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金融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9-06 04:04:29

導語:淺析農村金融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農村金融現狀及對策

摘要:本文依據重慶市農村地區當前經濟環境,以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供給現狀為出發點,淺析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涉農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單一、農民貸款門檻較高和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不完善等,同時借鑒我國在農村金融發展滯后的問題上采取的措施和辦法,比如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明確加強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等,歸納提出了解決制約重慶市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需求;涉農金融機構

一、重慶市農村金融的現狀

一是改革和重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原重慶農村信用社通過“三步重組”戰略,于2008年年底成功轉制為重慶農商行,并于2010年年底赴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期間,填充了資本金,提高了服務“三農”水平。二是改革和試點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分行。農行重慶分行于1979年恢復成立,它是中國第一批“三農金融事業部”的改革試點單位,秉持“服務城鄉、面向“三農”的經營發展理念,積極支持重慶城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力推進“五個重慶”建設,期間,中國農行重慶分行通過健全事業部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積極落實“六個單獨管理”制度,致使“三農”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得到了不斷提升。三是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慶分行。郵儲銀行重慶分行于2007年宣布成立,堅持服務“三農”、扶持社區和發展中小企業的經營理念,堅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并提倡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業務形式多樣化,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期間,積極執行市政府所下達的任務,如支持重慶兩江新區的建設、推進“五個重慶”的構建和扶持“兩翼”農戶萬元增收,這一系列工作為重慶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約為千億元的資金支持,經過不斷深化和改革,它已逐步成為服務重慶“三農”的主力軍之一。四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截至2014年年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相繼建立起33家,其中村鎮銀行占有31家,基本覆蓋了81.01%的區縣。農村資金互助社占有2家,例如,重慶市黔江區城東誠信農村資金互助社,它主要向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社員提供存貸款和結算業務。因此,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蓬勃發展,已成為重慶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一股茁壯成長的新興力量。

二、發展重慶市農村金融的問題

1.涉農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單一。分散的農村金融市場,較高的服務成本,不利的交通網絡,使得相關的涉農金融機構不愿意參與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對提供多樣性的服務方式的積極性也不高,再加上區縣的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都屬于非法人機構,它們沒有貸款審批權和業務信貸產品創新自主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涉農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多樣化的涉農服務方式。2.財政支農投入不足。政府缺乏對金融機構涉農信貸的激勵機制,區縣政府的激勵機制只針對涉農金融機構信貸總規模,而涉農貸款增量的財政獎勵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實,導致金融支農的激勵力度較弱,當前各家涉農金融機構的涉農信貸主要熱衷于投放期限短、回收期限快且主要滿足農戶種植養殖業所需的信貸產品,而缺乏中長期限的信貸產品,如農村通信建設、抗洪抗災、購置大型農用機器設備和大型農用機器設備保險等所需的3-5年的中長期涉農信貸。3.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不完善。2013年,重慶市農發行、郵政儲蓄銀行、農行這三家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出于經營成本、風險防范和盈利情況等多方面的平衡,共撤并機構網點約為303家,這些涉農金融網點的退出使得農村金融發展緩慢,金融服務質量低下,金融服務環境變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鄉鎮僅有農商行或者郵政儲蓄銀行繼續保持經營,有些落后的農村地區還存在金融服務空白區的現象,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三、發展重慶市農村金融的對策

1.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以農商行巫山支行為例,該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打造惠民銀行,例如,發放300萬元支農資金,用于支持曲尺鄉紐荷兒、李子等水果產業發展,發放1000余萬元烤煙貸款,重點輔助官陽、篤坪、騾坪等鄉鎮烤煙種植戶增產增收,同時,強化服務渠道創新,提高ATM機覆蓋面,僅2013年,大昌、官渡、騾坪等6個鄉鎮的分理處新增ATM機13臺,其次,加強推進農村便民自助服務終端建設并累計投放100余萬元,這些都切實滿足了當地農戶的金融需求。2.加大對“三農”服務的財稅政策支持。在重慶市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重慶市積極探索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促進農村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截至2013年年底,重慶市累計爭取到中央財政支農定向費用補貼資金7357萬元,安排市級專項資金8000萬元。其次,建立起“三權”抵押風險分擔機制,主要用于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對于“三權”抵押貸款中的本息損失,運用市級專項資金2000萬元,建立起涉農企業貸款貼息機制、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機制、貸款損失風險補償機制等。3.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以農商行巫山支行為例,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服務環境上,新增飲水機、添置綠色盆景、放置報刊架等用具,從服務方式上,新增VIP服務窗口、增設1萬元以下存取款快速通道、添加多臺ATM機,合理功能分區,切實營造了一種氛圍和諧、服務高效和設施齊全的人文環境,使每一位客戶都享受到了高質量的服務。

重慶市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直轄市,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的發展,在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中,重慶市也相繼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出色成績,表現在金融組織體系建設的有序推進,信貸資產質量的不斷增強,涉農貸款規模的穩步增長,金融抗風險能力的不斷加強,極大地促進了金融服務支持“三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重慶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領導和管理下,在農民的金融意識不斷提高下,重慶農村金融將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

作者:黃堯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楊子強.完善農村金融體系[J].農村金融時報,2012(05)

[2]盧興城.重慶市農村金融儲蓄機構發展現狀分析[D].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