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貧模式特點及可持續性研究

時間:2022-03-18 04:19:08

導語:金融扶貧模式特點及可持續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扶貧模式特點及可持續性研究

摘要:后脫貧時代,金融扶貧向普惠金融轉型。南寧市邕寧區金融扶貧模式特點包括創新以政府為主導的“金融+特色產業”扶貧模式、建立扶貧小額信貸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金機制、完善配套農村保險服務體系。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邕寧區金融扶貧模式受到扶貧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上級財政、扶貧小額信貸違背金融市場化發展、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不高及脫貧人口自愿投保農業保險可能性較小等因素的困擾。從鞏固扶貧成果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創新“金融+N”扶貧模式、構建扶貧小額信貸擔?;?、發展“保險+期貨”模式、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效率等對策。

關鍵詞:后脫貧時代;金融扶貧;普惠金融

1研究背景

根據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2020年在現行標準下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的整體貧困?!昂竺撠殨r代”是指貧困地區在政府或其他組織的幫助下,脫貧成功后所處的一段鞏固時期[1]。進入后脫貧時代,金融扶貧將向普惠金融轉型。普惠金融是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的延伸和發展,扶貧扶弱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涵。在普惠金融視角下,金融扶貧的實質是建立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體系,使金融扶貧對象的金融需求得到滿足和尊重,并實現金融“造血”功能[2]。后脫貧時代,金融精準扶貧不能僅關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更應從根本上改善相對貧困人口物質文化生活現狀。以南寧市邕寧區金融扶貧模式為例,探索后脫貧時代金融扶貧向普惠金融轉型的可持續性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2邕寧區概況

邕寧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的東南部,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轄蒲廟、新江、那樓、百濟、中和5個鎮75個行政村(社區)。2011年8月,邕寧區被識別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是南寧市唯一的自治區級貧困城區。邕寧區貧困特點較為明顯。一是貧困面大。轄區75個行政村(社區)中有30個貧困村,其中整村推進貧困村有15個,貧困人口1.70萬戶,合計6.8萬人,貧困人口基數大。二是貧困程度深。貧困村基礎設施欠賬多,公共服務水平低,吃水難、行路難、就醫難等問題普遍。三是攻堅基礎弱。大多數貧困村集體收入少,農民思想解放程度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十分有限。產業支撐弱,人才資金要素弱,依靠自身實現脫貧難度大。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邕寧區逐步建立了“金融+產業”扶貧模式、風險保障金機制以及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進展。2016年底,邕寧區17個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初的8.3%降至2.8%。2018年底,邕寧區3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2019年底,邕寧區貧困發生率降至0.09%。

3邕寧區金融扶貧模式特點

3.1創新以政府為主導的“金融+特色產業”扶貧模式。邕寧區主要采取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普惠金融模式,扶貧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資金。其實質是促進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協同,以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源,以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如圖1所示,邕寧區整合企業資金、財政資金、合作社資金、貧困戶小額信貸資金等各方資金,以“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的“動車模式”發展產業,不斷增強對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造血”功能。那樓鎮桑蠶和淮山、百濟鎮芝麻鴨、新江鎮吳茱萸和食用菌等均通過“動車模式”形成貫通上下游的全產業鏈,實現整個產業提質增效。邕寧區最典型的“動車模式”是那樓鎮三江村建立的桑蠶養殖產業基地。三江村引進龍頭企業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動車火車頭”,邕寧區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吸納貧困戶小額信貸建設集小蠶共育室、標準大蠶房、優良桑苗繁育地等先進養殖設施于一體的桑蠶“扶貧車間”,車間所有權歸三江村委所有。龍頭企業負責蠶房軟硬件設施的營運,提供優良桑苗、種植養殖管理技術,并保價收購農戶種養的桑蠶。村黨支部帶頭成立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采桑養蠶并管理桑園,村集體每年可獲得入股分紅。貧困戶通過在“扶貧車間”就業獲得工資收益,并通過出租土地和資金入股獲得租金和分紅。“動車模式”提升改造了三江村傳統種桑養蠶模式。通過引進龍頭企業,三江村種桑養蠶技術和質量顯著提升,銷售渠道也有了保障,充分調動了貧困戶種桑養蠶積極性,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變“開發式”扶貧為“參與式”扶貧。3.2建立扶貧小額信貸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金機制。邕寧區扶貧小額信貸承貸銀行為邕寧區農信社,邕寧區18~65周歲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向邕寧區農信社申請3萬~5萬元、貸款期限在3年以下的小額扶貧貸款。扶貧小額信貸不需要提供任何擔保和抵押,由財政全額貼息。授信部門會審核貸款用途、信用等級、發展產業和償還貸款的能力。扶貧小額信貸只能用于發展產業,到期由貧困戶自己償還。貧困戶可利用獲得的扶貧小額信貸投入自建種植基地、養殖廠棚、畜禽欄舍、購置養殖設備等。貧困戶從企業領取種苗、購買飼料并服從企業的專業化管理。企業對貧困戶全程給予技術指導、藥物、防疫疫苗等。種養實現產成產出時,企業參照市場價格統一回購,或在市場低迷時以保底價回購。貸款到期,貧困戶利用自有資金歸還貸款。風險補償金是用于與承貸銀行共同分擔扶貧小額信貸財產損失的資金。如圖2所示,邕寧區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由各級財政資金按比例共同出資建立,并與平臺公司———邕寧區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風險補償金共管協議,由平臺公司在承貸銀行邕寧區農信社營業部開設專戶進行專門核算。符合政策條件的建檔立卡農戶申請扶貧小額信貸時,邕寧區農信社根據不低于風險補償金協商確定的額度發放貸款。經法定程序追償,由于不可抗力、重大疾病、身亡等因素導致貸款貧困戶無法清償貸款時,邕寧區農信社可申報風險補償。貸款損失補償比例由邕寧區政府和邕寧區農信社協商約定[3]。3.3建立配套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保險扶貧是金融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保險服務在扶貧中的經濟補償作用,能夠有效化解農業風險,穩定農業生產。農業保險主要分為農業收入保險和人身保險兩類。農業收入保險能夠使農業生產經營中的風險性和脆弱性得到有效規避,人身保險能夠減弱因病致貧風險[4]。邕寧區政企聯動,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遵循“低保障、廣覆蓋、保大災、保主要農產品”的原則,制定《南寧市邕寧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由保險經辦機構在保費補貼政策框架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積極推進農業保險全覆蓋。如表1所示,邕寧區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包括中央財政保費補貼險種和自治區財政保費補貼險種二類,基本實現覆蓋邕寧區主要種養產品。為激勵農戶參保,保費由財政補貼和農戶自繳組成。2019年邕寧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經辦機構有4家。其中,北部灣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蒲廟鎮、中和鎮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承辦新江鎮、那樓鎮和百濟鎮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為提高建檔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險水平的要求,邕寧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簽訂兜底保險協議,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負責補償邕寧區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兜底保障工作。2019年邕寧區制定《計劃生育家庭關愛保險項目工作方案》,由邕寧區財政全額補助,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商業保險———中國人壽關愛幸福家庭保險。保險責任范圍包括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門診、意外住院、疾病住院5個類型,并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婦女購買中國人壽關愛女性“兩癌”保險。

4邕寧區金融扶貧模式可持續性分析

4.1扶貧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上級財政。邕寧區脫貧摘帽后仍然受到上級政府財政大力支持,2016—2019年用于邕寧區扶貧的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累計達5.9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1.60億元,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0.97億元,南寧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1.60億元,城區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累計1.78億元??梢?,政府財力的充分支持是邕寧區順利脫貧摘帽的關鍵因素。2016—2019年邕寧區政府投入的本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僅占總扶貧資金的30%,意味著邕寧區扶貧資金主要源于上級財政。一旦失去上級財政的持續支持,僅靠邕寧區本級政府財力難以持續出資進行小額信貸貼息、保費補貼及建立風險保障金,難以鞏固扶貧攻堅的成果。4.2扶貧小額信貸違背金融市場化發展。扶貧小額信貸是一種“特惠”模式小額信貸,這種模式違背金融市場化發展,不具備可持續性。扶貧小額信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與政府政策推動相關。貧困戶缺乏較好的經濟來源,缺少足夠的抵押物,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使得扶貧小額信貸面臨更大的損失風險。邕寧區傳統“分貸統還”的扶貧小額信貸模式暴露出貧困戶參與度低、不利于增強貧困戶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企業經營風險轉移到貧困戶等潛在隱患,易導致扶貧小額貸款本息無法及時償還,給貧困戶留下不良征信記錄等負面影響。隨著貸款陸續到期,后一階段形成逾期還款的壓力較為突出。處理好小額信貸“存量”問題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4.3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不高。后脫貧時代,“特惠金融”將向“普惠金融”過渡。目前,邕寧區金融服務機構覆蓋率不高。國有銀行中,邕寧區主要支農銀行為中國農業銀行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中,廣西北部灣銀行和桂林銀行在邕寧區設立了縣域支行和鄉鎮小微支行;農村金融機構中,邕寧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和南寧江南國民村鎮銀行在邕寧區設立營業點。邕寧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所有鄉鎮設立營業服務機構,但其政策性業務較多,負責發放農業補貼、政府福利性資助及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等政策性業務。真正側重于普惠金融建設的僅有桂林銀行。桂林銀行在邕寧區構建了“縣域支行+鄉鎮小微支行+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在邕寧區各鎮主要村設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以便村民能夠在離家更近的金融機構辦理存貸、轉賬、社??せ畹葮I務。由此可見,邕寧區普惠金融產品單一,產品與農戶需求匹配程度不高,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主流普惠金融機構扶貧意愿不強。4.4脫貧人群自愿投保農業保險可能性較小。后脫貧時代,工作重心將轉移到治理相對貧困和實現已脫貧人群的持久富裕。目前政策性農業保險已覆蓋邕寧區主要種養品種,在后脫貧時代應更注重人身保險對于返貧問題的作用。小額壽險旨在為低收入群體提供身故保障,各保險公司應盡可能以最少的成本為目標群體提供低保費的壽險服務。雖然農村小額保險業務已經獲得足夠的政策推動,但在實踐中,脫貧人群金融素養普遍不高,保險意識相對淡薄,對保險產品了解不足,可支配收入有限,“等、靠、要”思想嚴重,無法靠自身能力購買保險抵御返貧風險,自愿投保農村小額壽險的可能性較小。因此,仍需依靠政府補貼的方式,強制實現脫貧人口小額壽險的廣覆蓋。

5后脫貧時代金融扶貧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5.1創新“金融+N”扶貧模式。在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過程中,應注重金融扶貧與多種新興扶貧手段相結合。在發展“金融+特色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創新“金融+電商”“金融+旅游”“金融+數字”等扶貧模式。借助互聯網金融、電商平臺、自媒體平臺等新興業態,在農業生產環節提供農資采購、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銷售等全供應鏈金融服務,搭載旅游景點等各種主題元素,增加產品附加值,強化利益連接機制,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促進各方互惠共贏。5.2構建扶貧小額信貸擔?;稹榻档拓毨羯暾埛鲐毿☆~信貸的門檻,可以建立小額信貸擔保基金。該基金以財政扶貧互助資金作為種子資金,吸納自愿入社貧困戶的資金,或由各級財政共同出資設立。擔?;鹑恐苯幼⑷胫付ǖ膿9荆蓳9景凑辗鲐毿☆~信貸擔?;鸱糯笠幠L峁7?,用于符合擔保政策條件的建檔立卡農戶進行貸款擔保。通過集合財政資金、信貸資金、農戶股金等多方資金,實現財政資金有效果、信貸資金有保障、貧困戶持續脫貧的目標[5]。5.3發展“保險+期貨”模式。在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礎上,可以探索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轉變,規避農產品價格下跌給農戶帶來的損失,進一步提升保險對農業生產的保障水平。嘗試發展“保險+期貨”模式,將農產品價格風險在期貨市場上進一步分散,降低保險公司的承保風險,保障農戶收入穩定,提升農戶信用水平,充分挖掘保險在保障性扶貧中的作用[6]。5.4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效率。運用現代化的金融工具創新金融產品,提升農村金融市場的活力。硬件方面,可以在金融業機構營業網點未覆蓋地區普及ATM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現代金融科技工具,減少村民對于便捷工具的陌生感。軟件方面,可以利用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發展數字化征信、數字化保險和數字化小額信貸,以大數據和數字化技術切實降低普惠金融的運營成本,以數字普惠金融的思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曉妍,梅林,李揚.后脫貧時代長白縣脫貧成效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146-148.

[2]董加相.普惠金融視角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金融扶貧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議———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為例[J].時代金融,2014(29):70,73.

[3]郭小卉,馮艷博.后脫貧時代金融扶貧模式的轉型探索———以河北阜平縣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5):110-118.

[4]周孟亮,袁玲玲.“后脫貧時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5):88-100.

[5]肖主宸.開發性普惠金融在“后扶貧時代”的“造血”功能[J].金融經濟,2019(16):86-88.

[6]郭小卉,段勝英,馮艷博.河北隆化縣“政銀企戶?!苯鹑诜鲐毮J教轿觯跩].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1):39-46.

作者:關荻晨 陳飛 單位:南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