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貸款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

時間:2022-07-12 09:06:24

導語:助學貸款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助學貸款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

【摘要】國家助學貸款是政府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國普通高校資助政策體系所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本文首先對國家助學貸款做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對國家助學貸款項目的潛在金融風險做了詳細論述。接下來分別從制度、銀行、還款人角度對國家助學貸款項目金融風險的成因做了詳細的分析論述;最后,從組織和機制兩個方面對建立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金融風險保障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助學貸款;金融風險;風險控制

一、國家助學貸款項目開展實施情況

國家助學貸款項目是政府為幫助貧困學生,通過金融的方法來使我國大學生的資助體系發展的更加完善的一項救助性政策。它其實也是一種商業性質的貸款,而且不需要擔保且有貼息。助學貸款政策屬于我國一個救助性的政策。從2000年開始,國家就對其進行了改革。比如貸款范圍、承辦銀行、貸款對象等。2003年下半季度,國家助學貸款情況不好。于是,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對助學貸款做出一些改革,討論決定加入彌補風險的機制,這個機制從此成為了這個政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04年6月,財政部承擔學生在校期間產生的利息。2006年9月,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機制在我國啟動。2006年至今,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沒有較大的變化,基本沿用之前的機制[1]。

二、國家助學貸款項目的潛在金融風險

(一)信用風險。我們將通過一個案例具體而詳細的分析國家助學貸款項目存在的信用風險。因家境貧困,2012年10月,浙大學生吳某向中國銀行杭州杭海路支行申請了4800元助學貸款,期限3年,月利率為千分之四點九五,雙方約定于2015年12月11日前償還貸款本息。然而吳某畢業后就消失無蹤,到現在都沒有還款。另外,還有吳某的三個同學也分別向銀行貸了4800元、5000元、5000元,至今仍分別欠款3200元、2500元、2000元[2]。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到出現信用風險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借款人履行約定的意愿變弱,國家助學貸款不需要大學生提供任何擔保,大多數都只是留下手機號或qq號等方式來聯系。隨著網絡電話等行業日益發達,大學生更換聯系方式簡直輕而易舉,所以大學生畢業后要是不想還錢也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借款人要是不想讓銀行聯系到自己,銀行也無能為力。加之在校學生的流動性是非常大的,銀行跟蹤借款人的難度非常之大,只要借款人失信,銀行的風險就變成了損失。二是借款人履行約定的能力出現了問題,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越來越難,再加上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不光是自己的生計問題,還有家庭的壓力。這就使很多大學生在維持生計和堅守信譽中艱難抉擇[3]。(二)利率風險。我國的國家助學貸款的利息由國家事先確定,不能變動。這樣就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局面。其中一種情況就是市場利率一度走高,由于人們的趨利性,自然會選擇較高的利率,摒棄確定的利率,因此就會加大銀行的風險。另一種情況就是市場上的利率變低。這種情況理論上說對銀行是沒有什么損失的,但換個角度看的話,這會加重借款人的負擔,甚至如果出現通貨緊縮的話,借款人極有可能因為資金嚴重縮水而無力償還貸款。也就是說銀行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要承擔風險。(三)政策風險與法律風險。助學貸款是幫助家境貧寒的大學生的一項政策,跟教育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所以只要是跟教育有關系的政策,都會影響到助學貸款,因此,如果國家的政策和助學貸款政策不相匹配,甚至大相徑庭的時候,就會出現政策風險。再加上我國的法律也發展的不成熟,所以法律風險還是很大的。

三、國家助學貸款項目金融風險的成因

(一)制度角度的分析。1.我國的信用體系和信用機制不健全。我國征信體制還處在起步階段。然而,要想保證貸款人更好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需要覆蓋范圍高、信息量大、配套法規健全的一個完整的征信系統。并且,我國沒有一個健全的大學生信用評價體系,銀行無法確定貸款人的信用[4]。2.國家助學貸款制度中信息不對稱。信息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性是現在國家助學貸款中存在的一個著實令人頭疼的問題。導致貸款不能給真正所需的學生。反之,如果商業銀行因為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道德風險而頻繁遭受損失的話,其貸款積極性也會受到嚴重打擊,最終的后果就是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3.政策法規的不完善。我們國家沒有針對管理助學貸款的政策法規。這些貸款大多是商業性的貸款,所以它們的法規自然和助學貸款不相適應,這就很容易打擦邊球。再加上高校在助學貸款的發放過程中僅僅是橋梁的作用,不承擔責任,也沒有相應的法律對其進行監管,這樣一來就把所有包袱都拋給了銀行[5]。4.助學貸款自身設計方面的原因。我國在設計助學貸款的時候就有兩個不容小覷的問題。一個就是還錢的期限問題。二是留給學生可供選擇的還款方式很少。目前我國只有一種還款方式——分期償還。(二)銀行角度的分析。1.銀行對貸款的跟蹤力度不夠,催收機制不健全。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后的流動性非常大,這就對銀行的跟蹤機制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國承辦助學貸款的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就有內部分工不明確的體制弊端,再加上對借款學生個人信息的了解不透徹,根本沒有一個嚴謹的貸后動態跟蹤機制。另外,由于助學貸款屬于國家的一項救助政策,大部分由財政補貼,銀行承擔的份額較小且基本無利可圖。所以當出現欠款時,銀行并不會積極的去追還貸款。2.缺乏擔保,銀行放貸積極性不高。目前我們國家的助學貸款是不需要誰來擔保的,學生完全沒有壓力也沒有約束,違約率自然一路飆升。(三)還款人角度的分析。1.學生就業不佳、收入不穩定導致還款。意識差、信用意思淡薄學生就業情況不樂觀,還款能力較差。據調查,西部地區的平均月工資只有1000元,而每個月要償還的貸款占學生工資比重超過80%。另外,我國助學貸款無需抵押擔保。學生逃款現象嚴重。2.學生缺乏理財觀念,消費理念不科學?!霸鹿庾濉爆F象普遍,從而無力還款。3.借款人出現意外最后一種情況就是指因為天災人禍而使借款人違約,比如借款人因為意外事故喪失勞動力甚至死亡等。

四、建立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金融風險保障體系

(一)組織保障。1.銀行保障。在國家助學貸款體系中,銀行起著核心樞紐的作用,因此應首先從銀行入手,完善銀行貸款機制。首先,引進完善靈活多樣的還款方式。另外,銀行還應加大貸后管理力度,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銀行應建立專門的部門,監督借款學生申請貸款后的使用情況。其次,要嚴格完善還款確認制度。最后,銀行可以成立專門催貸部門、增加貸后管理人員,跟蹤借款學生情況并定期向上級匯報。2.政府保障。一方面,我們應該加強貸款回收體制,不僅僅是銀行單方進行努力,而是銀行學校共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管理約束制度的建設。研究表明,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人口素質還沒有達到很高的程度時,就要最大限度的提高違約的懲罰力度,讓有違約念頭的人不敢再違約,從制度上將惡意拖欠貸款扼殺。3.高校保障。助學貸款出現金融風險的源頭就是學生沒有信用,自然高校就有無法逃避的責任。所以我們得充分發揮學校的作用。加強銀校合作,讓高校也加入到國家助學貸款的保障機制中。在貸款審批過程中,高校應當嚴格審查學生資料,首先從源頭上確保借款人的信用意識強烈。(二)機制保障。1.聯合擔保機制。我國的助學貸款設計簡單,程序粗糙。是一種不需要任何抵押的靠信用支持的貸款。當代大學生并沒有房子等固定資產提供擔保??梢酝ㄟ^讓學?;蛘咂髽I提供擔保,或者發動社會慈善力量,采用民間擔保的方式。甚至學生之間可以成立基金會,采用學生聯保的方式。2.保險機制。利用保險機制來完善助學貸款系統,降低其潛在的金融風險。3.法律法規機制。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成立起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國家助學貸款總潛藏的一些金融方面的風險。這樣就能使助學貸款工作有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也會為進行助學貸款業務和未來能夠有效的還款提供強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上的保證。除此之外,政府對于那些不能遵守誠信,拖欠款項的學生應該加強懲戒力度,還要加強教育,讓法律來震懾學生,讓學生在法律面前感到畏懼。

【參考文獻】

[1]劉英,林葉青,林立洪.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違約風險的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3):33-38.

[2]李運蒙,桂繞根,石安安.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助學貸款信用風險預警研究[J].五邑大學學報,2014(1):50-53.

[3]劉廣.康蔓瑩,馮嘉慧.大學生助學貸款與就業信用狀況及信用評級研究——基于廣東省六所高校的抽樣調查分析[J].誠信建設,2015(11):30.

[4]梁萬泉.高校助學貸款的國際比較[J].博士論壇,2016(08):24-28.

作者:陳海鵬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