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業務分析框架創建

時間:2022-06-18 09:11:00

導語:金融公司業務分析框架創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公司業務分析框架創建

業務需求是IT項目和其他許多IT工作的起點,它也是業務分析領域的核心。業務需求的質量支配著IT解決方案所需的時間和花費。目前關于業務分析或需求的文章主要從單個角色,即業務分析師的角度來闡述如何收集和分析業務需求。以金融企業為背景,同時從企業和個人的角度系統地闡述如何制訂、實施、執行和測量業務分析和需求流程的論述幾乎沒有。筆者將就此話題與讀者進行探討。

一、業務分析的目的與常見問題

本文所討論的需求和業務分析主要針對金融行業,如銀行、保險公司和貸款機構等。業務分析的目的:確保IT或非IT的解決方案符合業務擁有者或客戶的期望;識別并清楚定義真正的業務問題和業務機會;確保IT部門為業務部門或客戶做正確的事并且交付正確的結果;確保業務部門或客戶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將項目成本的收益最大化。目前企業中業務分析領域常見的問題:低質量的需求,例如需求不清楚、不完整、描述模糊、界限和范圍定義不清楚等;現有的流程或模板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例如業務分析的某些方面并沒有覆蓋到;對現有的流程和系統缺乏了解;企業有自己的業務分析和需求流程,但并沒有相關的指南和模板,每個項目所采用的文檔格式和原則不一樣;業務分析師缺乏適當的業務分析技能,例如不知道如何采用用例分析模式(UseCaseModeling),即項目的需求分析流程自始至終由用例驅動;沒有統一的需求變更的批準、記錄和跟蹤方式。

二、高質量需求和業務分析的要素

大型金融企業有大量不同規模、復雜程度及特性的IT項目和維護工作,業務分析師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大型企業要達到高質量的需求和業務分析,僅寄希望于業務分析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四方面,即人、流程、治理和測量來構建和實施高質量的業務流程和框架。業務分析師:人的要素即業務分析師,在北美類似的職位還有業務系統分析師、業務專家、業務顧問等。它是作為商業和IT之間的橋梁,介于客戶和IT團隊之間,在IT項目中負責發掘、分析、傳達和確認客戶的需求。同時了解有關業務的各種問題并發現新的業務機會,給出解決方案;參與系統的設計、測試和實施以及各種協調工作。根據筆者和其他同行的經驗,北美的需求分析師和軟件開發人員的最佳比例應介于1:2和1:4之間,有的公司或項目可以達到1:5或1:6,但當比例達到或超過1:7或1:8時,需求分析師的工作量和壓力明顯加大,工作質量明顯下降。流程:除了確保業務分析師能夠交付高質量的工作外,還需要識別和制訂相應的流程和規則。業務分析不僅包含需求開發流程,還有需求管理和風險管理流程。只有流程是不夠的,還需要明確適用于業務分析的組織級基本原則和提高效率、保證一致性的模板。治理:為了確保業務分析流程得到有效和正確地執行,相關人員遵循既定的標準和相關文檔,如需求文檔等。企業需要有相關的治理機制,包含監督、控制、跟蹤和審計。測量和分析:對每個項目的需求質量和流程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測量和分析,為需求風險管理提供相關信息,同時識別不足之處,為需求質量和流程的提高指明方向。

三、企業級業務分析框架的構建

業務分析框架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和目標:框架應以人、流程、治理和測量為中心。通過框架能夠交付高質量的,可重復和穩定的需求。框架的目的是提高需求質量和工作效率,減少錯誤和降低成本。但在不合適的地方采用不合適的流程,或是制訂和使用過度復雜的流程,不僅造成浪費,增加成本,而且使項目利益相關者對框架所帶來的積極成本效用和好處產生懷疑從而降低對整個流程的信心。因此需求框架應該有足夠的靈活性以適用于不同規模、特點(技術類別和商業類別)以及開發方法論或模式的項目。流程應簡單實用、易于遵循,按照“傻瓜化”的原則來設計,即只需具備基本知識和經驗的人員就可以執行流程。同時對于每個流程,還應該有相應的指導和模板,實際操作人員明白3W,即為什么這樣做、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做。企業級業務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包括下列模塊。業務分析基本原則:定義適用于整個業務分析流程的原則,無論是IT項目、IT維護,還是僅限于商業業務范圍的業務分析,都應該采用統一的業務分析流程;業務分析流程應該采用上述用例驅動模式;技術和業務部門的利益相關者如業務專家、系統專家、開發團隊和測試團隊都要及早參與到IT項目的需求階段。有時還需要系統架構、信息安全等團隊的參與。需求開發:需求開發是需求流程中的核心流程之一。在基于理解客戶和利益相關者需求的基礎上開發客戶的業務需求;建立和維護所有利益相關者對需求的共同理解;在整個系統開發生命周期中,需求被不斷地識別、跟蹤和細化。需求開發模塊內有4個支持子件,即需求開發流程、指導、模板和培訓工具。需求開發流程:第一步,收集客戶的需要和愿望。業務分析師要分清客戶的需要即必需的功能和客戶的愿望即最好有的功能。第二步,業務分析師識別、導出、分析、合并、記錄客戶的高層需求(包含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第三步,在高層需求文檔諸如高層需求文件、產品分解圖(PBS)、產品流程圖(PFD)、背景圖(ContextDiagram)、用例模型的第一個版本完成后,由主要利益相關者如客戶、開發團隊、測試團隊進行審核。第四步,批準高層需求。第五步,項目經理或業務分析師確立高層需求的基準。第六步,在高層需求批準后,業務分析師開始底層的需求工作,基本重復上述2~5的步驟,具體的文檔和內容會不同。需求開發指導:對于需求開發過程中的每個子流程或領域需要制訂實踐指南,以避免相關人員如業務分析師走彎路,減少錯誤。尤其對于大型項目,制訂統一的標注和實踐指南尤為重要。

需求開發模板:對于需求開發過程中的各種文檔需要制訂適用于不同規模、層次、復雜度和特性的項目,模板的主要目的是統一標準、減少誤解、提高工作效率。需求開發培訓:需求分析師的水平和經驗直接影響需求的質量和業務分析流程的執行。通過相關培訓,將其業務能力提升到滿足企業項目的水平是提高企業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培訓不僅局限于知識的獲得,而且應該覆蓋流程的熟悉,工具的使用等。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需求流程中的另一核心流程。其目的是確保所有需求管理的任務被執行并得到滿意結果。項目需求流程的一致性包括形式、內容、格式、實踐等。需求管理通常由項目經理和業務分析師共同完成。通過sign-off(批準)來確保需求相關文檔獲得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批準,通過制訂需求追溯性矩陣來保證需求的可追溯性,識別并管理需求流程中的不一致性,及時更新、分析由變更請求而產生的影響。業務分析風險管理:該模塊是業務分析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及早識別需求中的不同流程風險,并在其不同階段識別、消除或降低風險。需求風險管理通常由項目經理、業務分析師和其他團隊共同完成。

業務分析治理:業務分析治理是整個企業IT治理的一部分。包括對業務分析流程的監督、控制、品質保證和審計。通常由獨立于項目之外的多個第三方來執行。具體的組織結構和執行方式因企業的IT治理模式和架構不同而不同。業務分析測量和分析:測量和分析是CMMI中的一個流程。目的是確保管理團隊審閱相關測量結果和報告,為其持續性提高采取相應更正行動。采用外部標準如CMMI來衡量流程的成熟度。測量和分析的重要部分是度量信息,包含清楚定義度量信息;有效實施度量信息;收集和分析與度量信息相關的數據,并與管理團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