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財務管理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4-15 03:12:00
導語:鄉村財務管理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切實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眾真正滿意,村干部清白為官。最近,筆者對全縣119個自然村中48個村財務管理和公開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本文就將農村財務管理和財務公開存在問題提出如下淺見。
1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財務管理和公開制度不嚴。一是村級財務制度明文規定,賬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攬了會計、出納之職,直接經手現金的收支,買了東西開了票,回去告訴會計入了賬。包辦代管,一人說了算,會計成了“記賬員”,出納成了“票據保管員”,會計、出納形同虛設?,F金管理制度執行不嚴。二是白條支出。從我們審計的幾個村看,白條開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條的類型也是五花八門。三是有些干部對財務公開工作認識不足,只公開會計科目中的數據,對重大收入來源、重大支出的項目公開的不詳細、真實、敷衍了事。四是財務公開客觀上存在著走形式、輕效果的現象。經過這幾年的努力,財務公開形式已大范圍地推開,但從深層次上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些村沒有把財務公開真正擺在重要日程上,而是作為上級部門檢查來應付,存在著為公開而公開的現象,不注重公開效果。
1.2揮霍公款現象嚴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產性開支過大。有的村集體收入很少,甚至連正常的開支都難以維持,但村干部在花錢時,從不考慮這項支出是否必要,有錢就花,沒錢再想辦法。有的村村級集體經濟條件雖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顧自己享受,用公款給自己配備手機、安裝家用電話;有的用公款吃喝,年招待費高,村民意見很大。
1.3集體資金管理混亂。部分村公開財務有“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等科目,涉及金額有多有少,讓人看了頗為費解,群眾既看不出“其他”科目公開的內容,也無法了解資金的用途、去向,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因此,群眾議論紛紛,猜疑不止。這種現象出現,主要是由于財務人員所為,部分科目的單據統統納入“其他”欄內,以便逃避群眾監督。
1.4物資管理手續不全。有的村部分財產早已賣掉或報廢,但賬面沒作任何處理。不少村是賬有實無,賬實嚴重不符。個別村干部自身要求不嚴,打著借用公物的幌子,實則占用集體資產長期不還,最終達到個人營利、占有的目的。
1.5財務賬目混亂不清。一是財務科目設置不規范,基本是流水賬,不能正確反映財務收支的情況,查賬相當不便。比如說要查招待費,每個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筆一筆地登記后再統計,不是專業人員根本沒法查出問題,不便于群眾監督。二是有的村幾本賬,我們查的一個村就有兩個出納。有的村一屆班子一任會計出納,各自保管賬本,沒有統一保存起來。
2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2.1對農村財務監督渠道不暢。一是群眾監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經營,使村民集體觀念、民主管理意識淡薄。部分村民對集體的事不關心、不過問、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給了某些不廉潔的干部可乘之機。二是內部監督乏力。由于村級財會人員由村級任用,部分財務人員怕丟飯碗,對村干部的經濟違法、違紀行為不愿監督或放棄監督,發現問題不敢管,聽之任之,當“老好人”。三是財務管理不嚴,管理不民主、票據不規范,財務公開不規范。
2.2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村級財務管理缺乏透明度,財務公開力度不夠。有些村雖然定期將財務收支情況公開,但是公開的內容不具體,比較空洞,群眾無法了解資金的用途、去向;個別村對一些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沒有及時公開,致使群眾無法實施民主監督。二是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農經站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人員相對減少,對村級財務的管理職能有所削弱。三是賬前審核制度沒有落到實處,許多鄉鎮的農經站根本沒有認真審查。四是村級招待費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沒有跟上。
2.3對農村財務問題重視不夠。一是目前鄉村干部普遍存在認識片面。二是認為村級自治,不宜多管。由于這種認識上的誤差,導致鄉村干部對村級財務管理不重視,對群眾反映財務方面的問題不進行認真的調查和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財務管理混亂的蔓延,給某些不廉潔干部開了方便之門。三是財務方面的政策、規章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有些主管財務的村干部不熟悉財務法規和財務制度,不按財務規章制度辦事,不聽財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造成財務管理新老問題不斷、一片混亂的局面。
2.4財會人員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低。財務管理的工作性質要求財會人員要相對穩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財會人員實際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出納、會計也跟著換屆的現象。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年齡老化,素質偏低。由于年輕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適人選,致使一些業務生疏的財會人員也“持證上崗”。還有一些村,在挑選財會人員時,不是從工作考慮,而是完全憑個人好惡、憑感情辦事。一些素質低、根本不具備會計條件的人,被選拔到會計崗位上來。
3解決問題的對策
3.1要提高鄉村干部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鄉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關系,搞好財務管理。要把加強財務管理放在密切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來認識。
3.2建章立制,規范農村財務監督管理體系。一是要進一步解決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根據各村實際,各村任用會計由鄉鎮農經站經過培訓考核,擇優錄用。各村任用會計由鄉鎮農經站經過培訓考核,不能勝任的,由鄉鎮農經站代管賬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財務工作的規章制度,如民主理財制度、現金管理制度、財務審批制度、集體收入分配制度等,通過制度來規范財務工作。三是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民主監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財務公開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參與財務管理;集體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定期對村干部使用資金的情況進行審核;設立村務公開欄,定期將財務收支情況、大額資金使用、干部報酬、個人借款、水電費、招待費等一些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專項公布,增強財務工作的透明度。四是要保證財會人員工作的獨立性,認真聽取財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村干部不準兼任會計、出納。
3.3要加強對村級財務工作的監督檢查。鄉鎮農經站要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監督檢查。定期對村級財務進行檢查。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要追究財會人員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責任。
3.4提高財會人員素質。一是要召開座談會,舉辦培訓班、制作黑板報等,廣泛宣傳提高認識。二是要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訓和教育。財會人員作為特殊從業人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有較強的政治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定期對財會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三是針對部分農村財會人員年齡偏大、素質不高的問題,將一些年富力強、愛崗敬業、業務精通的社會人員選拔到會計崗位上來。四是對村級財會人員的配置,要由鄉鎮農經站進行考察選配。在選拔財會人員時,要堅決杜絕“任人唯親”的行為。
- 上一篇:財務人員素質與管理
- 下一篇: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范疇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