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一體化下農村金融發展問題探析

時間:2022-09-05 04:40:09

導語:城鎮一體化下農村金融發展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鎮一體化下農村金融發展問題探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十八大又進一步明確指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城鎮一體化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需要農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農村發展的指導方針,這為農村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一、新農村金融發展的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有條不紊促進新農村建設,農村金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大意義。新農村經濟發展需要資金的支持,當前,對農村資金投入有政府投入、金融機構投入,以及農民自身投入,在這三個方面中金融機構投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促進新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渠道。我國城鎮一體化,需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增加農民收入,農村金融機構如何充分發揮其經濟杠桿的積極作用以解決這一問題,在城鎮一體化進程中尤為重要。農村經濟發展,單單依靠政府支持和農民自身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多元化服務,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支持,這不但能夠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在無形中推動農村金融自身的發展壯大。

二、城鎮一體化進程中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村金融制度上存在缺陷。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農村金融的發展更受外部環境制約。當前,我國在金融改革與發展上偏重于大中型金融企業,對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的扶持力度不夠,對遍布全國各地服務“三農”的小型商業銀行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和政策扶持,造成農村金融政策不能很好地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金融業務的開展需要相應的擔保,然而按國家現行的規定,農民能夠用來擔保的財產相對較少,有些根本不可用于擔保,如房屋、農村土地等,農村金融信用擔保體系存在的這一問題,直接制約著農村金融的發展步伐。農村金融的發展需要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目前我國關于農村金融的立法滯后,一些新型金融產品沒有統一規范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實施?,F實中,對農村金融有政策上的指引,而無法律上的規范,這也致使有些農村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2.農村金融發展狀況與農村經濟發展態勢不相適應。首先,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合法化,越來越多土地集體管理,其集約化程度大幅提高,這就需要大量資金予以支持。目前,很多農民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積極進城,致使農村人口愈來愈少,他們的土地往往由某大戶一塊管理,集體耕種,這樣使農村土地呈現企業化的經營模式,這就要求農村金融予以大力支持,然而在很多地方,農村金融無法滿足集約化的土地生產方式。其次,農村金融發展比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慢。我國改變了農村以種糧為主的產業結構,使農村產業結構呈現多樣化,每一項農村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農村金融予以資金上的支持與保障,現有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后的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沒有及時跟進。再次,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的力度不夠。如今,農產品加工因其具有較大收益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擴大農產品收益率,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越來越多,并且更加具有針對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然而,這些加工企業的運營和持續發展,需要加大資金的流通率,但是就目前情況看,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明顯不夠。3.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缺乏創新。隨著金融行業結構調整,銀行經營逐漸走向集約化,一些金融企業的營業網點被撤銷,這在農村更為突出,造成農村金融服務缺失,跟不上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金融機構的營業場所主要分布在城區,造成農戶辦理金融業務較為不便,花費時間較多。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農村資金支付形式單一,一方面是農村金融機構沒有對新型結算方式予以推廣,另一方面是農民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選用現金結算方式。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較差,如:尚未安裝ATM機、POS機,限制了非現金結算方式的推廣和使用。當前,我國金融產品更新較快,新業務層出不窮,而針對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種類較少,形式單一,缺乏創新,難以滿足“三農”發展對資金的需求。農村地區的金融主體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單一的主體很難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農村金融發展,要有良好的融資環境,然而目前農村的金融環境令人擔憂,尚未建立起健全的信用安全保障機制。農村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需要優秀的金融人才,但在農村金融機構中缺乏了解“三農”發展又熟知金融知識的專業人才,這也是農村金融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三、城鎮一體化形勢下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策略建議

1.完善農村金融制度,使其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深入人心,需要人民銀行頒布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在農村金融政策上進行積極有效地領引。貸款需要擔保,而在農村貸款時擔保是個突出的問題,要積極創新擔保制度,充分發揮不動產的作用,使農民充分利用起所承包的土地和自身的宅基地,保證農民能夠順利得到貸款資金的支持,從而推動農村金融和經濟的發展。在貨幣政策上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特點,在農村存貸款利率、業務監管等方面制定優惠的政策來保障農村金融改革的推進。同時,農村金融不能僅僅體現在銀行的存貸款業務上,還要在證券、保險等方面制定相關制度,使農村金融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的態勢,滿足農村的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我國對農村金融先后頒布了《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農村合作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但隨著農村經濟與金融的整體推進,這些法規需要根據農村金融市場狀況進行一定的修訂和補充,使之更加適合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需要相應的保險制度加以保障,要加強農村保險制度的建立,使農民收入得到安全保障,維護農村經濟平穩發展,這將在無形中促進農村金融發展。2.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配套的金融體系。農村金融發展要與農村經濟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推動農村經濟和金融共同發展。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改革單一組織形式,建立起層次結構完整、功能健全的運作體系。農村金融企業應結合農村產業結構制定有效的運營機制,完善現有經營模式,使之滿足農村不同產業的發展需求。農村金融機構不能僅僅追求經濟利益,而應為農村經濟發展營造積極有益的外部環境,促使金融機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完善農村信貸體系,為農民提供不同形式的資金支持,幫助農民拓展經營方式,提高收入水平。扎根于農村的金融企業要結合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準確定位,建立起服務“三農”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制定農村金融業務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使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相互推進,共同發展。3.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提升服務質量??蛻糁辽希盏谝?,是金融行業的服務準則。農村金融應積極改善服務,得到農民的歡迎和認可。農村銀行要適時更新服務形式,使廣大農民群眾喜聞樂見,服務“三農”的同時,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當今是計算機網絡時代,農村金融服務要廣泛結合農村實際,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推廣電子銀行業務,對網絡支付進行宣傳,使農民能夠輕松自如地進行轉賬匯款、手機充值等。同時也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ATM機、POS機等自助機具的服務時間不受限制,使農民存取款快捷便利。農村金融機構要有創新意識,深入了解農民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實現多元化服務。小微企業是農村的主打產業,農村金融機構要為這一群體設計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金融產品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與金融服務水平緊密相連,要以親切、貼心的服務模式拉進與廣大農村群眾的關系,打造金融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從而加深農村對金融企業的認知度。農民的金融知識相對比較匱乏,農村金融機構應廣泛宣傳金融常識,使農民切實認識到金融業務的可操作性。近些年,金融詐騙屢有發生,農村金融機構要廣泛開展防詐騙知識的推廣,在服務中貫穿防范銀行卡詐騙等金融詐騙行為的方法,進而提升農民的防范意識,保護農民財產安全。

作者:高敬 單位:天津商務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丁志國,張洋.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因素識別[J].中國農村經濟,2014,(03).

[2]李鑫,王禮力.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3]武國柱.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2.2.

[4]金運.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發展歷程及改革思路[D].長春:吉林大學,2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