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時間:2022-08-14 09:35:30

導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管理會計發展促使法人主體的高校重視成本核算。管理會計誕生于20世紀初,當時的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依賴于產值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生產成本的降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樓繼偉認為管理會計主要是利用有關信息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經濟活動,為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提供服務。通過管理會計逐步推廣,樹立高校成本核算模式,促進高校提高理財水平和預算績效考核。

(2)教育資源浪費催生高校加強成本管理。在現實環境中,高校在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成為影響發展的瓶頸,要緩解這一矛盾,就必須轉變傳統觀念,拓展新思路,爭創新路子,在政府投資的基礎上,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充分發揮學校優勢,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益。目前,高校仍然存在諸多因素限制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甚至還有教育資源浪費現象。例如:校舍、專用儀器設備、圖書期刊等的使用率不高,閑置現象嚴重;高校大眾化專業設置趨同;科研成果轉化效益低。

(3)教育體制改革助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高校已逐步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包辦轉變為獨立法人實體,高校在自主辦學、人才引進、招生就業、內涵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諸多領域已經逐漸與市場接軌,研究適應市場的需要,而相應的辦學風險也隨之產生。由于高校傳統的會計核算已很難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特別是政策和決策的制定需求,隨之產生管理會計,提倡建立教育成本核算體系,有助于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論基礎

(1)人力資本理論?,F代人力資本理論最終形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個時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發表了10余篇文章,成為人力資本理論的奠基之作,他指出了對教育的投資最終體現為對人力資本的一種投資,一種有回報的投資,教育的受益分為社會受益和私人受益兩個方面。根據誰受益、誰付款這一原則,高校教育成本就應該由社會和個人共同分擔。人力資本理論為建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2)準公共產品理論。作為系統理論的公共產品理論,最初于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建立,它是財政學的一次飛躍。公共產品理論根據產品或服務在消費上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將全部社會產品和服務分為私人產品、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應由政府和市場共同提供,因此,準公共產品體現的費用不應該只由政府或學生家庭單獨承擔,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

(3)新環境的界定。2013年1月1日實施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第六十二條規定高校應當根據學校自身實際情況,逐漸細化成本核算,開展學校、院系和專業的教育總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成本會計核算工作。這為教育成本核算提供依據,從財務管理層面來看為實施教育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空間。2014年開始實施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提到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計提攤銷,以及支出分類等科目的變化,都為教育成本核算以及歸集奠定基礎。從以上兩個較為突出的制度中不難看出,國家層面已經逐步實施教育成本核算,將會出臺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實施細則。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的構建

1.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假設條件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對象應為各二級院系,設立賬戶歸集費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期間應采用公歷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主要為了學校財政撥款清晰化和學校收費合理化。

2.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則

為促使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理有據進行,借鑒企業成本核算相關原則,高校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相關性原則。與高校教育成本有關的成本才計入,無關的不計入。這里所指的教育,不僅僅是教學,還包括教輔、學生事務和其他教育活動中發生的各項事務。

(2)合法性原則。在對經濟事項原始單據甄別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對不合法和不合規的經濟事項不計入高校教育成本。

(3)權責發生制原則。2013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第一部分總說明中規定高等學校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有的事項或者部分經濟業務的核算應當按照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同時增加了對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以及基建并入學校大賬等規定。

(4)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2001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重新明確該項原則,在財務實際操作中,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得到普遍應用。只有準確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范圍,確定哪些是資本性支出,哪些是收益性支出,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客觀的計算出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從而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高校的支出中也存在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要精準地核算教育總成本和生均成本,應當遵循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

3.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賬戶設置

2012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定義了什么是成本核算,指出核算對象和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總流程,為成本核算提供總體設計。制度中共設置了教育費用、管理費用、離退休費用、科研費用和其他費用。教育費用為直接成本,其他四個項目為間接成本,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合理分攤。

(1)直接成本。教育費用是指高等學校在教學、教輔、學生事務和其他教育活動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我們設置教育成本賬戶,并設置教育成本學院二級科目,同時,設置人員經費、資產折耗、公用經費、學生事務成本、其他成本,以上的發生的教育費用(直接成本)直接歸集到相應的二級學院。

(2)間接成本。設置管理費用、科研費用、離退休費用、其他費用賬戶,用來核算直接成本以外的各類費用。最后將歸集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按一定標準分配轉入教育成本賬戶中。以上賬戶應按發生主體設置明細賬,明細賬中按公用經費、人員經費、資產折耗、其他成本等項目開設專欄;結轉后該賬戶無余額。

4.填制教育成本確認憑證

根據經濟業務內容進行教育成本項目確認,填寫教育成本確認單,作為成本核算系統的記賬憑證。首先,將間接費用分配到成本核算對象,再將間接成本賬戶金額歸集至教育成本學院之中,核算出該學院的教育總成本。其次,歸集作業資源,計算作業成本動因分配率,將該學院教育總成本按照動因分配率計算到院內不同專業和不同學歷的教育成本。最后,通過教育成本信息表匯總反映高校在一個會計年度全部教育產品總體和明細的教育成本信息,為學校領導決策提供數據分析。教育成本信息表應并入高校會計報表體系中,年末進行披露。

四、結論

通過構建教育成本核算流程,生成教育成本信息報表,促進高校對人財物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從而發揮高校自主辦學活力,合理使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和資金使用效率,也為教育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以及物價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參考和科學依據。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廳 黑龍江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高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