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金融危機下的外匯業務如何創新發展
時間:2022-10-12 01:12:00
導語:獨家原創:論金融危機下的外匯業務如何創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近年來,外匯市場經歷了深刻的結構變化:國際市場上的銀行業并購浪潮,使得外匯市場主要參與者數量下降,致使外匯交易商間市場出現一定程度萎縮;1999年歐元的出現,消除了歐洲貨幣體系內部的一些交易,導致國際外匯市場總體交易量的下降;此外,外匯交易技術也出現深刻變革,電子交易的興起、電子經紀人地位的上升,對外匯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外匯市場應如何求取合適的發展呢?本文將根據外匯市場的現狀進行研究。
[關鍵詞]外匯國際經濟創新手法
一、金融危機對銀行創新業務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十幾年來,我國金融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專業銀行在以本業為主的基礎上,逐步向其他專業銀行業務滲透,非凡是在外匯業務上更為明顯。一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營范圍的放開,使中國銀行外匯業務市場份額逐漸萎縮,人民幣業務擴充困難重重。二是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中國銀行作為經營外匯業務的專業銀行,無須考慮市場競爭,更談不上營銷觀念,習慣于按傳統的經營方式和業務品種來經營,意識不到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創新服務手段和增加業務品種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失去了不少顧客和業務。三是隨著金融市場結構的多元化和金融產品的多樣化,使本來業務品種單一,貸款集中,資產結構不盡合理的中國銀行,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更陷入困境。四是員工業務知識結構單一,對銀行業務缺乏全面了解,整體意識、全局觀念不強,尤其缺乏具有創新和開拓業務能力的綜合型人才。五是缺乏有深度和超前意識的金融研究,一些戰略性決策和業務的開展明顯落后于其他專業銀行,如銀行業務電腦化問題,起步早,發展慢。因此,擺脫傳統計劃治理體制的束縛,迅速轉變自身治理體制和經營方式,運用市場營銷理論和手段,尋求生存發展的機遇,對中國銀行來說勢在必行。
次貸危機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影響相對較小,由于中國的對外投資受到嚴格的限制,實際影響將會更小,中國銀行因持有次級債而遭受的損失也處在可控的范圍內。中國國內的商業銀行從未發放過次級貸款,正規的住房按揭貸款都需要30%左右的首付款,并且經過嚴格的審查、抵押、公正,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出現大面積壞賬的可能性不大。中國政府緊縮的政策也僅僅是為了抑制過度的投機炒作,不會影響到正常的購房需求。雖然中國股市會通過香港受到次貸危機的波及,但心理影響遠遠大過于實際影響。
a)在市場變化中求創新求發展
為了使外匯業務的發展適應市場的需要,近年來,國內各家銀行都在思考外匯業務的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試驗。將直接的市場營銷職能從總行國際部剝離,強化國際部對全行外匯業務的引領、指導和管理功能,改變了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的雙重角色。經過調整,國際部成為全行外匯業務的指導中心、考核中心、產品中心、操作中心、外匯資金交易中心。在分行層面,打破了原來本外幣營銷相互割裂的局面,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本外幣一體化的客戶經理制,實現本外幣業務的一體化營銷和服務。推動分行國際部成為分行外匯業務的管理中心與一線客戶經理的產品支持服務中心。一方面加強了總分行外匯業務部門對外匯業務的管理和推動力度,適應了外匯業務專業性比較強的特點,聚集全行的外匯業務專業人才和經驗,為廣發行外匯業務競爭力的培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順應了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大趨勢,成功推行了本外幣一體化營銷。
市場的發展是在市場的交錯層中發展起來的,外匯市場要發展就要在市場中創新。國際外匯市場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市場地位呈上升趨勢。我國也應積極引入更多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進入外匯市場,并可考慮設立新型的專業性金融機構,目前首先可作的是,盡早推出中外合資的貨幣經濟公司,利用國際著名貨幣經濟公司的管理經驗與服務手段,為金融機構的外匯買賣等業務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務。增加金融機構類型,為市場提供更多服務。國際外匯市場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市場地位呈上升趨勢。我國也應積極引入更多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進入外匯市場,并可考慮設立新型的專業性金融機構,目前首先可作的是,盡早推出中外合資的貨幣經濟公司,利用國際著名貨幣經濟公司的管理經驗與服務手段,為金融機構的外匯買賣等業務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務。
b)業務產品的創新
積極準備條件支持推出外匯衍生產品。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在上世紀70年代初國際固定匯率體系崩潰之際,于1972年率先進行外匯期貨交易,成為國際衍生品交易所的領頭羊。我國目前僅有外匯遠期衍生品種,這顯然不能適應人民幣匯率不斷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應充分發揮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自身的優勢,適時推出其他外匯衍生品,培育出我們自己的、能與國際同行競爭的衍生品交易所。
在金融監管許可的情況下,根據客戶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努力開發新的業務品種,領導金融市場新潮流。利用海外機構多的優勢,開展國際匯兌電子聯行業務,以吸攬更多的外匯存款和國際結算業務。目前外匯匯款主要通過電、傳真,一般需要二、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假如實現了電子聯行業務,不僅加快了結算時間,滿足客戶所需要的簡單快捷的服務,也必將使中國銀行國際結算業務量大大增加,以增強市場競爭力。開設“海外旅游費存款”,也就是利用中國銀行海外機構,聯合國際旅游公司,規定存款多少和年限符合要求者,可由旅游公司以優惠條件提供到你所喜歡的一個國家觀光,以此類推,還可以開設“留學學費存款”、“電子錢包”等業務新品種。
根據銀行外匯貸款業務量大,國際結算業務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將貸款業務目標市場定位于由銀行支持的外商投資企業、合資合作企業和自營進出口企業,保證其生產需求,形成企業內部的良性循環,最終達到銀行資產負債的優化組合,形成特有的“黃金”客戶群體和支柱行業。在個人存款目標市場上,則應以僑胞、僑眷、僑屬和城鎮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制定更加完善可行的便民措施,爭取更多的外匯、人民幣存款份額。
一方面為外商在中國大陸投資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分析投資環境,提出指導性意見,發展中介業務,改變只管放款,不管使用的傳統做法,督導貸款企業的資金投向。改革單一信用放款的做法,擴大擔保放款業務的比例。針對市場變化的需求,多開展“三抵一貼”業務,走一業為主、多元經營的路子,在保證主要客戶資金需求的同時,盡可能地做信用證抵押貸款、有價證券抵押貸款、財產抵押貸款和貼現業務,實現銀行資產風險最小化。
c)思想觀念的創新
傳統的外匯管理已經不適應新的外匯業務的管理模式,在思想上要根據市場的波動來調整整體的行為決策。借鑒歐美的管理經驗,結合本國的特征進行改革創新,加大廣告、促銷、宣傳力度,創出自己的聲譽,形成自己的風格。目前國內銀行的廣告多以宣傳實力和業務范圍為主,主要借助于紙和電視。如中行上海分行利用新聞和公共關系,推出“微笑服務月”活動,中行小姐優雅的氣質和和藹的笑臉,給人以溫馨的感覺。銀行嚴謹完美的組織結構和文明整潔的全貌增強了客戶對銀行的信任度,很值得借鑒
d)市場營銷開拓的創新
大力培養金融人才隊伍,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未來的國際外匯市場,是一個參與國際競爭的開放性平臺,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應積極進行人才儲備,建立包括衍生品研發與交易方面的專業人才、交易系統開發與維護方面的技術人才、信息管理與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決策人才庫。
建立完善的電子交易系統不僅是我國外匯市場發展要求,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前提條件。我國外匯市場建立伊始,就以先進的計算機和通訊技術手段,建立起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電子競價交易系統。
e)加強監管中的創新
加快國內金融機構運行機制改革,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國內金融機構在開放過程中競爭力的提高,對我國金融命脈的掌控意義重大,應該充分利用現在有利的經濟、金融環境,加快國內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造與公司治理,使重要城市的金融機構能成為全國金融機構的排頭兵,并著力培育幾個能與國際同行抗衡的中堅力量,應對國際市場上不斷兼并、強者恒強的競爭勢態。根據市場發育水平,適度放寬金融監管。隨著外匯市場建設的推進,金融監管應漸趨放松,市場的作用應不斷加大。在上海的金融市場發育水平比較高、金融機構的自我經營約束能力比較強、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比較高的前提下,可考慮適當放寬對部分領域的監管,并可考慮在上海率先進行金融混業運營的試點。
- 上一篇:獨家原創:論股東缺失情況下的注冊登記
- 下一篇:生活中摩擦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