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財務監督缺陷思索
時間:2022-09-13 08:10:00
導語:國企財務監督缺陷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論述了現代企業財務監督的意義,分析了國有企業現行財務監督機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企業財務監督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財務監督;問題;完善
所謂現代企業制度,是以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企業產權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而展開的由各項制度所組成的,用于規范企業基本經濟關系的制度體系。依靠產權制度自身運轉的內在機制,構建企業內部決策、執行和約束職能相統一的有機體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特別是在財務監管方面自動地防范和避免背離所有者利益的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1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1沒有形成明確而有力的,出資者財務監督主體
由于國有資本出資人大多數是由政府部門或上級單位委派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所有者,從而造成了“所有者缺位”現象,導致沒有人真正擔負起對經營管理者實施產權監督的職責。另外,作為國有資產產權代表被派到企業的董事長和董事由于自己并不是所有者,對經營管理者實施監督的內在動力不是來自于作為所有者的產權激勵,而只是作為干部履行干部責任而已,對經營管理者沒有嚴格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從而形成了所有者權力的缺失和經營管理者權力的越位。
1.2財務工作受內部人控制使財務監督流于形式
按照現行規定或習慣做法,國有股董事由國資委選派,其薪酬和福利獎勵等個人利益全部由任職公司負擔。這種選派人員的方式存在著難于解決的矛盾:行政方式產生的國有董事要對決定其升遷聘用命運的行政官員負責,而個人利益在公司又從經濟利益方面促使其維護經營管理層的利益。
1.3社會中介監督不力
雖然近年來注冊會計師逐漸受到企業監事會、審計機關、稅務機關,人民銀行等企業監督主體的重視也按照國家規定對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審計但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應有的獨立性。由于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有其特殊性,其在成立過程中多與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等單位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業務仍是通過其原有掛靠單位或投資方的關系而取得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也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質量和信譽度。
1.4我國國有企業基本沒有形成經理人市場
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產生機制任以主管行政部門指派為主而非競爭選聘,經理有較強的“官本位”傾向,而不是以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標,經營不善的經管者不會被淘汰出局,最多只不過是調個部門任職。董事會無法按資本高效運的要求選聘合格的經理或更換不合格的經理,因而潛在的競爭者對現任經管者的威脅不大,經管者自身無法形成一種良好的自我約束意識。
2完善企業財務監督機制的建議
2.1內部財務監督
2.1.1設立監事會
這里所指的監事會是指按照我國《公司法》第52.124條規定,在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中所設立的內部監督組織。按照公司法設立或組建的公司中大部分已設立監事會,但從監事會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監事會的職能機制弱化,也極少有監事會發現并糾正公司董事或經理違法.違章行為的新聞報道在現實中,監事會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不能對企業的財務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要想改變公司監事會監督不到位的現狀,就必須強化監事會的監督工作,提高監督質量。
2.1.2成立審計委員會
審計委員會成員由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應占多數并擔任召集人,且至少應有一名獨立董事是會計專業人員。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提議聘請或更換外部審計機構;監督內部審計制度及其實施;負責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問的溝通;審核企業財務信息及其披露;審查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等。我們不僅要對審計委員會的職權范圍予以明確,而且還應借鑒發達國家發展審計委員會制度上的先進經驗。
2.1.3財務總監
財務總監作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由董事會委派,對企業財務活動和會計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督。職責是對董事會批準的企業重大經營計劃、方案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定期向董事會報告企業的資產運作和財務情況,對董事會負責并接受董事會的質詢。財務總監的權限來自于董事會的授予,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原本屬于經理的權限分轉而來。與監事會在職責上并不重復和沖突,二者是目的相同、相輔相成的關系。監事會的職權決定了其監督主要是事后監督,而財務總監的監督不僅停留在事后,它是貫穿于財務活動的全過程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監控。
2.1.4內部審計部門
2.1.4.1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模式
一般情況下,內部審計部門直屬領導的層次越高,其權威性就越高,獨立性就越強,工作也就越容易開展。因此,最理想的模式應該是內部審計部門直屬于監事會,直接受監事會的領導,對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部門主管應該定期且及時地將對各職能部門的審計結果向監事會的常設機構報告。同時,內部審計部門要通過對其他職能部門的審查,并結合審計委員會與社會中介監督機構的審計結果,達到對總經理和財務總監的再監督。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與審計委員會在執行監督職責上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兩者應該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加強彼此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不同的監管角度,來達到對經理層行為全方位監督的目的。
2.1.4.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就必須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教育和對內部審計部門的規范化建設。在人員構成方面,內部審計部門不僅要有精通財會、審計知識的人員,而且還要有通曉管理和法律等知識的專業人才。此外,還應該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其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最終提高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質量。
2.2外部財務監督
2.2.1完善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主的社會中介監督
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為主的社會中介組織是一種典型的外部監督,具有極強的權威性和公平性。其在完善國有企業外部財務監督機制、提高國家審計效果、滿足國有企業多層次的監督需要和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提高企業整體監督效率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2.2.2建立健全市場競爭機制
2.2.2.1經理人市場
經理人市場的實質是企業經營者的競爭選聘機制。通過經理人市場,經理人與所有者簽訂平等契約,確立雙方的責權利,使經理人為其利益而努力實現確認的經營目標和財務管理目標,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使得經理人市場形成潛在的經理人群體,對經理人形成競爭性壓力,利于經理人的行為目標與所有者的目標在相互博弈中取得一致。由于改革開放,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已經出現了一個成熟的經理人市場但對國企來說,這個市場是“外部經理人市場”,國有企業要打破具有行政級別的企業經營者制度的鎖定狀態,充分利用這個市場。另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適于經理人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提高經理人的社會地位,滿足經理人的精神需求。
2.2.2.2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的監督意義表現在它對企業控制權的爭奪提供條件,在健全的資本市場中,企業的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能夠直接反映到股票價格上,投資者通過股票的買賣行使對經營者的投票權,對經營效益不好的企業會逐漸疏遠,企業最終會因籌資困難或投資者使股票價格低落而被其他企業兼并。就目前而言,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市場效率首先,政府要通過修改有關法律、法規,有效降低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監管的難度,真正發揮其作用;其次,加強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獨立鑒證的作用。
2.2.2.3產品市場
在產品市場中,產品具有競爭力是企業盈利的一個必要條件,為此,經營者必須生產消費者認可且優質的產品,才能實現經營目標。因而,面對充滿競爭的市場,經營者如果不努力滿足市場需求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這樣對經營者所產生的激勵作用,使得經營者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經營運作。健全的產品市場會自動約束企業經管者的行為。但我國存在著政策不對等,不正當競爭嚴重的現象。對此,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法規來規范市場,嚴格執法,建立公平的競爭規則,以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
- 上一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感悟
- 下一篇:縣委工會思想整治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