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08 03:13:00

導語: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含義

論文摘要: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如今已不是在孤立地發展,據賽迪顧問的《2007-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未來幾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仍將保持更加快速的增長勢頭,到2012年市場規模有望接近10萬億元。從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上看,隨著電子商務應用的逐漸成熟化,市場需求也會由原來的分散性向集中性發展,行業化和區域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將會更多地引起業界的注意。中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已經在國際貿易往來中逐步顯現其重要地位?,F實生活中,電子商務的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不可豁免的,但是對于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分析是勢在必行的。

一、電子商務的含義

電子商務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簡寫為EC。其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尤其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商務真正的發展將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

從貿易活動的角度分析,電子商務分為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電子商務如電子商情、電子貿易、電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級的電子商務應該是利用Internet網絡能夠進行全部的貿易活動,即在網上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實現,也就是說,你可以從尋找客戶開始,一直到洽談、訂貨、在線付(收)款、開據電子發票以至到電子報關、電子納稅等通過Internet一并完成。

要實現完整的電子商務還會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買家、賣家外,還要有銀行或金融機構、政府機構、認證機構、配送中心等機構的加人才行。由于參與電子商務中的各方在物理上是互不謀面的,因此網上銀行、在線電子支付等條件和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國際貿易的現實環境分析

國內傳統的貿易企業在中國加人世貿組織(WTO)之前,受到國家政策支持和保護,享受國際貿易專營權。躺在政策保護傘下的企業有著天然的優勢,很難體現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技術優勢,缺少市場活力。

但是隨著中國國際化的進程加快,傳統貿易的政策優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傳統貿易企業面臨的竟爭壓力和國外大企業的技術優勢受到嚴重的挑戰:(1)進出口特權的非單方化;(2)由于競爭導致的國內產品竟爭的下降;;(3)客戶對服務的質量要求;(4)專業性人才的流失。

二十一世紀,電子信息化的在全球的廣泛應用,也為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和溝通速度的加快,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和國際間的交流有機的聯系起來,并且在商務等其他方面得到整合發展。

三、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分析

國際間的電子商務的解決方案包括一下幾大部分:合同管理、商品數據管理、流程管理、客戶管理、供應商管理、業務管理和知識管理。

1.合同管理:企業合同管理的標準化問題,關鍵是要由相關的權威機構和部門依據國家的法律對允許做相應的修改的電子合同進行鑒定和審批立項。本著立足發展,從原則上盡量的去避免與國家法律發生摩擦。

2.商品數據管理:主要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也根據自身技術和業務的發展需要,利用合理的資源優化服務質量,從而突出競爭優勢。對產品進行自主進行分類,避免繁雜重復分類,對于不同合伙人也能進行,分類報價,不同幣種的有效管理,方便業務匯總和統計。

3.流程管理:業務流程采用先進的國際工作流程管理聯盟(WFMC)規范的工作流技術實現。有效的監控業務流程。

4.客戶管理:傳統的貿易是客戶分散在業務人員的手中,很難實現客戶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整合,一旦人員流動,客戶的量會受到影響,從而直接威脅到企業的效益。管理中直接使客戶與電子檔案系統相結合,從而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從而深人挖掘客戶價值,也可以長期的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有效控制蕭逸風險和信用風險。

5.供應商管理:對于主要是做以批發模式為主的B2B業務,整個供應鏈體系也是服務于這個模式的。傳統企業大批量生產貨物,一個訂單可能決定了一百萬件貨物的生產,然后到統一的時間集中交貨。電子商務雖然可以沿用這種方式,但并不是最科學的。B2C電子商務最科學的方式是需求預測、及時補貨的模式,這對傳統企業來說將會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對于傳統企業自己拓展電子商務而言,發現只有依靠這種模式才能達到效率最優化目標,提升庫存周轉率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站點主動供求信息,及時與客戶進行雙向溝通與交流,借助網絡宣傳自己的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逐漸利用電子商務這一先進的工具為增強企業的國際市場竟爭力服務。

6.知識管理:利用系統平臺積累經驗,與實際管理相結合,改善經營環境.發展知識經濟。有效的解決管理中的不足。

四、總結

企業,不僅僅是效益的體現,也承擔著社會發展的責任,傳統的觀念正在逐步的受到來自新興科技的沖擊,競爭力的體現,要不斷的利用新技術的完善來支持才能不斷的創造出新效益。截止到2008年底,我國有100()多萬家企業成為或正在成為電子商務的用戶,中小企業網絡接人率已接近90%。我國中小企業應該充分利用電子商務這個有效工具,主動出擊國際市場,尋找更多的貿易機會,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順利渡過金融危機這個“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