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05 04:50:00

導語:農村信用社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信用社改革論文

一、農村信用社現狀

農村信用社是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的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1~2]。

(一)內部問題

1.歷史包袱重。在農村信用社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政策因素和客觀原因造成的農村信用社資金損失、貸款不能收回、執行國家平衡物價等宏觀政策創辦保值儲蓄而墊付的保值貼補利息等歷史包袱使得目前許多地方的農村信用社虧損嚴重,處于嚴重的資不抵債的局面[3]。

2.結算渠道不暢。盡管這幾年農村信用社在結算渠道疏通上做了許多努力,但與國有商業銀行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大部分地方的信用社沒有開通快捷的全國聯行和全國銀行匯票業務;造成農村資金流向城市,支農資金向非農產業轉移,消弱了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的實力。

3.管理體制不順。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雖然改革多年,但到現在縣市以上管理機構設置仍然是參差不齊,從省到各縣市農村信用社行業管理機構設置多樣,不利于農村信用社統一管理,無法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的整體優勢。

4.支農的政策性與經營商業化存在矛盾。按政策規定,農村信用社主要服務三農,服務對象是貸款額小且居住分散的農民,不以盈利為目的,這等于把本應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承擔的社會職能交給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農村信用社,但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具體執行中,又將農村信用社視為商業性金融機構來處理,承受了與商業銀行完全相同的稅收等負擔,未有足夠的優惠政策[4]。

(二)外部問題

1.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加大了三農貸款的風險。各地農村信用社在加大對農村貸款投入的同時,由于農業自然災害和農村市場風險的影響,造成部分貸款不能按期收回,形成逾期風險。

2.惡意逃避債務,影響了農村信用社貸款投放信心。近幾年來,在中國大部分縣市,信用環境有所好轉,貸戶拖欠貸款的現象正在減少。但在少數縣市、少數鄉鎮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貸戶惡意拖欠信用貸款、逃避信用社債務的問題,影響了農村信用社增加貸款投放的信心。

3.外部環境不佳,抑制了農村信用社貸款投入擴張。一些行業部門對農村信用社用社采取歧視性政策,規定所屬系統的資金只能存入商業銀行。

4.郵政儲蓄和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上存后大量流向城市,直接造成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減少。近年來,由于郵政儲蓄轉存款利率高,為郵政儲蓄部門組織資金比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使郵政儲蓄規??焖僭鲩L,郵政儲蓄通過吸收存款從農村抽走了大量資金流向了城市[5]。

5.縣域中小企業內在素質很低,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投資信心。目前,在中國大部分地方,縣域中小企業大部分規模小、設備陳舊、技術工藝落后,企業市場信息捕捉不準,生產的產品缺乏銷路,經營效益較差,企業信息披露不真實,企業產權不明,缺乏有效的貸款擔保抵押物,造成農村信用社對其發放貸款存在較大的風險,對其支持普遍感到信心不足。

二、當前中國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狀況

(一)以法人為單位改革信用社產權制度

明晰信用社現有產權,妥善處理歷史積累和包袱,構建新的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原則,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分別進行不同產權形式的試點。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則和做法,實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改造有困難而又適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合作制。

(二)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

按照“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監督管理體制,分別確定有關方面的監督管理責任[6]。

三、解決農村信用社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兩個關鍵問題的解決

1.農村信用社的過去遺留問題。通過所說的“歷史包袱”包括呆賬、貸款損失和保值儲蓄的補貼支出。要徹底解決“歷史包袱”問題,可以考慮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比例一次性補償;這樣做雖然一次性支付較大,但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歷史包袱與現實經營夾纏不清的經濟和道德風險問題。

2.農村信用社產權和管理體制的問題。農村信用社產權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和輿論界爭論的焦點[7]。根據中國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應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模式進行。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組建股份制的農村商業銀行;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可先將各單獨為法人的農村信用社、縣(市)聯社合并為一個法人,同時組建省、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待條件成熟后,組建合作制的農村合作銀行;在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村,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信用社承擔著當地支農的重任,而當地資金流通量較小致使這些農村信用社長期虧損,另一方面這些農村信用社無法并入城市商業銀行或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也不適合歸入農村合作銀行,所以建議在偏遠貧困地區,可將農村信用社改組為政策性金融機構。

(二)各級政府提高思想認識,加大支持力度

1.各級政府要增強緊迫感,高度重視農村信用社的工作。國家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已出臺,農村信用社已移交省級政府。從現在開始,省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對農村信用社的領導和管理工作,如果不加強管理,信用社經營出了事,最終還是地方政府負責;作為政府部門要增強緊迫感,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堅定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信心。

2.要真正切實地把農村信用社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農村信用社改革后,將正式成為省級政府的一個重要經濟部門,抓好對農村信用社的各項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3.積極幫助農村信用社理順外部環境。地方政府及其附屬機構要取消對農村信用社行業歧視政策,協調有關部門減少對農村信用社的多頭檢查,嚴格禁止對信用社亂收費、亂攤派現象的發生;同時司法部門在處理農村信用社與貸戶的糾紛時,要堅持公正執法,切實維護農村信用社的合法債權,嚴厲打擊逃避信用社債務的現象,增強農村信用社對縣域企業的投資信心。

(三)人民銀行、銀監會要一如既往地支持農村信用社

作為監管當局的人民銀行、銀監局要一如既往地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支持。要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幫助農村信用社化解風險;調整郵政儲蓄業務范圍,為了遏制農村資金外流;調整支農小額信用貸款利率政策。

(四)農村信用社克服困難,為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改變思想觀念,創新經營理念。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端正思想,充分認識到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在農村、出路在三農經濟的發展,要努力實現自身在支農服務方式的改變。要采取“主動營銷”的經營方式,并將單一的信貸服務轉變為以支農貸款為主的全方位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在貸款投向上,由現在的主要支持生產經營流動資金需要轉為滿足農戶生產、消費等方面全方位資金需求;改專管支農貸款為全員營銷支農貸款、農貸款集中審核把關的“審貸分離”方式;根據農戶的需求設計貸款產品的“定制”式服務。

2.豐富改革內涵,找準“支農”切入點。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融資難的困難,根本的辦法就是開展信用村(鎮)工程建設,盡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讓信用成為財富,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并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3.拓展經營渠道,搶占市場先機。要想搶占市場先機,我覺得農村信用社應明確市場定位和發展思路,增加農村信貸市場的擴容性??梢詮囊韵聨c著手:(1)積極支持農業優化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和發展縣域特色農業和區域產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2)大力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主動為個體、私營經濟信貸服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3)擇優扶持科技型鄉鎮企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4)大力拓展農村消費信貸、住房貸款和各種帶收代付、代保管及債券、融資、外匯等新業務,為廣大農村客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4.加強硬件建設,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手段,走混合經營道路。要改善農村信用社目前的服務工具,構建良好的服務載體,首先要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業務體系,培養新的效益滋生點;其次是解決結算渠道不暢的問題,盡快建立農村信用社轄區聯行結算系統,并逐步與有實力的中小商業銀行就相關業務開展互利互補的合作,實現客戶資源、信息技術的共享與利用。另外,要加快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實現微機服務和辦公自動化,改進服務手段,以更好地迎接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姚長輝.貨幣銀行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夏德仁.貨幣銀行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3]周小川.不斷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周小川同志在深化試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

要[R].2003-08-18.

[4]劉明康.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做好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劉明康同志在深化試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R].2003-08-18.

[5]戴相龍.中國金融業在改革中發展[J].中國金融,2001,(10):4-5.

[6]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答記者問[EB/OL].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2003-08-18.

[7]錢伯海.國民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摘要:農村信用社是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基礎,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進農村金融服務,關系到農村信用社的穩定健康發展,事關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大局;然而,農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產權不清、不良資產負擔過重、資金大量流失的問題,已嚴重制約了其正常發展與生存。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現狀;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