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對策論文

時間:2022-09-01 06:16:00

導語:財務管理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管理對策論文

摘要:伴隨著我國的入世,企業面臨著更加劇烈的競爭和挑戰,現代財務管理也面臨著挑戰與創新。財務管理作

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對新時期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問題作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指出企業財務管理要轉變理財觀念,強化風險管理,調整財務管理的內容,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財務管理;監督機制;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給現代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分析了新時期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1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①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②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③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④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⑤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目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對企業財務監督來自多方面。①來自政府、銀行、稅務等部門監督。主要是稽查特派員監督;②社會監督。包括社會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的監督。③來自企業的監事會、紀檢委、內部審計及職工民主監督。在三方面監督中政府監督、社會監督屬外部監督,這種監督雖然具有強制性,但不具有經常性,不能實現全方位的監督。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可經常性、全面性、直接性地監督,但由于企業各種關系錯綜復雜,以形成各種各樣的關系網和個別領導不重視,企業內部監督力度不夠,使企業管理弱化數字失真、防范不利,不能達到真正地監督的目的。2加強財務管理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①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但這一類是最主要的。②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①財務目標多元化;②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③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網絡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知識經濟時代使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投資決策的重點應以無形資產為主,并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積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動力作為效益評價的標準。

(4)建立健全財務監督機制,完善企業財務工作。作為國有企業領導班子的重要成員總會計師,要組織和領導本企業財務部門加強財務監督,強化成本管理,建立健全經濟核算制度,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精打細算,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協助和參與一切生活經營管理活動。

同時要建立健全企業監事會制度,促進監督機制的不斷完善,監事會工作能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國企財務領導體制和監督機制,有效地遏制會計信息失真。

參考文獻

[1]侯海平.新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J].財務與會計,2002,(3).

[2]李道明.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查爾斯·T·寧格瑞.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王佩奇,企業財務管理[M].大連:東北財大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