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發展及金融服務調查分析
時間:2022-09-29 11:01:26
導語:旅游產業發展及金融服務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鄉村民俗旅游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新路線,也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新動力。北安市適時而動,推出“挖掘與傳承相結合、開發與推廣相聯系、民資與融資相協調”的建設途徑,積極開發紅色旅游、鄉村民俗旅游項目。紅色記憶、紅色文物不僅是北安城市的文化寶藏,更是北安人民的精神家園;田園民俗旅游不僅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還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推進了脫貧致富進程。但是新興鄉村旅游產業是一個薄弱環節,如何使其可持續發展,需要政策、金融等多措并舉的支持。
【關鍵詞】旅游產業;金融服務;現狀與對策
旅游是經濟、也是情懷,可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可豐富文化生活、增進愛國熱情,旅游可謂一產多得。如何借助由經濟發展、民眾富足帶來的商業和人文契機。北安市立行立建,推出“挖掘與傳承相結合、開發與推廣相聯系、民資與扶持相協調”的旅游發展途徑,立足文化、經濟供給側改革,著力發展地域特色的旅游產業。對此,人行北安市支行以金融視角,對北安市旅游產業發展及資金需求情況進行調研。
一、北安市農村旅游產業基本情況
(一)挖掘歷史記憶、開發紅色旅游項目。北安革命歷史底蘊豐厚,抗聯英雄王鈞、陳雷、尚大嫂,革命烈士趙光等仁人志士,在北安這片熱土上抗倭寇、殺強敵、保國土,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詩篇。1945年原黑龍江省委在北安成立,陳云、蔡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工作;第一份《黑龍江日報》原《時事新聞》在北安發行。1945年受黨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團195人晝夜兼程72天、跋涉8000里來到北安,創建革命根據地,傳承延安精神、點亮革命火焰,北安“塞北延安”名不虛傳。紅色記憶、紅色文物不僅是北安城市的文化寶藏,更是北安人民的精神家園。2009年起,北安市委市政府以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再現革命精神、傳承紅色之旅為主題,啟動紅色旅游項目。2010年北安博物館對外開放;2011年北安至延安重溫革命歷史、體驗艱辛歷程的夏令教育之旅正式啟動;2012年黑龍江省政府舊址接待旅客;2013年投資2100萬元,在有80年歷史的原國營慶華工具廠舊址上創建了北安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2014至2016年,北安市建成了城郊鄉革命屯抗聯紀念館、通北歷史陳列館。北安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的建立,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歡迎,現已成為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接待旅客25000余人次,北安至延安的夏令教育之旅、重履革命之旅,已經接送兩地中小學生和青年黨員27000余人次。(二)突出地域風情、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北安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屬丘陵地帶,開發旅游產業缺少自然的饋贈和古建的遺存。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并且成為促進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北安市委市政府本著適應經濟發展、主打地域特色、樹立北安品牌、帶動“三農”經濟發展的工作主線,積極開發符合北安地域特質、帶動經濟發展的綠色生態游、民俗風情游、消夏避暑游、冰雪體驗游等項目。2008年創辦主星鄉朝鮮族民俗游。主星鄉是北安市一個較為單一的朝鮮族聚集村,純正的鮮族生活方式吸引著附近居民前來參觀游玩。市鄉兩級政府抓住這一契機,以朝鮮族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創辦起“主星鄉鮮族民俗游”,靚麗服飾、載歌載舞、鮮辣飲食的鮮族生活特質叫人留連忘返。目前主星鄉鮮族民俗游已被國旅評為3A級旅游景區。2010年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綠色種植的背景下,東勝鄉進行了30000畝旱田改水田作業,采取“稻蟹”一體的綠色種養。每年時至中秋之季,前來購買螃蟹和見證綠色水稻種植的客商聚集東勝鄉。東勝鄉政府緊抓商機,開拓了綠色果蔬采摘園、反季節溫室大棚種植、東北特色餐飲、火炕住宿和詼諧歡快的東北大秧歌,一系列東北非物質文化典靚了東勝鄉“綠色民宿采摘游”,現已被國家旅游機構批準為4A級旅游景點。2013年通北林業停止采伐,提出了“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秀美山河”的倡議,林業系統全面進入植樹和養護階段。經過近5年修養,通北林區的樹木和植被得到回復,林下經濟也盡顯力量,2016年在市局兩地合作推出了“天然養吧觀光游”、“野外生存漂流游”、“山珍野菜采摘游”等一系列林區旅游項目,年接待游客50000余人次,山珍特產年產值17000萬元。通北林區戶外生態游,現正在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城郊鄉冬季冰雪游、長水河生態旅游度假區均已初具規模,旅游項目日臻完善、各項功能逐步健全,已經成為我市居民游玩觀光的主要景點。
二、民俗旅游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經濟效益。耕地集約化經營、城鄉一體化建設,使農村建筑和自然資源處于閑置狀態。如主星鄉鮮族村200余戶鮮族居民。在上世紀90年代有80%的居民到韓國務工。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推進,農業經濟和旅游產業迅速發展,許多出國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發揮特長做起了旅游經濟。2018年末從事旅游業的經營者年收入高出農村人平均收入的12%。在旅游經濟的帶動下,我市農副產品年銷量也大幅提升,綠色大豆、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也產銷兩旺,農業年產值率始終保持在8%以上。(二)社會效益。北安民俗旅游產業已經形成了以點帶面的作用,多數未能構成旅游規模的鄉村,也開辦起農家樂餐飲、綠色種植和養殖銷售等經營活動。通過對旅游市場的了解,農村游、郊區游已經成為旅游的新熱點。許多游客表示:節假日期間城市旅游過于喧囂、名山美景過于擁擠,而鄉村游玩則讓人有一種歸屬感、親切感、輕松感和收獲感。一是帶動了農村經濟、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經調查許多有經商經驗在外務工人員、特別是有部分大學畢業生返回家鄉,成立餐飲服務、手工作坊、農村文藝、民宿客棧等圍繞旅游產業服務的組織,使沉寂多年的農村文化生活又有了新的元素、農業經濟收入又有了新的取向。截止2018年末,大學畢業生回鄉經商150人,在外務工返鄉3100人。二是增加就業崗位、加快脫貧步伐。農村旅游產業為閑置在家,特別是因貧困不能外出務工人員找到新就業崗位,增加了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為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起到了助推作用。統計顯示從事或參與民俗旅游的村民約有5600人。2018年參與農村旅游經營的貧困戶,脫貧率高出平均脫貧率5個百分點。
三、政策支持及融資渠道
黨中央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產業,2015年1月頒布《關于促進旅游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后,多項指導性意見相繼頒布。近四年的一號文件,對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都提供了重要指導,自此鄉村旅游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止2018年末,北安市鄉村旅游產業投資已經達到3億元,其中村民及合作組織投資占70%,國家扶持項目占投資總額的30%。同時國家對達到4A級的鄉村旅游景區將實施更大的資金及設備扶持。調查了解到,鄉村旅游產業的組織結構多為合作參股經營方式,啟動資金均由合作經營者提供,目前鄉村旅游的資金來源只有兩個渠道,即個人出資和國家扶持。而作為資金流通主要渠道的金融機構,并沒有向鄉村旅游產業提供信貸支持,雖然在開發旅游產業中也有金融信貸身影,但是貸款事由也屬于個人或農業生產信貸范疇,鄉村旅游的信貸品種始終沒有被金融機構列入信貸服務范圍之內。
四、建議
一是加大鄉村民俗旅游宣傳力度,更多地吸引廣大群眾到鄉村旅游。二是深入挖掘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具有濃郁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三是提高政策扶持力度,為發展鄉村民俗旅游基礎保障。四是加強鄉村旅游經營者的技能培訓,不斷開發獨特創新的鄉村旅游品種。五是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確權制度改革,保證旅游產權清晰、歸屬明確。六是完善鄉村旅游管理制度建設,避免一切違反市場規律的經營行為。七是金融機構應從實際出發,為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提供切實可行的信貸業務,制定符合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信貸品種,建立銀企合作平臺。
作者:蘇文紅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北安市支行
- 上一篇: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運作探究
- 下一篇:高?;ヂ摼W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