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民營企業財務風險面臨的主要因素
時間:2022-04-10 10:27:00
導語:談論民營企業財務風險面臨的主要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逐漸發展壯大,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己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民營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中存在嚴重的財務風險是民營企業應著重注意的問題。
一般來說,財務風險包括融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和收益風險,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由于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籌資困難、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機制不靈活、設備科技含量低、決策盲目、風險經營等,使其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以下對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問題和防范對策進行淺顯分析。
一、民營企業財務風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財務風險管理角度分析,目前的民營企業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
許多企業日常營運資金不足、缺少基礎性的資金管理,對財務補償的滯后性嚴重認識不足,許多企業一沒有資金計劃、二無現金流量管理,平日里不能對進貨與銷售中的資金結算實施有效控制、對銷售客戶缺少信用管理,企業產品暢銷亦不作其他投資時似乎一切太平,一旦經營稍有不順就會引起應收帳款風險、存貨風險、收支平衡困難亦是時有發生。
(二)片面冒進的經營行為
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業主既是投資者者又是經營管理者,他們的素質直接影響企業決策、影響企業發展或成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企業家憑借其強烈的進取意識和擴張欲望、抓住機會不懈努力,在中國計劃經濟末期和市場經濟創立初期的特殊年代里實現了資本原始積累,這給許多中小企業業主以鼓舞、甚至被視為奮斗的標向,這也使得一些人產生了片面的認識,喜歡選擇走捷徑快發展的經營方式,當看到企業資金利潤率高于資金成本、特別是行業資金利潤率高于社會平均投資報酬率時,往往容易產生激進、甚至是冒進的經營行為,忽視財務安全,試圖實現與其財務能力不相符的經營目標。
(三)沒有長期規劃,缺乏有序的資金運作
由于民營企業缺乏約束與激勵機制、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業難以集聚、沉淀科學合理理財文化氛圍和財務運作。許多民營企業因處在競爭的弱勢地位,沒有清晰的發展規劃,多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會計利潤(即絕對數額)的多少判斷經營業績,風險意識薄弱,未能將長短期目標的有機銜接;由家屬或親屬擔任的會計和管理人員平時只是進行經營活動事后的會計核算即簿記工作,疏于會計資料分析及其運用,缺乏預算管理,資金調控余地小,風險防范意識差,不注意企業融資與再融資能力的培育與維護,在企業之間資金結算中存在不規范或難以準確預期情況下,極易導致企業現金風險,影響企業連續經營。
二、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針對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民營企業在適應市場經濟、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強化內部管理,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一)從家族制向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模式轉變
家族式的管理最終決策權是在“家長”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民主管理機制,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的失誤,使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產生****和集權化傾向。無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更高要求。民營企業應按照國際通行的原則建立新型民營企業,規范其經營行為,改善其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水平。特別是要逐步開放財務,讓社會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以獲得社會的信任,緩解或解決民營企業的財務信用風險問題。
(二)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加強財務運作的規范化
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健全財務監管體制,企業要建立內部財務監督管理體制,要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思想教育,特別是加強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企業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教育,民營企業應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工作流程,建立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加強職能分工,貫徹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中小企業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三)健全企業財務制度
民營企業要依法建立賬目,并嚴格地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不設賬外賬,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嚴格執行國家財務管理制度,按時如數償還銀行貸款,在金融機構保持聯合好的信用,加強應收應付賬款的管理,按時如數支付客戶貨款,提高在客戶中的信用。
(四)加強企業自身信用管理
在當前的信用環境下,民營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自己的信用知名度,而提高自己的聲譽,立自己的守信形象,這樣更容易贏得客戶和消費者的信賴。因此,民營企業首先應該為自己構建一套完整的科學信用管理體系。企業全體員工包括業主都要明確信用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企業要建立一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以利于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評估,使應收賬款的管理專門化,減少應收賬款的變現風險。其次,與顧客進行交易的過程中,爭取做到按約行事,不要拖欠貨款,按時交貨,保證產品質量等等。
(五)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首先,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及早采取措施。其次,建立長期財務預警指標系統。長期財務預警系統的主要指標有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通過分析這一系列的指標,企業管理者可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長期監控,從而及時地防范財務風險。再次,在企業內部設立財務風險管理組織。包括由專家組成的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由財務部門人員組成的財務風險管理中心,其目的是集中處理和消除威脅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財務風險。
- 上一篇:小議競爭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 下一篇:小議企業并購的文化整合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