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機械制造先進化發展路徑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01 09:23:00

導語:現代機械制造先進化發展路徑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機械制造先進化發展路徑探究論文

關鍵詞:制造技術生產模式柔性信息對策

摘要:文章闡述了機械制造發展的精密化、自動化、信息化、柔性化、清潔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趨勢,介紹了先進制造模式,并提出了我國目前存在的差距及發展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將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到先進的制造技術和先進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實施策略之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科學技術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與先進的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為了迎接新的挑戰,必須認清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使我國的產品上質量、上效率、上品種和上水平,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對制造技術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實施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以實現我國機械制造業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一、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趨勢

先進的制造業是將物料、能源、設備、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資源通過先進的制造技術、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先進的制造過程轉變成人類需求產品的行業。行業追求的目標是:高質量、高效率、高柔性、低成本、低勞動力、低消耗、品種多和規格全的產品,因此,21世紀的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密化

精密加工、特種加工、超精密加工技術、微型機械是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術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種加工和復合加工(如機械化學研磨、超聲磨削和電解拋光等)三大領域。超精密加工技術己向納米(lnm=10-3μm)技術發展。納米技術己在納米機械學、納米電子學和納米材料技術得到了應用。因此,它促進了機械科學、光學科學、測量科學和電子科學的發展。

(二)自動化

自動化技術自20世紀初出現以后,經歷了由剛性自動化向柔性自動化的發展過程,自動化技術的成功應用,不但提高了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還可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險場合的工作。對于批量較大的生產自動化,可通過機床自動化改裝、應用自動機床、專用組合機床、自動生產線來完成。小批量生產自動化可通過NC、MC、CAM、FMS、CIM、IMS等來完成。在未來的自動化技術實施過程中,將更加重視人在自動化系統中的作用。

(三)信息化

信息、物質和能量是制造系統的三要素。產品制造過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為決定產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過程的實質是對制造過程中各種信息資源的采集、輸入、加工和處理過程,最終形成的產品可看作是信息的物質表現,因此可以把信息看作是一種產業,包括在制造之中。為此一些企業開始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機聯網、信息高速公路、衛星傳遞數據等實現異地生產。使生產分散網絡化,以適應高柔性生產的需要。

(四)柔性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促使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這就要求現代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柔性來滿足市場多變的需要。所謂柔性,是指一個制造系統適應各種生產條件變化的能力,它與系統方案、人員和設備有關。系統方案的柔性是指加工不同零件的自由度。人員柔性是指操作人員能保證加工任務,完成數量和時間要求的適應能力。設備柔性是指機床能在短期內適應新零件的加工能力。

(五)集成化

集成是綜合自動化的一個重要特征。集成的作用是將原來獨立運行的多個單元系統集成一個能協調工作的和功能更強的新系統。集成不是簡單的連接,是經過統一規劃設計,分析原單元系統的作用和相互關系并進行優化重組而實現的。集成化的目的是實現制造企業的功能集成,功能集成要借助現代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技術集成,同時還要強調人的集成,由于系統中不可能沒有人,系統運行的效果與企業經營思想、運行機制、管理模式都與人有關,因此在技術上集成的同時,還應強調管理與人的集成。

(六)智能化

智能化是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智能制造技術(IMT)是將人工智能融入制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在整個制造過程中貫徹智力活動,使系統柔性的方式集成起來,通過模擬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統中的部分腦力勞動,在制造過程中系統能自動監測其運行狀態,在受到外界干擾或內部激勵能自動調整其參數,以達到最佳狀態和具備自組織能力。

二、先進的制造模式

機械制造業發展趨勢表明,只有采用先進的制造技術并能實施在相匹配的制造模式中才能符合上述的趨勢。制造模式是指企業體制、經營、管理、生產組織和技術系統的形態和運作模式。

(一)精良生產(LP)與獨立制造島(AMI)

20世紀9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精良生產(LP)概念。它的特征是:(1)重視客戶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和適宜的價格提供質量優良的適銷新產品去占領市場,并向客戶提供優質服務。(2)重視人的作用,強調一專多能,推行小組自治工作制,賦予每個工段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權,運行企業文化。(3)精簡一切生產中不創造價值的工作,減少管理層次,精簡組織結構,簡化產品開發過程和生產過程,減少非生產費用,強調一體化質量保證。(4)精益求精、持續不斷的改進生產、降低成本、零廢品、零庫存和產品品種多樣化。

獨立制造島是張曙教授根據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必須改革生產組織的角度提出新的生產模式。獨立制造島的技術構思是:以GT為基礎,以NC機床為核心,強調信息流的自動化和以人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它的特征是:組織、人員和技術三者的有機集成,面向車間、權力下放、綜合治理,并以獲取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AMI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工廠自動化的重要途徑,它的推廣對中國機械制造業轉向市場機制,參與國際競爭意義重大。

(二)敏捷制造與虛擬制造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里海大學于1988年提出了敏捷制造(AM),AM是在不可預測的持續變化的競爭環境中取得繁榮成長,并具有能對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驅動市場做出迅速響應的生產模式。AM的特征是:(1)制造資源的集成性,企業間聯作集成。充分發揮各企業的長處,針對限定市場的目標要求共同合作完成任務。(2)具有需求響應的快捷性和高度的制造柔性。制造柔性是指制造企業對市場要求迅速轉產和能實現產品多品種變批量的快速制造。(3)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素質和教育水平,優化人機功能分配。

虛擬制造(VM)是國際上提出的新概念。VM與AM聯系密切。VM的特征是:當市場新的機遇出現時,組織幾個有關公司聯作,把不同的公司,不同地點的工廠或車間重新組織協調工作。在運行之前必須分析組合是否最優,能否協調運行,以及投產后的效益和風險進行評估,這種聯作公司稱虛擬公司。虛擬公司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虛擬制造系統運行,包括物理基礎、法律保障、社會環境和信息技術。因此研究開發虛擬制造技術(VMT)和虛擬制造系統(VMS)意義重大,美國稱AM為21世紀制造業發展戰略。

(三)集成制造與智能制造

美國哈林頓博士在“計算機和集成制造”一書中提出計算機和集成制造(CIM)的概念。集成制造的核心內容是:制造企業從市場預測、產品設計、加工制造、經營管理直至售后服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需要統籌考慮。整個制造過程的實質是信息采集、傳遞和加工過程,最終生產的產品可看作是信息的物質表現。集成是CIM的核心,這種集成不僅是物的集成,更主要的是以信息集成為特征的技術集成和功能集成,計算機是集成的工具,計算機和輔助各單元技術是集成的基礎,信息交換是橋梁,信息共享是關鍵。集成的目的在于制造企業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的合理化和最優化,以提高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動態響應速度,并追求最高整體效益和長期效益。

智能制造(IM)是美國出版研究IM和IMS書籍中首先提出的。它的特征是:在制造工業的各個環節的高度柔性與高度集成的方式,通過計算機和模擬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環境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并對人類專家的制造智能進行收集、存儲、完善、共享、繼承與發展。

三、存在差距和實施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技術改造和引進國外先進制造技術,使我國的制造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和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表現在:技改投入相對不足,原有技術基礎和研究開發能力薄弱,制造業產品落后,技術水平低,信息含量少,更新換代慢,以及市場營銷、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相對落后,缺乏國際競爭能力。面對這樣形勢,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實施先進的制造模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了使我國的制造業站在世界先進行列,必須采取相適應的措施和策略。

(一)人才是關鍵。發展和推廣先進的制造技術、實施先進的制造模式人才是關鍵。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先進制造技術和先進的生產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制造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去占領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科技人員必須強化市場意識,因此人才的培養要注意市場導向。要有產業觀念、企業觀念、信息觀念、競爭觀念和效益觀念。科技人員要懂得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和經濟法。要拓寬學科領域,更新教育內容與方法,培養一支了解和掌握機械工程科學的前沿技術人才,加速先進制造技術的推廣和實施,為市場經濟服務。

(二)加強政策與法規建設,建立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機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國家仍應制訂科學的制造產業規劃和制造技術進步的總體規劃,以及相應的法規政策。避免重復建設、重復生產和重復引進的事情發生,要盡可能減少和避免市場盲目競爭造成的損失。

(三)發展適應我國國情的生產模式。對于一些先進的制造技術和先進的制造模式,要根據我國現實存在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向前發展,避免盲目的追求目前實施有一定困難的理想的先進科學制造技術。目前要積極發展適應我國國情的制造模式。

(四)建立與發展我國自主的NC、MC、CAD、CAM、FMS、CAT、CIM、IMS等制造自動化單元技術,結合實際情況實現與現有成熟技術的有效結合。同時要有組織有計劃的引進先進制造技術進行消化和吸收。對于引進的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精良生產(LP)、智能制造(IM)等先進制造模式要根據它們的技術構思和特征開發創新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產模式,(如獨立制造島)以使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公務員之家

(五)提高制造業現代化管理水平?,F代管理核心是信息管理、物質管理、質量管理、生產過程管理和市場信息管理、加強企業人才的培養同時與國際接軌,開展ISO9000系列管理體系認證,加快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為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世昌.先進制造技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