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金融類實踐教學形式革新
時間:2022-08-25 04:36:00
導語:院校金融類實踐教學形式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專業普遍存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科學,實踐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實踐教學基地缺乏,實踐教學師資較為薄弱等問題,如何創新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完善教學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地位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學分制,在教學計劃中往往理論學科學分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實踐教學學分很少,基本上只局限于畢業實習中的短期社會實踐,實踐方式也只是在最后一個學期由學生自行到各種金融機構聯系實習。這種模式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學生實踐學習效果不佳。高校在制定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時,應盡可能考慮學科發展方向和本校學生的特點,既考慮到方案的可操作性,又要保證方案實施的效果。首先,從教學模式上看,應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構建課程實驗、綜合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當前經濟形勢下,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這就要求金融實踐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應該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從教學內容上看,應以專業為基礎科學設計相應的實驗內容和實驗項目。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金融學科包含銀行管理、證券投資、保險、金融工程、金融理財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實務操作性很強,對實踐技能要求較高。因此,應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體系,強化專業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推行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StudyApproach)是由19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克里斯•哥倫布•朗戴爾(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1)教授首創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要是指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典型案例的應用,使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討論,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金融專業推行案例教學,通過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消化知識、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創造性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影響匯率的經濟因素時,能夠啟發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分析找出影響某一具體貨幣匯率波動的原因,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例如,在《商業銀行經營學》貸款業務教學中,可結合貸款的特征,給出一些財務數據讓學生們對借款企業進行信用評估,進而得出銀行的相應對策;在《保險學》教學中,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保險案例,通過課堂案例分析,使學生能逐步掌握保險法律法規和保險條款的合理運用,使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在《國際金融》外匯知識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當前的經濟現狀預測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并通過與現實走勢的對比,進行進一步的剖析,鞏固所學知識,等等。
三、優化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加大專業實驗室建設力度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金融模擬實驗室,在承擔金融課程課內實驗教學和校內實訓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實驗室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手段,存在建設水平較低,硬件配套不先進,軟件配套不完善,利用率低,形式化嚴重等問題。因此,應大力加強金融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力度,實現硬件配備與軟線配套的協調發展。金融實驗室硬件的配備應滿足金融學科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以網絡、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金融實驗室的系統架構可以采用客戶和服務器模式,主要設備包括衛星天線、數字衛星接收機、服務器、可堆疊交換機、工作站終端、電子顯示屏、投影機、實物展臺、DVD機、錄像機、中控系統、電動幕、音箱、刻錄機、掃描儀、打印機等。在軟件配套上,要滿足基本的金融實驗教學需要,并逐步完善,進而提高金融實驗的層次。具體地說,金融實驗室要能夠開展商業銀行業務模擬、證券實時行情分析與交易模擬、外匯行情分析與交易模擬、財務報表分析、期貨模擬交易與行情分析及保險實務模擬等方面的實驗課程,同時采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技術,收集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股票指數、上市公司基本財務數據、政府債券、期貨、匯率、利率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通過配備的計量統計分析系統,能讓師生使用數值分析、仿真操作等方法來研究問題。
四、加強產學研結合,建設專業實踐基地
校外實踐基地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是提高金融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高校應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積極拓展渠道,加強產學研結合,逐步建立企業、學?!半p向互助”教學實踐基地。就金融專業而言,高??膳c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聯合,建立金融人力資源的雙向培養和實習基地。通過實習基地建設,既能使學生能在金融業務第一線切身感受金融業發展的脈搏,更好地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融合在一起,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又能讓上述金融企業了解學生的綜合質量,從而吸納一部分優秀畢業生,并與學校建立長期的用人協議,提高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五、密切與實際操作部門聯系,推進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發展的瓶頸,在于教師隊伍中缺乏“雙師型”素質教師。教師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沒有經過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缺乏科研實踐,加之教學任務繁重,學歷進修壓力大,生產鍛煉的時間嚴重缺乏,實際經驗不足,動手能力不強,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不佳。由于實踐師資的缺乏,部分課程的實驗教學由理論課教師兼任,一些難度較大的,費時、費力的實驗項目得不到落實,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考慮不多,實驗室開放的要求更是難以實現。因此,高校應該加強金融專業實踐課教師的業務培訓,創造條件讓實踐課教師到實際操作部門調研或學習,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例如,可要求實踐課教師每3年必須有一個學期在實際操作部門進行業務實踐,并對完成的教師在評先、職稱評審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同時,高校還可以從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事業單位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人士到學校兼職,即可充實實踐教學隊伍,又可使高校實踐課程與市場需求實現“無縫對接”。
- 上一篇:探索新農村金融革新道路
- 下一篇:金融危機下金融合作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