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脆弱性風險研究

時間:2022-09-29 09:22:31

導語:金融脆弱性風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脆弱性風險研究

摘要:本文從金融脆弱性的角度闡釋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形成機制。由于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和高負債經營特性導致了金融機構的脆弱性,由于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和順周期特性造成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雖然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可消除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和采取措施控制它。

關鍵詞: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脆弱性;金融不穩定

金融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形成金融危機,并且金融風險也不斷呈現出新的特征,這引發了人們對金融風險成因的進一步探索。人們研究的視角也從外部的宏觀經濟領域轉向金融領域內部,而金融脆弱性又被普遍認為是金融風險發生的內在根源。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建立階段表現為金融脆弱性,而在經濟的繁榮階段,金融脆弱性將不斷增強,從而對金融系統產生壓力,此時金融風險表現為金融壓力。當壓力積聚到足夠大時,外部哪怕是很小一點沖擊也會使金融風險形成而逐漸演變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一、相關文獻述評

在以往研究金融風險生成的理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貨幣危機理論,克魯格曼(1979)提出的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闡釋了金融風險傳導的機制,認為當穩定的匯率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不相容時會沖擊固定匯率從而使本幣貶值。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將不得不使用外匯儲備來購買本幣,一旦外匯儲備耗盡,固定匯率也就崩潰了,此時貨幣危機爆發。但該模型的缺陷是無法求出顯示解,于是奧伯斯特費爾德(1996)提出了第二代貨幣危機模型,即多重均衡——自我實現的危機模型。其闡明了投資者攻擊某一國貨幣并不是因為該國經濟基本面惡化,而是因為產生了對該國貨幣貶值的預期,是這種預期的自我實現。前兩代貨幣危機模型均是從宏觀角度來分析金融風險的,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更注重金融風險傳導機制的微觀基礎和如何量化與測度金融風險,于是產生了第三代貨幣危機理論。這些理論指出,金融資產的價格波動受金融中介機構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后來的資產負債表理論、流動性危機理論和道德風險理論等。

二、金融脆弱性的理論基礎

自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和它與經濟的關聯性引起了學術界和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金融不穩定性最早起源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性假說”,其認為金融系統具有內在的脆弱性,當經濟中龐氏融資和投機性融資的比例高于對沖性融資時,將出現積極地利用外部投資的局面,金融脆弱性明顯增強。當長期或短期利率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這種繁榮的外部投資將被打破,從而導致債務通縮和金融危機的發生。該假說認為金融系統具有不穩定和穩定的兩種狀態,隨著時間的遷移,金融系統將在這兩種狀態之間轉移。伯南克的“金融加速器理論”認為金融系統內存在周期性變化特征。當經濟處于投資繁榮狀態時,金融機構對未來預期良好,盈利動機增強,從而放寬信貸條件,增加信貸。這將進一步刺激投資,資本資產的價格將節節攀升,金融不穩定積聚,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如果沒有得到干預,就將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

三、金融脆弱性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機制

1.金融機構脆弱性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由于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錯配或高負債都將導致金融機構的脆弱性。首先,在經營過程中商業銀行會遇到資產業務軟約束和負債業務硬約束之間的沖突與矛盾。這種矛盾的結果就是商業銀行不得不采取借短貸長的經營模式,其直接后果就是流動性風險。當大多數機構面臨這種風險或該風險在機構間傳染過度時,就會產生擠兌行為,即使有足夠清償力的銀行也會面臨破產。其次,高負債經營也易導致金融機構破產,其破產可能性與財務杠桿比率成正比。高負債有可能導致企業從事風險過高的經營行為,從而引發道德風險。如果某一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其直接后果便是清償能力下降。由于金融機構間的關聯性加強,這種清償能力的下降將在金融機構間廣泛傳播而導致系統性金融的發生。2.金融市場脆弱性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在金融市場中如果交易雙方掌握信息程度不一致,即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市場機制運行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其直接后果便是資產質量下降、銀行擠兌行為的發生。例如,在證券市場,投資客體與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而投資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則會產生市場操縱行為。這些現象將造成過度投機行為、資產價格頻繁波動和證券市場機制失靈,同時也增強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導致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在金融體系內,監管部門的資本金要求、資產價格和銀行信貸等存在著顯著的順周期特征,即金融市場中某些要素導致周期波動幅度增大的特征。該特征主要通過財富效應與加速器效應等途徑影響到實體經濟,放大了對經濟體的外生沖擊。以銀行信貸為例,在經濟的上升階段,通常企業抵押品的價值高、償付能力強、流動性充足、財務狀況好,其信用評級也會上升,其獲得貸款的可能性與主動性也將上升,從而導致經濟的進一步擴張。反之,在經濟的下降階段,則會遏制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企業的投資水平,最終導致經濟走向蕭條。順周期性加劇了經濟周期的波動,加大了外部宏觀經濟沖擊影響金融體系的可能性,從而導致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此外,金融系統脆弱性也會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主要表現為內部風險積聚到了一種嚴重失衡、較為敏感的狀態,此時,某一沖擊可能直接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這一沖擊可能來自金融體系內部也可能來自外部,可以是系統性沖擊,也可以是一個單純的非系統性沖擊。

四、結語

總而言之,金融脆弱性是金融領域固有的特征,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內在原因,與信用擴張程度和金融本質有關。金融本質就是對信用風險進行定價,如果定價不當,就會導致信用過度擴張,而任何金融危機都與信用擴張有關。盡管我們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我們可以對它進行測量和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監控它,以減少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程度。

參考文獻:

[1]蘇明政.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測度、傳染與防范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4.

[2]陳守東,王妍.系統性金融風險與宏觀審慎監管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223-248.

作者:左正龍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中亞經貿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