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元反轉條件

時間:2022-04-02 05:38:00

導語:論美元反轉條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2年以來美元開始持續下跌。以一籃子貨幣加權計算,美元匯率從2001年以來貶值了37%。2007年9月之后,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元更是出現急劇下跌的態勢,對16種主要貨幣的匯率全線下滑。在經過持續低迷之后,近期美元出現強勁反彈,特別是八月初歐央行議息會議召開之后,美元兌歐元匯率升至5個月來的新高。本文對引致美元匯率近期出現變化的原因以及支持美元能夠真正走強的條件進行了探討,并指出美國經濟未來經濟走勢仍是影響美元強弱的最主要因素。

一、美元近期走出強勁反彈走勢

受美國經濟政策的影響,自2001年以來,美元指數下跌一度超過45%以上,經過持續數年的低迷之后,美元指數近期出現上漲,7月中旬以來,由于美元出現強勁反彈,美元兌歐元穩步上漲9%,升至5個月的新高,并于8月19日創出08年以來新高——77.41。

隨著美元的走強,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應聲而落,貴金屬進入中期調整,8月最初的兩周,黃金下跌了近10%,白銀下跌近20%,石油及工業金屬價格也跟隨下挫,油價自7月中旬的高點下跌幅度超過20%。

由導致美元強勁反彈的原因分析,技術因素是刺激美元近期走強的原因之一。

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及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元從2001年開始一路貶值,從美元貶值的時間推移和技術點位看,按7年一周期的美元匯率趨勢判斷,目前美元反轉具有支撐和調整需求,從技術面分析,美元存在轉強的支撐。

另外,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黯淡的經濟前景也是美元近期轉強的重要基礎性因素之一。

8月13日,日本統計局公布的08年2季度的日本GDP環比增速為-0.6%,再度出現負增長的情形,而上一次出現0.5%以上負增長還是在01年,日本經濟領先指數已經降至90左右,即為01年經濟陷入衰退時的水平。日本央行在8月份對外的經濟評估中,10年來首次承認其經濟下降,呈現負增長,未來利率難有根本性改變,并且這種狀況要持續到2009年;同期,歐元區統計局公布08年2季度歐元15國的GDP環比增速為-0.2%,歐元區經濟遭遇93年以來首次季度負增長。除了歐元區和日本之外,以英國、加拿大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也開始走下坡路。英國08年2季度的GDP環比增速僅為0.2%,08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為2000年以來的最差水平。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標,英國GFK消費者信心指數在08年7月份降至-39,這一數值創下了93年以來的新低,遠低于00年以來-3左右的平均水平,意味著英國經濟仍在急速下墜;加拿大經濟早在07年12月即出現顯著下滑,今年1季度GDP為-0.3%,最新5月份的GDP為-0.1%,聯系到其經濟領先指標在6月份的再次降低,意味著加拿大GDP在2季度很可能仍是負增長,按照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即為衰退的定義,加拿大極有可能率先步入衰退。綜合觀察,08年2季度、日本、歐元區出現負增長,而加拿大、英國的GDP增速也在0左右,并且從先行指標來看,各國經濟信心指數均大幅下滑。歐洲、日本經濟疲軟的預期使更多的目光聚焦在美國經濟的前景上,與歐日英加相比,美國經濟增長似乎沒有變得更糟,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2007年第四季度出現了0.2%的負增長,但美國商務部8月28日公布的初步修正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了3.3%,環比增速為0.5%(年率為1.9%),增速快于原來估計的1.9%,也大大高于08年第一季度0.9%的增速,這是美國經濟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好表現,也是美國經濟2007年底以來連續第二個季度回升。

匯率作為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一國未來經濟走勢的反映。歐元、日元等國家貨幣的走弱支持了美元的走強。數據顯示,從7月中旬致今,美元指數升幅達到4.1%,其中,美元對加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升值,同期升幅分別為5.9%、7.8%、5.6%和7.2%,加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四大貨幣的貶值幅度對美元指數同期升幅的貢獻程度達到75%。綜上可以得出,美元近期走強,一方面得益于美國部分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另一方面,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走強是因為歐元區、日本等其他國家經濟表現糟糕。可以說,美國經濟長期指標與前景的比較性優勢推高了美元價格的近期走高。

二、美元的真正走強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1.美國貿易逆差要有所改善

為了維持和鞏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國政府以大量發行沒有內在價值的信用貨幣的方式實現對他國的凈負債,即利用別國儲蓄來彌補本國經常項目赤字從而使美國消費者過得更好,經常項目赤字也成了美國輸出美元的重要方式。對其他國家來說,貿易順差是獲得美元的重要手段,因為它們需要美國市場擴大外需,而美國的對外投資最終會因美國資本市場的發達和美元的吸引力回流美國。因此自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開始,貿易逆差就成為美國經濟生活的常態,而且不斷擴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常賬戶存在巨額的貿易逆差。但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正給美國以及全世界經濟帶來越來越大的風險。貿易逆差的持續增大對美國國內產業、特別是制造業形成沖擊。據考察,不考慮商業周期影響,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后,美國制造業的就業占比和產出占比一直處于緩慢下降狀態,分別從27%、24%下降到2004年的13.8%、10.1%。有人認為美國可以靠高技術和發達的金融保持其世界經濟大國地位,但長期來看,很難在制造業不斷萎縮的情況下保持技術領先,最終美國的世界經濟地位必將被動搖,因此,美國經常賬戶差額沒有改善,美元就缺乏走強的基本條件。

2.美元走強需要過度負債經濟模式的改變

在美國貿易逆差不斷增加的同時,對美貿易國家不斷把貿易順差轉化為對美金融投資,美國為保持其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想方設法吸引貿易美元通過金融渠道回流,供求雙向驅動維持了美國金融市場的繁榮,但不穩定因素也日益滋生,金融泡沫逐漸增大,次貸危機就是美國內在經濟問題和金融風險的引爆點?;仡櫄v史,美國在經常項目差額不斷走低、外債持續增加的同時,希望通過美元貶值、輸出通脹的方式來減輕美國未來債務償還的壓力。

美聯儲以低利率、高通脹的方式來減輕美國未來的債務償還負擔、以美元貶值的方式削減美國的對外負債,確實對推動美國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美聯儲貨幣發行的支撐下,美國財政部可以大舉發債而不必擔心償付問題,美國政府和個人越來越傾向于靠借債來支付各種開支和消費,但這種經濟發展策略的有效使用必須以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為前提,在美元持續貶值危及人們信心的情況下,美國利用匯率和利率杠桿時已處于兩難境地,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美國未償還國債總額9.2萬億美元,總負債31.7萬億美元。2007年度美國財政總支出2287億美元,政府凈利息支出高達222億美元,占財政總支出近10%,過度負債對經濟的潛在危害開始不斷上升,再任由美元貶值下去,人們對美元的信心若發生根本動搖,勢必引發各國大舉拋售美元資產,美元的國際本位貨幣地位必將受到威脅。三、美國經濟形勢是美元匯率走勢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

目前,全球發達國家步向衰退的跡象比較明顯,歷史印證,在經濟長波周期的衰退期,美元走強并出現反轉走勢的概率較小,因此,美元走強更需要基本面的支持,尤其在經濟方面,需要更多的信號顯示美元已經具備了走強的基本條件。長期來看,下列因素仍是美國未來經濟增長面臨的重要風險。

1.次貸危機的影響

銀行領域,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并沒有真正結束。大批有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到2008年會進入利率重新設定的時期,估計違約率將再次大幅度提高。

房地產領域,受擔心房地產市場蕭條對美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影響,美聯儲數次降低聯邦基準利率,但盡管如此,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目前并沒有消除,由于美國仍面臨勞動力市場進一步疲軟的局勢,次貸危機的影響可能將繼續蔓延到信用卡、汽車貸款和企業信貸等領域,由此帶來的沖擊會影響信貸擴張,從而抑制房屋市場的銷售,基本面上繼續支持大幅快速上漲的動力不足。

2.美國的就業形勢

08年以來,美國失業率持續上升,其中,7月失業率較6月繼續上升0.2個百分點,至5.7%,為2004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7月份非農就業人數繼續減少51000人,與6月份減少幅度相同。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連續減少,是表明美國就業市場進入疲軟狀態的標志之一,也是影響外國投資者信心并造成美國國內市場劇烈動蕩的內在原因之一。

3.滯脹的風險

美國商務部認為,美國第二季度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商品出口、個人消費開支和政府開支的增長以及非住房建筑開支的擴大,這與美國政府減稅的刺激效應期對居民消費支出帶動作用較大有關,一旦下半年美國政府的減稅效應消失,經濟疲態可能再現,加之8月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受食品、能源和服裝等價格上漲推動,7月份美國CPI環比上漲0.8%,漲幅為預期的兩倍,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連續第二個月上升0.3%;7月同比CPI上升5.6%,升幅達到1991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未來美國有可能陷入“高通脹、低增長”的滯脹狀態。

從美國最近公布的數據看,由于出口增加幅度明顯大于進口增幅,美國貿易逆差6月份下降到568億美元,是今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點,美國貿易逆差近期有所好轉,但未來如果沒有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美國經濟很難在短期內迅速走出低迷,美元快速升值的趨勢也難以一措而就。從短期來看,由于擔憂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衰退的陰霾不散,可以預期,美元仍將繼續保持強勢,從中長期來看,美元走強能否持續,關鍵在于美國的經濟表現??梢哉f,美元指數當前已經走出階段性底部,若后期主要國家經濟狀況一如市場預期的那樣,并相應地體現在貨幣政策上,則將繼續推動美元指數走高。

四、小結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雖然國際貨幣呈現多元化格局,但美元的中心和支配地位并未動搖,它仍然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的主要媒介、主要的國際計價貨幣、外匯市場交易對象和國際儲備貨幣。與歷史上其他國際貨幣體系——金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相比,美元本位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主要表現在金本位制下,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其供給量取決于生產量,不能憑空創造;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黃金和美元同時作為儲備資產,其中美元的國際供給受制于美國的黃金儲備,從而使世界儲備資產總量受世界黃金存量的約束;而美元本位制下,作為主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國際供給與國內供給混合在一起,統一由美聯儲決定,缺乏內在的自發約束,美國為支持本國經濟增長,以不斷擴大美元國際供給的方式,實現貨幣政策的擴張,在這種模式下,美元供給似乎能夠自發推動美國消費和負債擴大,并由此拉動經濟增長,只要人們對美國經濟有信心,美國就可以采取擴張性經濟政策,無限制地增加美元供給。但長期而言,貨幣是中性的,短期刺激作用釋放后,就會發生滯脹。當美元超量供給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就會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這一方面會使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會使廉價商品輸入速度下降而購買美國商品熱情上升,最終導致金融市場崩潰和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同時發生,以往成立的美元經濟發展模式在此時卻再以難以為繼。因此,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美國需要美元走強來保持經濟增長的活力。

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與最重要的儲備資產,其走勢對國際貿易與國際貨幣體系、進而對全球經濟都有著重要影響,近8年的美元貶值,是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導致全球通貨膨脹率上升、國際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之一,而美元匯率一旦走強,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一系列新的影響。從歷史上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分析,美元匯率的每次重大轉變,都對應著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變化。未來美元如果能夠走強,美國需求回升帶動全球對美出口和直接投資的增加,將刺激全球資金重新回流美國,隨著美元走強,美國資產吸引力將大為增加。對世界經濟而言,美元走勢的逆轉會促使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理性回歸,這將大大緩解各國通脹壓力,消除世界性通脹對經濟的不利影響。當然,美元升值也會使那些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國家產生不利影響,但隨著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急劇增長,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較之前已有較大提高。對中國經濟而言,美元升值可能促使一些博取人民幣升值的投機資本加速離開中國,國內資產價格或將因此受到沖擊,對此,國內監管部門應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