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金融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05 03:41:54
導語:農村合作金融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亟需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來突破發展中的困境,供銷合作社在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效,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應與供銷合作社開拓農村金融市場對接,以此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拓展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對接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對接、實習實訓對接、教師隊伍對接以及校企合作對接。
關鍵詞: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供銷合作社;產學對接;人才培養
0引言
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是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開設的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新興專業。當前,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在專業建設中形成發展瓶頸,亟須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來突破發展過程中的困境。本文以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實踐為切入點來研究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在供銷合作社積極服務農村金融,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市場的背景下,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在人才培養上與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對接機制與模式,從產學對接視角來研究如何既促進農村合作金融專業提升專業規模和專業建設質量水平,又拓展農村合作金融專業服務行業的新途徑。
1產學對接是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向
1.1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為服務三農,滿足農村金融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來,我國應用型高校陸續開設了農村合作金融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新時代農村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心理素質、高尚職業道德,掌握現代農村金融基本理論與實務操作技能,了解農村合作經濟領域相關知識的高級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各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經過近幾年的專業建設,在人才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農村金融市場輸送了一定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促進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但是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作為新設的專業,其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發展困境,主要體現在:第一,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從課程到實訓都與傳統的其它金融類專業類似,沒有體現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第二,專業招生規模一直沒有擴大。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從成立以來,各高校的招生規模每年都不大,沒有體現專業規模優勢和農村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對人才的增長需求;第三,專業畢業學生就業的專業契合度不高,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的穩步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廣闊的農村金融市場似乎并沒有為專業學生打開施展才能之門。
1.2產學對接是解決專業發展困境的最終途徑
產學對接指的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應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為產業發展服務,實現以專業適應產業,以產業引導專業的目標。產學對接在目標層次上要高于校企合作,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產學融合,實現專業與產業協調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中面臨的上述困境,究其根源可以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專業的人才培養沒有積極與產業對接,沒有得到產業支撐,沒有從產業發展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如何依托產業,利用產業,與產業融合是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向。供銷合作社扎根農村市場多年,在農村形成了廣泛的基層組織體系,具備天然的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優勢。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供銷合作社大力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并取得巨大成效,成為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見證者和積極參與者[1],這些都賦予了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強大的創新力、生命力和源動力。
2產學對接產業基礎和產學對接內容
2.1產學對接的產業基礎
與城市金融比較,我國農村金融市場還欠發達,農村普遍存在金融產品匱乏、融資難等現象,這極大制約了農村的發展[2]。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農村金融市場的政策,放寬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村金融市場,供銷合作社是面向農村、為基層農民服務的經濟組織,服務農村金融市場是供銷合作社的新使命。同時,隨著供銷合作社體制改革、業務轉型的推進,供銷合作社自身實力增強、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服務能力不斷加強,也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熟悉金融業務的人才,具備了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基礎和條件。當前我國供銷合作社依托農村金融市場開展了多種金融服務實踐,比如參股村鎮銀行、參股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租賃公司、典當公司以及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設立合作金融性質的資金互助社等,為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注入活力,而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又為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2.2產學對接的內容
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發展困境源于脫離產業,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豐富實踐為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因此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與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實踐對接,從產學對接角度來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拓展專業發展空間[3]。
2.2.1專業課程對接
當前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基本上承接了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的專業課程還是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保險學、投資學等傳統課程,這些課程很難體現專業的差異化特點,也與金融產品快速創新的農村金融市場不相適應。從供銷合作社在農村金融市場開展的金融業務來看,其主要著力點在小額貸款、擔保、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和資金互助等合作金融組織,因此專業課程對接意味著農村金融專業應全面改革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從傳統的金融理論課程體系束縛中走出來,根據農村金融市場需求,建立以小微金融業務為主的新興農村金融業務模式的應用型課程體系,同時加大金融營銷、金融禮儀、口頭表達、金融應用文寫作、金融法律法規等課程,彰顯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特色,體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促進農村合作金融專業與其它金融專業差異化發展。
2.2.2實習實訓對接
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主要培養適應農村金融市場需求的技能型應用性人才,實習實訓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主要地位,基于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實踐,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產學對接人才培養中應著重實現實習實訓的對接。首先,實習實訓內容對接。當前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實訓還是銀行柜臺業務操作、證券投資等傳統的金融專業實訓內容,沒有體現農村金融市場最新特點,造成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依據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內容,專業實習實訓應轉移到以小微金融業務為主的實習實訓之中。以小額貸款實訓為例,應著重開展對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紀人等用于生產、經營的小額貸款實訓,加強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個體工商戶小額貸款實訓,同時開展大學生創業貸款及農民脫貧致富貸款的實訓。其次,實習實訓環境對接。供銷合作社在開拓農村金融市場中創辦了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機構和組織,以安徽省供銷合作社為例,形成了以合肥德善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德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安徽德潤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德合典當有限公司、安徽德眾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因此,農村合作金融專業既有的,以銀行、證券為主的校內實習實訓環境,無法滿足與供銷合作社開展的金融業務進行產學對接,需從整體上構建專業實習實訓環境體系,開設相關的小額貸款、擔保、典當、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操作實訓項目,并建立與之配套的軟硬件實習實訓設施。
2.2.3教師隊伍對接
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教師主要教授貨幣銀行、證券投資及財務等方面的課程,對于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及互助性金融機構的業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教師隊伍對接是實現農村合作金融專業與供銷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產學對接的關鍵因素。實現教師隊伍對接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對于小額貸款、擔保、典當這樣的操作性很強的金融業務,專業教師如果沒有相應企業的工作實踐很難培養合格的適應農村金融市場需求的人才。二是企業一線工作人員走進課堂。在教學設計中,對于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實習實訓應由企業人員來指導,使得學生獲得的技能與農村金融市場無縫對接。教師隊伍雙向對接機制可以有效加強師資力量,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4]。
2.2.4校企合作對接
產學合作的落腳點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成效是決定產學對接成功的關鍵。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產學對接的校企合作主要立足于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從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實踐來看,其涉及的金融組織較為廣泛,既包括傳統的銀行類金融機構,還包括許多新興的金融組織,這些金融機構或組織在業務模式上區別很大,產學對接的人才培養要求校企根據農村金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合理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訓體系、考核方式等。二是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實習實訓資源。以教材為例,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為新設專業,相關的涉及農村金融業務的教材稀少,質量不高,應用性不強,因此校企合作應著重開發小額貸款、互聯網金融及擔保、典當等具有農村金融特色的校本教材,滿足教學需求。三是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已有的實訓基地一般是商業銀行或證券公司等,在與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實踐的產學對接中則需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以小微金融業務為主的新的校外實訓基地,提升專業與產業對接的契合度。
3結語
農村合作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與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村金融市場對接是拓展專業發展空間,實現專業服務產業、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產學對接的關鍵或基礎在于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程度,只有通過校企合作,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才能融入到產業中,并從產業發展中獲益。因此,在產學對接中,農村合作金融專業除了要實現專業課程與小額信貸、合作社互助融資等理論和實踐課程對接、實現專業實訓與供銷合作社開展的金融業務對接、實現專業教師知識和技能與產學融合要求的對接,實現專業與供銷合作社參與的金融企業相互合作的對接,還要著重探索對接的機制,找到校企雙方利益的契合點[5],實現校企雙方共贏,才能推動產學對接不斷深入開展。就學校來說,其最大的優勢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才資源,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也在于能獲得合格的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因此,產學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雙方的利益匯合點,從這一點來說,高校農村合作金融專業實施的產學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既能推動專業發展、又能滿足企業和產業人才需求,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作者:劉嵐 單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中華合作時報.供銷合作社在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空間巨大[EB/OL][2014-02-20].www.zh-hz.com/html/2014/05/14/303234.html.
[2]于敬.我國各地區農村金融市場現狀與問題[J].對外經貿,2013(3):106-108.
[3]黃艾,祝志勇.構建產業學院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3(18):65-68.
[4]湯昕怡,徐胤莉.組合校企混編團隊探索雙師隊伍建設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3(9):48-49.
[5]黃慧化.高職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構建探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24-225.
- 上一篇: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培養方案
- 下一篇:中學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