任,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良好關系,已經成為上至董事會,下至操作執行層的共同認識。二是由被動接受約束轉變為主動尋求商業機會。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外部約束,轉變為把服務節能減排、遵循赤道原則作為創造差異化優勢、挖掘新商機的有利工具。三是由單一綠色金融產品的開發推廣轉變為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全面再造。內外兼修重在落實以觀念轉變、理念提升為先導,持續推動完善戰略、流程、機制、體系等的建設和配套,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興業特色的發展道路。迅速確立戰略導向,推動綠色金融系統全面、高起點發展。2007年7月,興業銀行即成立了由董事長任組長的社會責任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建立健全社會責任工作機制,加強對全行可持續金融的組織協調和推動,系統推進綠色金融工作。第六屆董事會將“研究擬定銀行社會責任戰略和政策,監督、檢查和評估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作為董事會執行委員會的一項職責予以明確,并將其正式寫入《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工作規則》,確認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金融作為銀行核心理念與價值導向,并用以指導經營管理和業務活動。在將綠色金融上升為戰略性重點業務的同時,全面制定落實全行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和整體規劃,加強對綠色金融的組織協調和推動。參照國際赤道銀行的先進經驗和模式,相繼成立了可持續金融室和可持續金融部,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前者作為管理部門,專司環境社會風險的管理;后者負責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環境金融等領域的業務經營和產品營銷。積極推進流程再造,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效率。綠色金融業務的持續深入發展,需要銀行組織架構及制度的配套與流程的改造。
為了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業務,興業銀行先后出臺《節能減排業務管理辦法》《節能減排項目準入細則》《環境領域節能減排項目屬性認定標準》《碳資產抵押授信管理辦法》以及業務營銷指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既指明了業務發展方向,又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制度配套的同時,加快綠色金融的業務流程改造。在盡職調查、審查審批、授信后檢查各環節落實綠色信貸要求,建立綠色信貸的長效機制;在信貸審查審批工作中切實增強合規經營意識,將節能減排環保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將信貸項目的節能減排和對環境的影響作為授信后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節能減排動態跟蹤、解讀和傳導,信息披露和業務審批授權等強化業務管理,為金融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打好基礎。著力落實機制保障,打通綠色金融業務的“綠色通道”。一是將綠色金融業務納入各分行經營與發展綜合考評與經營計劃,擴大分行業務審批權限,鼓勵分行融入區域經濟主流,助力區域節能減排事業。二是在銀行信貸規模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在信貸規模上給予綠色金融業務大力支持,同時配置優惠價格的專項資金。三是持續加強分行綠色金融產品經理團隊建設與業務培訓力度,強化總行專業部門對分支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專業技術支持,不斷提升具體經營機構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切實完善體系建設,為綠色金融業務發展保駕護航。自2008年10月31日率先公開承諾采納赤道原則以來,興業銀行高度重視,先由董事會制定了《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為實施赤道原則提供政策指引,后又陸續出臺了配套的一系列調查工具、分析工具、風險監測工具和法律文本;成立了以行領導為核心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并特設環保官員,自上而下推動實施赤道原則;建立全行聯動機制,明確各經營機構對綠色金融業務的具體職責、工作要求和安排;聘請外部專家開展項目審查;開發相應的IT支持系統。目前,興業銀行已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綠色金融業務不斷向縱深發展。
廣泛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綠色金融發展空間。在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形式,宣傳擴大綠色金融的影響。在國際上,分別與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國際金融專家,與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等銀行同業,與越南綠色信貸考察團,就推廣能效融資、采納赤道原則、踐行可持續金融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應國際金融公司邀請出席在越南舉行的“管理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并以興業銀行為例向與會者介紹以金融創新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經驗;派出業務骨干人員到日本瑞穗實業銀行接受為期5周的專門培訓。在國內,聯合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中國銀監會等政府部門舉辦中國綠色信貸創新研討會;與中國銀監會共同舉辦“節能減排授信業務培訓班”;邀請大型客戶開展赤道原則專題研討,增進銀行客戶對赤道原則的認知和認可。
持續創新強化品牌依托在國內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優勢,通過持續加大產品創新,并強化專業化經營、專業化服務,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和項目類型提供差異化融資服務模式,近年來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發展成果,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綠色金融業務實現全覆蓋。通過持續多年的推動,目前興業銀行所有的分行均已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綠色金融項目遍布全國25個省份,覆蓋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三大領域,項目涵蓋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碳減排、污水處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減排、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等眾多項目類型及涵蓋能源、建筑、交通、工業等各個主流行業。截至2011年末,通過運用多種金融工具,累計為上千家企業提供節能減排融資超1000億元,實現了社會環境效益與銀行商業利益的雙贏。據統計,興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的節能減排效果可以實現在我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2231.0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6397.48萬噸,年減排化學需氧量(COD)83.89萬噸,年減排氨氮1.1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硫4.36萬噸,年減排氮氧化物0.69萬噸,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816.26萬噸,年節水量9563.56萬噸。上述節能減排量相當于關閉了146座100兆瓦的火電站,或者是北京7萬輛出租車停駛44年。
綠色金融業務實現專業化運作。自2005年成立能效融資專業團隊,至升格專營機構可持續金融中心為可持續金融部,興業銀行不斷推進各項協同與配套機制建設,組建項目融資、碳金融、市場研究、技術服務、赤道原則評審五個專業團隊,努力打造集產品創設、技術支持、資產管理、營銷組織、交易服務、業務合作六項職能于一體的資產管理運營平臺。同時,依托內部技術專才和外部專家團隊,構建起總分行綠色金融產品經理團隊與技術支持體系。綠色金融產品形成完整序列。目前,已形成融資服務與排放權金融服務兩大序列產品。在融資服務方面,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和項目類型推出“8+1”融資服務模式,即八種傳統信貸模式的運用,包括節能減排技改項目融資模式、CDM項目(清潔發展機制)下融資模式、節能服務商(EMC)融資模式、節能減排設備供應商買方信貸融資模式、節能減排設備制造商增產融資模式、公用事業服務商融資模式、融資租賃模式、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以及非信貸融資模式,包括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金融租賃、結構化融資、信托融資等。在排放權金融服務方面,分別針對國際碳交易、國內碳交易試點、排污權交易試點等開發專項產品和服務。在國際碳交易市場方面,涵蓋了碳交易的前、中、后各個環節,推出了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開發咨詢、購碳、核證碳減排量(CER)履約保函、碳資產質押授信等產品,并使其成功落地實施,還與數十家國外碳交易商和國內主流環境權益交易所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在國內碳交易試點方面,積極參與碳金融合作平臺建設,搭建碳金融業務合作平臺。目前,已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展上海市碳交易試點金融創新,具體合作內容包括:交易金融服務如資金存管、清算等;共同開展碳交易試點相關金融課題的研究;聯合推進碳交易市場能力建設等,后續將按照上海市碳交易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分階段提供服務于國內碳市場的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在國內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方面,為配合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積極協助政府深入構建有利于環境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環境經濟制度,于2010年創新推出排污權金融服務,包括排污權交易制度設計咨詢、排污權交易及清算系統開發、排污權抵押授信、污染物減排項目融資等。目前,已與浙江、江蘇和山西等地方開展了排污權金融業務合作,首筆業務于2011年3月在浙江嘉興成功落地,并受托開發了山西省排污權交易及清算軟件系統。
綠色金融品牌成為行業領先。從首創能效融資產品,率先為中國企業提供碳金融綜合服務、成立首家綠色金融專營機構、首家公開承諾采納赤道原則直至發行中國首張低碳主題信用卡、率先為國內碳交易試點、排污權交易試點等提供金融服務,諸多創新奠定了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品牌地位和差異化競爭優勢。國際國內社會各界也給予了興業銀行廣泛認可與好評。興業銀行于2007年、2009年兩次獲得英國《金融時報》(FT)評選的年度可持續銀行獎項。志存高遠不懈求索整合市場資源以提升資產管理能力。以提升專業領域的資產管理能力為目標,優化業務基礎、整合市場資源。聯合各領域的專業機構、凝聚各方共識,主動發起、參與或影響市場規則的制定,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理念和業務模式的傳播與發展,努力保持中國銀行業綠色金融業務“領跑者”的地位。
持續創新以保持市場領先。持續在市場理念、產品與服務、組織架構、資產結構、市場運營等方面推陳出新、保持領先。逐步完善總分行一體化協同推進體系,繼續強化專營機構經營管理職能;不斷提升綠色金融資產占比,推動綠色金融業務規模化發展;構建豐富的產品線、健全的業務鏈條和多樣化的業務模式。優化流程以塑造競爭優勢。聚集專業人才、創設新型產品與服務、聚焦專屬領域,做精做實有效流程,構建專業化的全流程服務。優化對外服務流程,提供一體化服務,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整合內部服務流程,提高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和解決能力;業務覆蓋綠色經濟的主流領域、典型項目,循序漸進、不斷擴展和豐富產品和服務。
- 上一篇:檔案局紀律整頓工作報告
- 下一篇:金融危機時期大陸與港臺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