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教學模式思考
時間:2022-06-29 08:47:28
導語:機械加工教學模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機械制造類的技能人才變得更加多樣化。與此同時,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專業其教學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相關專業人才無法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學校在針對性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知識運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文章結合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專業的相應特點,對機械加工專業需要明確的培養指導思想與目標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革策略,期望可以為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1機械加工專業教學的指導思想
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相關專業需要培養的是在機械生產過程中熟練操作的技術人員,其相較于其他的行業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性。所以,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與政治覺悟的前提下,對學生實際的操作技能進行有效培養,并且讓學生可以對現代機械生產加工的特性進行充分認識,對相關的設備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嚴格遵守,爭取把學生教育成為具有責任心、性格成熟穩重、擁有團隊精神與獨立復合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2機械加工專業的培養目標
(1)文化知識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讓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機械加工專業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學習相關專業課與繼續學習深造打下堅實基礎。(2)思想素質與身體方面的培養。在機械加工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傳授相關的操作技能與技術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質與就業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就業觀,充分認識到這個專業在社會現代化發展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逐漸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守信誠實、積極進取的諸多優秀品質,培養他們安全文明的生產習慣與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良好健康的體魄是學習文化知識、掌握一定技能與生活的基礎。(3)專業技術知識的培養。學生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只有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正確的操作與分析處理相關事故。所以,學生務必在學習期間對本專業的專業技術知識認真掌握,并對與專業相關的新材料、工藝及技術等做出充分了解。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對機械制造工藝的流程與主要設備等進行了解,并進一步學習相關的企業管理知識等。(4)操作技能的培養。學生想更好地走上相關工作崗位并且進行獨立操作,就必須對本專業的操作技能進行真正地掌握。在完成相應的動手能力強化訓練的基礎上,還要根據現代機械的生產特點,培養學生擁有文明安全的生產習慣與認真的工作作風。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對所學專業相近的2~3個專業基本操作技能進行初步掌握,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加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改革的策略
(1)以學生就業作為重要導向,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機械加工專業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把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學生實際情況等聯系在一起,重點把握3個方面:①構建為學生就業與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有效滿足實用人才需求及制造加工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在教學內容與課程的安排方面以企業與社會需求為主要依據,力爭達到國家相關職業標準的針對性要求,不必對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進行過分追求,而要重視對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②結合現代的科技發展趨勢,把企業及機械制造行業的實際要求有效聯系起來,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進一步突出相關教學的前瞻性;③以現有教學條件與師資做依托,設置課程與教學內容時把應用技術作為核心,使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2)把專業能力提升作為核心目標,優化相關的師資結構。教學改革是否成功最大程度上取決于實施改革者的執行力,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與整體素質是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參與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技工院校教師需要掌握更多機械加工專業的相關課程理論知識,因為理論與實踐是緊密聯系、并行前進的兩個發展路徑。要想更進一步獲得教學改革的成功,就一定要在實踐中尋找與應用新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預期的目標。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在實踐中獲得更多東西,課堂的實踐與改革之間存在的落差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角色的轉換,運用新概念與新方法更好地解決實際發生的問題,推動自身的發展。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從兩方面入手:①注重為教師提供更多參與課程改革的機會,運用多種方式讓教師可以多接觸高校、相關研究機構、企業技術人員、課程專家等,同時也要與學生及家長多多接觸;②強化對教師的培訓機制,充分發揮出他們驅動及引導作用,全面提升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專業相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與專業能力,構建優秀的復合型專業教師團隊。(3)以職業水平作為主線,制定貼合實際的教學模式。目前,現行教材內容中存在一些知識技能滯后及和生產實際脫離的問題,交叉學科的內容重復出現在不同的教材中,并且表述不一,在浪費教學時間的同時,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有很大影響。還有把與學生技能訓練提升無關的知識編排在教材中的現象,不但使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學難度有所增加,還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近些年來因為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專業生源有減少的趨勢,學生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給相關的課堂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而院校要培養的是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機械生產制造行業的新型人才。所以,必須對教學方法與模式做出必要而大膽的改革。鑒于此,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師針對教學方法做出合理的設計,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他們自覺學習習慣。對不同程度學生的知識接收能力與知識水平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地研究教材,對教學順序進行合理調整,并努力設計出科學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做到:①在優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以課堂教學作為重點,使學科渠道變得更加暢通;重點進行課程建設,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進行課程目標的設定時,應該把一般的技能目標轉化為崗位的就業目標,有效構建從一般素質到崗位技能再到職業能力的目標體系;②把職業能力作為核心目標,不單對學科體系的嚴密性進行追求,還要注重教學的實用、實際與實踐性。同時,課程結構的設置要貫穿就業導向思路,運用模塊化的設計,有效增加機械加工專業教學課程的彈性,優化與補充職業化的課程教學;③有效改變傳統封閉式教學方式,以開放式的教學資源、管理及評價等進一步促進教學過程的全面改革。針對課程的課時進行適當的壓縮,并有效增添相應的互動實踐環節,在進行課堂講授時要堅持精講多練的相關教學原則,把重點捋清,突出教學重點,并通過對一些規律的總結與細節的練習,讓學生對所學專業內容理解更加深刻;④結合機械加工相關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進行專業課程的設置并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制定出適合本專業的教學計劃,在整個教學中有效聯系知識與崗位的核心能力以及文化、職業等。針對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做出進一步的安排統籌,強化實習的重要性,讓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內容可以占整個課程的一半左右。(4)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導,有效優化教學手段。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專業,其學生的學習就是構建學生興趣、自我意識及價值觀的過程,學習是一種學生的自主行為。教師通過不斷優化相應的技術手段,使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時可以真正發揮出其主體性,課程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關鍵。實際運用中要做到3點:①教師要關注學生性格、家庭、學習情況及能力方面的不同差異,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采用有效教學方式,讓學生個體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教學方式務必讓學生能夠接受;②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時候,要重視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可以在熟悉的情境中充分體驗自我的發展,建立適應學習發展的多樣化教學方式;③有效應用多媒體相關技術,把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用音、視頻、文字、圖像等集成為一體,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充實、生動、聲情并茂,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方式增大了信息量也節省了時間,并且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習的空間不斷加大,從根源上有效解決了舊有的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生學習機械加工專業的自主性、趣味性。(5)加強校企聯系,真正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針對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上崗實操能力。在技工院校的學習中,學生接受了基礎的文化知識與專業的理論教育,并且進行了一些專業技能的相關訓練,但還是與實際的生產實踐有很大的差距。為了使學生更全面地對現代企業的生產技術、操作技能及需要的理論知識基礎進行掌握,學生需要在企業接受相關的職業技能崗前培訓,同時學校也要強化對學生實習的組織與實施,使學生在企業的勞動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及實操技能,了解企業生產的實際工藝與流程,提升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能力,并培養學生文明安全生產及相應的效益觀念。(6)構建體現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及評價體系。對原有考核制度進行創新改革,運用開卷或閉卷考試與筆試、口試、面試的有機結合、理論考核和實踐操作有機結合、階段評價與終結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體系,實現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嚴格考核。
參考文獻
[1]袁崗.技工院校教學改革之管見[J].職教探討,2017,(1):11-13.
[2]張葉海.技工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存在的部分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業,2014,14(26):53-56.
[3]郝德勇,鐘永鋒.淺談機械加工實習教學改革初探[J].新課程(教研版),2012,42(1):43-45.
作者:王南熙 單位:廣東省農墾湛江技工學校
- 上一篇:計算機輔助設計在機械設計的作用
- 下一篇:綠色機械加工技術應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