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信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3 09:42:00

導語:金融市場信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市場信用研究論文

一、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需要記錄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金融市場上的信用不健全。由于市場信用不健全,其直接影響有兩個方面:第一,威脅金融市場的安全,特別是銀行和投資人的安全;第二,影響金融市場的執法效果。

所謂金融市場的信用,就是指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參加者信用是金融市場的基礎之一。因為,金融市場上的交易大都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實物買賣,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才完成的交易。這就需要有良好的信用基礎。否則,信用基礎不好,金融機構發展的規模越大,業務量越多,投資人投入的資金越多時,金融安全的問題也就越嚴重。借款人的信用不好,到期不還本付息,銀行就會產生呆帳,對存款人來說,銀行的信用也會發生困難。所以,金融市場的信用不佳,直接影響著金融機構的安全。

現在人們常說“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筆者還要補充一句話,“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運行與發展都同市場信用分不開。金融市場信用一般是通過記錄建立起來的,而且這種信用記錄在發達國家早已經被商業化了,并且市場信用記錄還發揮著有效的市場紀律機制的作用,同時也是市場參加者的信用評級規范。

在我國,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還沒有記錄,也沒有個人的市場化的信用調查與評級。所以,在目前這種狀態下的金融業,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業。我國的金融業在相當大程度上還是在行政管理條件下運行的。在行政管理條件下運行的金融業,如果發生不安全的事件時,情況更象一個政府行政管理的故障,而不是一個金融市場的商業事件。于是不應當產生的誤解產生了,當一些小型金融機構被關閉或托管時,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而不是該金融市場中的金融機構,誤認為金融機構的關閉是政府的行政行為,而不是市場行為。

我國已經頒布了許多金融法律,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執法效果不理想。要想提高執法效果,就必須將金融業放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來發展,放在信用紀律的基礎上來運行。市場金融才需要法律。在行政條件下運行的金融業,更需要國家政策與政府指令?,F在我國的專業銀行已經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在金融管理機制上,也要從行政管理手段向法律手段轉變。

二、信用記錄應該商業化

金融業的穩健發展離不開市場參加者的信用記錄基礎。在金融市場上,信用記錄好的人,應該容易得到金融市場的接納與認可,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成本也應該低一些。反之,信用記錄不好的人,就不容易被金融市場所接納與認可,它們獲得銀行貸款的可能性較低,融資成本也較高。在有信用記錄的市場上,有良好信用的記錄的人與信用記錄不好的人不應該一樣。如果沒有記錄,就將信用好的人與信用不好的人視為同等了。于是,在市場上,信用不好的趨勢就會壓倒信用好的趨勢。在國際金融發展史上,有“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這個原理在信用記錄方面也有同樣的作用。

在任何金融市場上,如果信用不好,特別是不好的信用成為趨勢的話,金融機構將受到巨大的威脅。在這種威脅之下,金融機構不僅難以維持,更談不上發展。市場上信用不好的人越來越多,金融市場就會變成“騙子滿天飛”,金融道德風險變得極大時,市場就無法維持了。

發達國家是采用“信用記錄商業化”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的。例如,目前在美國金融市場上有三家大型公司專門從事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記錄業務。信用記錄公司首先從各個金融機構購買客戶的信用記錄原始資料,再將這些記錄資料輸入電腦數據庫。當金融機構需要調查某一位客戶的信用時,就要向信用記錄公司購買該客戶的信用記錄資料。

信用記錄公司提供有償的信息服務,就變成了信用信息公司。它們成為金融市場上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金融信息產業。這些公司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各種金融機構簽訂了合約,從市場上收集客戶信用資料,再將這些機構客戶的信用記錄買下來,錄入公司的專門電子數據庫。數據庫一直連續跟蹤客戶信用的變化情況?,F在這些公司記錄了美國幾乎所有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資料。當銀行或信用卡公司需要給新客戶開戶貸款,或開立信用卡帳戶時,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就會從信用記錄公司購買客戶的信用記錄資料。根據資料來分析客戶的信用情況,然后才決定是否提供貸款或開立信用卡?,F在,由于互聯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銀行與信用卡公司從記錄公司租用光纜專線,24小時不間斷提供在線服務,信用信息數據源源不斷地從信用記錄公司輸送到銀行等金融機構去。目前,美國的三家信用記錄公司幾乎將所有參加金融市場活動的美國人的信用都給記錄了。因為,從某人在銀行開第一個帳戶開始,從申請第一張信用卡開始,從他參加金融市場開始,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就將該客戶的信用資料傳給信用記錄公司了。以后客戶每有新的信用數據變化都會被信用記錄公司記錄下來。

在美國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給客戶開戶的合約中,都有一些文字提醒客戶:“如果客戶不遵守信用的話,這些資料將被記錄,并且被保存起來。這些信用不良的記錄將對客戶不利?!边@段話的警示作用和威懾力量非常大。大多數人都十分遵守信用,因為他們擔心稍不小心被記錄到了“另冊”或“黑名單”上,對他們的今后發展不利。于是,信用記錄便產生了市場紀律的約束作用。

三、我國的信用制度需要改革

在我國,國有企業從銀行借款是企業經營中經常發生的事。企業應該講信用,借款合同到期要向銀行還本付息。如果不能按期還錢,企業借款時設有抵押財產的,銀行就要執行抵押??傊桢X還錢或者銀行處理抵押物,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市場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市場,行政信用代替了市場信用,所以,市場信用記錄也就一直發展不起來。

現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其中有歷史的原因,也有政策性與商業性業務不分的原因。過高的不良資產已經形成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銀行不再形成新的和過高的不良資產。要達到此目的,就要建立金融市場的信用記錄制度。

目前,有些國有企業也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來說明為什么不能按期還本付息。但是,從借款合同上來看,只要不屬于不可抗力的事由,借貸雙方都要按期履行合同。法院也要根據合同來判案。計劃經濟不是信用經濟,而是行政經濟,因為它是依靠行政指令來執行計劃的。我們搞了30多年,現在證明這種辦法沒有市場效率。

市場經濟必須是信用型的,因為,商品、勞務、信息和服務的實現都存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交換差距。這個差距導向要靠信用來保障。如果沒有信用記錄,商品與貨幣交換的實現的時間與空間差距就會永遠存在。現在市場上出現了“沒有錢,不還債;就是有了錢,也不還債”的情況,這種狀況下商品與貨幣交換,貨幣與貨幣的交換就無法穩健進行了。

四、市場信用依靠市場紀律和司法紀律來學習

參與金融市場的人開始不一定了解“市場信用”到底為何物的,只有通過兩個“課堂”來學習,其一是從市場紀律(信用記錄)中學習。其二是從司法紀律(法院訴訟)中學習?,F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市場信用記錄體系已經發展成為信息商業化的重要信息產業。這個行業同時也發揮著市場紀律的約束作用。

市場紀律可以約束大多數人,但是總會有少數人違反市場紀律,這時就要用司法紀律來約束。所以,司法強制力是維護信用的保障。

在金融市場上,對于少數不講信用的人,信用記錄對他們不起威懾作用,例如,某些不講信用的客戶違反銀行借款協議,或違反信用卡合同的約定,貸款到期不還,或信用卡惡意透支。這時,就要訴諸于司法強制力,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就會派律師到法院對他們起訴。

在法庭上,這些案件沒有復雜的證據證明過程,因為證據比較容易取得,也容易認證。所以,法院作出判決的時間是比較快的。如果有借款抵押或質押品的話,執行就更加容易。對于不自覺執行法律判決的個別人來說,法院的法警還可以采用強制手段來執行。

我們最近從新聞中看到,美國總統因為個人生活中的一些小節問題,被獨立檢察官和大陪審團詢問,還將詢問的報告通過互聯網絡向全世界。這種作法實在令東方人吃驚。美國總統雖然有極大的特權,但是在法律上,卻人人平等,他也不能豁免作證的義務。連總統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老百姓。這就是法律的力量,這就是司法紀律的學習過程。

市場紀律與司法紀律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如果沒有市場紀律,人人都將變成“魔鬼”,法不責眾,再好的法律也不能發揮作用。如果沒有司法紀律,就好象假定世界上人人都變成了“天使”。市場紀律對于少數不守法的人,永遠也沒有辦法。依照“劣幣驅除良幣”的原理,原來守法的人,也會變得不守法了。司法紀律對少數不守法的人必須進行強制力的教育。

在世界上的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對于不講信用的客戶,就向對待“艾滋病人”或其他“危險病毒”攜帶者那樣,所有的銀行都“躲”著他們,拒絕同他們往來,就象他們的病毒將來會危害到銀行自己的身上。這種“病人”只能送入醫院進行隔離治療?;蛘哒f不講信用的客戶好象電腦病毒攜帶者一樣,銀行業就象電腦系統和數據庫對待有“電腦病毒”的文件一樣,拒絕帶有“病毒”的文件或軟盤進入系統,以免毀壞整個運行系統和數據庫。

我國目前,金融市場紀律機制還沒有啟動,因為信用記錄體系還沒有建立。對一家銀行欠帳的客戶,另外一家銀行照樣給他開新的帳戶。在一家信用卡公司惡意透支的客戶,另一家信用公司照樣發給他信用卡。金融機構之間在業務上的競爭,沒有信用記錄的保護,沒有同業的信用記錄聯手,也沒有自律方面的一致。這種競爭不是市場化的競爭,而是原始積累式的競爭。金融市場的這種惡性競爭,對于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危害,不安全的因素會象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為了避免金融危機,加強金融安全,我國目前的信用記錄機制到了應該啟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