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發展路徑與政策

時間:2022-01-19 03:18:58

導語:農村金融發展路徑與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發展路徑與政策

摘要:加強農村經濟建設是提升國家經濟水平的重要環節,而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發展途徑的選擇和政策效果的考量與總結顯得尤為重要。政府應根據不同發展階段與政策效果反饋,及時對政策進行調整,以保證農村經濟的穩定、長遠發展?;诖?,本文首先對農村金融的理論發展進行了簡單闡述,進而對改革開放政策實施至今,我國的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進行了討論,最后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效果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農村金融;理論發展;發展路徑;政策效果

1引言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至今,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突飛猛進。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工業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家整體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因此,對農村金融的發展情況及政策效果展開分析與總結,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及時調整農村金融政策及發展方向。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有極大比例,但數量龐大的農村人口的收入卻不足占少數的城市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由此看來,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性,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弊端。農村金融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點,但現階段我國的農村金融政策仍不夠完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思路不清晰、道路不明確的現象。

2農村金融的相關理論發展論述

理論發展是推動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指導農村金融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改革開放至今,農村金融理論的發展過程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政策資金干預理論、市場理論、不完全市場理論。三個理論發展階段都針對所處時期的農村發展情況提出的,并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金融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之前,農村金融發展的理論以政策資金干預理論為主。該理論提出農村的資金匱乏,居民儲蓄能力不足,使得資金不足成為阻礙農村金融發展的主要原因;此外,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勞動力生產效率偏低,致使追求低風險與高利潤的投資者不愿向農村投入資金。因此,政府實施政策干預,向農村引入政策資金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不二選擇。1980年代后,市場理論逐漸在農村金融中興起,該理論提出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在于未建立起健全的金融體制,政府的過度干預會造成市場發展的畸形化,因此應降低政府的干預程度,主要通過市場的自我調節提升農村的儲蓄能力與投資吸引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單純的市場調節存在著許多弊端,因此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不完全市場理論應運而生。

3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選擇

建國初期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具有鮮明的計劃經濟特色,直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金融的發展積極性與活躍性開始提升。到了20世紀80年代,農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的興起為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的充足的資金,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農村金融迎來了重大改革的時期,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了管理體制與產權制度的深刻變革。2006年至今,農村金融逐漸走上了創新的道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始不斷建立,既提升了正規金融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參與程度,又保證了非正規金融的穩定發展。南澗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近年來,南澗縣依托于山區優勢資源,成功發展了烤煙、肉牛、茶葉、核桃四個產值上億元的主導產業。如今,獨具特色的“一片煙”“一杯茶”“一頭?!薄耙粋€核桃”“一只雞”“一棵藥”已成為省內的知名品牌,2016年全縣的生產總值高達492044萬元。這一成功案例離不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與農村資金量的不斷壯大,據統計2016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達到493260萬元和426483萬元,是2012年的1.84倍和1.51倍,年平均增長率也達到了16.41%和10.78%。這無疑證明了當前的創新型金融道路是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穩定發展的正確方向。

4我國農村金融的政策效果分析

4.1優化了農村經濟的資源配置。農村地區村鎮銀行、小型貸款機構及資金互助機構的建立極大地推動了農村金融的多元化、高效化、全面化發展。首先,避免了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壟斷地位的形成;其次,村鎮銀行、小型貸款機構及資金互助機構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市場競爭關系,因此有利于優化農村經濟的資源配置。4.2有利于民間資本向銀行流入。準入新機制的推廣為許多非正規農村金融組織的運營開辟了正規化的發展道路。同時,有利于民間資本向銀行流入,改善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產權結構,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高效化發展。4.3為農村金融的資金供給開辟了新的道路。國家新農村的建設及農村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金融支撐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相對落后的山區,計劃性地建立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既能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發展,又能促進城鄉資金的聯通,為農村金融的資金供給開辟新的道路。

5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能夠對農村的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對農村的發展建設提供金融支撐,這使得農村金融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的主要因素。因此,新形勢下對我國的金融發展路徑選擇及政策效果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對農村金融的理論發展進行了簡單的闡述,進而對改革開放政策實施至今,我國的農村金融發展路徑及政策效果展開了討論,希望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丁志國,張洋,覃朝暉.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J].農業經濟問題,2016(1).

[2]葉志剛.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路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陳茂林.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0.

[4]王信.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作者:張忠果 單位:南澗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