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民工創業經濟核算體系分析

時間:2022-11-03 11:37:28

導語:返鄉農民工創業經濟核算體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返鄉農民工創業經濟核算體系分析

摘要:通過對返鄉農民的創業經濟核算體系的分析發現,并不是每位返鄉農民工都具備創業的初始條件,通過對他們的創業活動做出經濟核算來綜合評價其在創業中的“產出—投入”關系,才能引導返鄉農民工理性做出創業選擇,才能為合理配置農村勞動力資源提供經濟視角。

關鍵詞:返鄉農民工;經濟核算體系;分析;應用;創業

與諸多城市創業者不同,返鄉農民工這類創業主體一般秉持著淳樸的創業動機,如提升家庭的經濟福利,或有意愿帶領本村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就要求當前社會進一步關注這類創業主體的創業績效問題。本文將對績效問題的關注歸到經濟核算體系分析之中,那么如何理解創業經濟核算呢?筆者認為,并不是每位返鄉農民工都具備創業的初始條件,通過對他們的創業活動做出經濟核算來綜合評價其在創業中的“產出—投入”關系,才能引導返鄉農民工理性做出創業選擇,也才能為合理配置農村勞動力資源提供經濟視角。

一、分析框架

經濟核算的對象主要為成本,這里在經濟學視角下建立以下分析框架。1.創業的會計成本。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其中資金構成了創業活動中的核心資源。根據資本循環公式G-W-G′可知,在創業中資金需在維度中先后經歷采購環節、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同時,資金還需在空間維度中按比例同時處于上述三個環節中。這就表明,依據創業項目的特征,需獲得滿足資本有機構成的初始資金存量。初始資金的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其中獲得外源性資金供給則存在著資金成本(利息),這便構成了創業的會計成本。2.創業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的發生需滿足兩個條件:資源具有稀缺性、資源具有多用途性。顯然,創業中的資金資源、時間資源便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所以在配置中也就存在著機會成本。將機會成本納入創業中考察的原因在于,創業項目在資源選擇上的差異性必然會產生差異化的機會成本,而選擇的差異性最終又會影響不同創業項目的經濟利潤,即“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機會成本”。降低創業中的機會成本,能提高其最終的經濟利潤,這也就要求解決資金在創業活動中的錯配問題。3.創業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根源于資產專用性損失,沉淀成本的產生將影響經濟主體的經營轉型活動,甚至會導致經濟主體難以在短時間內退出目前的經營領域。創業作為一類經濟活動也面臨著專用性資產的投入,如創業所需的專門知識、人力資本,以及在項目運行中的固定資產投入。由于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未能形成有序的二手拍賣市場,所以專用性固定資產難以在短期內折價出售,關于創業項目所規定的專門知識和人力資本,則更是難以轉換。4.創業的交易成本。盡管當前學界對交易成本的內涵還存在爭論,但將交易成本用于此處的目的在于分析創業主體與社會各種關系互動中的“平滑程度”,筆者認為,平滑程度越高意味著創業效率也就也高。圍繞著創業主體所面對的主要社會關系,這里將金融支持關系、創業合作關系、勞資關系、親情紐帶關系納入其中進行分析。

二、經濟核算體系分析

將在以上分析框架中,具體針對上述成本開展經濟核算體系分析。1.會計成本核算分析。返鄉農民工的創業資金主要來源于兩個途徑:外出務工期間的資金積累、涉農金融機構提供的小額短期貸款。根據筆者的統計分析,返鄉農民工的內源性資金總量平均僅占創業資金總量的10%~20%,外源性資金的占比相對較多。由于他們的創業活動主要圍繞農業養殖和種植展開,所以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他們的創業資金在時間維度上將長期停滯在生產環節,在空間維度上將大量處于生產環節中,這就降低了其創業資金的循環速度。不考慮農業生產所可能遭遇的自然風險因素,單就資本循環特征而言,返鄉農民工普遍面臨著較高的資金成本。2.機會成本核算分析。由于返鄉農民工的職業選項較為狹窄,所以時間資源所產生的機會成本暫可不必考慮。將基于資金配置所產生的機會成本作為分析思路,則要求返鄉農民工合理選擇創業項目,進而獲得充足的市場銷售前景。然而,我國農村地區分布廣泛,其中也存在著差異顯著的自然稟賦條件、區位條件。筆者調研發現,自然稟賦條件和區位條件同時優越的農村地區,返鄉農民工的經濟利潤水平普遍較高,其中隱含著機會成本低的經濟學內涵。其次為自然稟賦條件一般但區位條件較好的地區,然后為自然資源稟賦條件優越但區位條件不佳的農村地區(如四川涼山州地區),最后則為雙差的農村地區。這就表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成功率不僅與自己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所擁有的自然條件相關。3.沉淀成本核算分析。結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的特點,筆者認為,其中專用性資產主要為農業種植和養殖的專業知識,以及創業主體所擁有的種植和養殖的專業技能。土地資源開發所投入的專用性資產,并不影響他們的經營轉型決策。不難發現,返鄉農民工所擁有的專用性資產主要以專業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養成為特征,這在主體因素上制約著其創業項目調整和經營轉型。其原因在于:一是農業種植和養殖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難以遷移至其他創業項目中去;二是創業主體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會影響他的創業愿景及創業視界,最終將其鎖定在原有創業的技術進路中。4.交易成本核算分析。我國農村中的基本經濟單位為“農戶”,這就決定了返鄉農民工在創業的初始階段主要依靠家庭成員參與項目運營。在血緣和親緣為紐帶的社會關系中,創業主體在獲取勞動資源時的交易成本機乎為零。然而,創業屬于系統工程,其不僅需要勞動資源投入,還需要獲得項目資金投入和市場銷售渠道的拓展。盡管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已經完成了農地確權運動,但返鄉農民工在獲取外源性資金支持時仍面臨著高昂的交易成本,這就促使他們轉而尋求農村民間金融服務。市場銷售渠道的拓展面臨著農產品競爭壓力,以及農產品標準化所帶來的供給要求,這些都將使返鄉農民工在創業中面臨不菲的交易成本。

三、應用

在經濟核算體系的分析下,筆者建議將該分析思路應用于以下四個方面。1.調整涉農小額短期貸款模式。從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會計成本出發,調整涉農小額短期貸款的模式。筆者建議:首先,根據涉農創業項目的生產規律,定向調整小額貸款的還本付息期限,通過調整期限來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者所面臨的資本循環壓力。其次,針對涉農創業項目所面臨的自然風險,涉農金融機構可開發小額貸款與保險為一體的金融產品,以幫助返鄉農民工應對在創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在利率的設計上,應對標具體創業項目的經營效益而動態調適。2.分地區干預創業主體的活動。創業活動本身就充滿著挑戰,屬于高風險工作任務,所以政府應分地區干預創業主體的活動,以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機會成本。筆者根據前文所闡述的內容,將地區分為積極的創業地區、普通的創業地區、消極的創業地區(雙差地區)。積極的創業地區的政府部門,應鼓勵返鄉農民工參與創業,并在其創業中給予專項培訓和專項資金支持,幫助他們拓展流通渠道。普通的創業地區的政府部門,應引導返鄉農民工成為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幫助其在農村集體經濟道路上大顯身手。消極的創業地區的政府部門,則應在精準扶貧戰略下使返鄉農民工成為當地新農業項目的示范者。3.優化現階段的涉農培訓工作。為了消減返鄉農民工在創業中的沉淀成本,社會保障部門應優化現階段的涉農培訓工作,以拓寬他們創業和經營的視野,并在培訓中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筆者建議:首先,縣域政府下屬的社會保障部門,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培訓中應增加企業運營管理的內容,特別應加強對資金籌措、資金預算管理、項目選擇、市場渠道拓展等知識的傳授,并為他們配備企業導師以輔助他們的創業之路。其次,針對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專門的崗位能力培訓,這不僅能增強他們在創業與就業之間的選擇能力,也能提升他們的農業產業化視界。4.助力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需要將當地返鄉農民工的創業項目納入本土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大局之中,使他們成為產業鏈中的一個節點,在內部分工中降低他們創業中的交易成本,也能使他們分享產業集群化所帶來的紅利。筆者建議:一是縣域政府應引導返鄉農民工在創業項目選擇時與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要求相契合,從而起到市場干預的職能;二是在產業聯合會的牽頭下,創業主體與域內龍頭企業簽訂供銷協議,為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活動提供市場保障;三是產業聯合會集中對返鄉農民工創業主體提供行業標準化知識培訓,并為他們的標準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從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會計成本出發,需調整涉農小額短期貸款的模式;政府應分地區干預創業主體的活動,以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機會成本;為了消減返鄉農民工在創業中的沉淀成本,社會保障部門應優化現階段的涉農培訓工作;需要將當地返鄉農民工的創業項目納入本土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大局之中,使他們成為產業鏈中的一個節點。

參考文獻:

[1]高秀娟.我國創業政策的內部結構與政策工具挖掘———基于2013—2018年中央和部委政策文本的分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2-16.

[2]李秀萍.返鄉下鄉成為當前就業新現象2018年總人數達780萬人[J].山西農經,2019,(16):10.

[3]汪昕宇.我國農民工返鄉創業影響因素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86-99.

作者:歐婧 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