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分析

時間:2022-10-25 11:19:48

導語: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分析

摘要:以電子商務主體效益訴求、電子商務生態鏈結構合理性和電子商務生態鏈自適應平衡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對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剖析,并給出了加強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生態鏈;效益訴求;共生關系

電子商務主體數量和類型隨著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擴張而日益劇增,2018年天貓"雙十一"的最終成交額為2135億元,京東"618"累計下單金額突破1592億元,嚴峻的競爭形勢對電商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商主體間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鏈式依存關系,本文以信息生態學的視角為切入點,對電商生態鏈共生關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剖析,在電子商務的領域引進信息生態學的相關理論和技術,在一定意義上不僅能豐富電商生態鏈的理論研究,也可以為電商主體的共生發展提供實際指導。

一、電子商務生態鏈相關概念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電子商務生態鏈的概念進行了定義。在生態學中,生態系統作為一個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而存在,而生態鏈就是生物群通過緊密聯系而自發形成的鏈式關系。商業生態系統最早是被國外學者Moore在1993年提出,他認為企業競爭的本質就是商業生態系統的競爭,國內學者在此基礎上將商業生態系統應用到了電子商務領域借以解釋電商產業集群的現象。在本文中,電子商務生態鏈是指消費者、供應商和服務商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生產者和分解者,以利益為紐帶所形成相互依存的鏈式關系。

二、電子商務生態效益訴求

電子商務生態鏈上主體間的共生關系是建立在主體可獲得的直接效益上的,所謂直接效益是指企業通過共生關系所獲得的增值收益,增值收益的大小直接決定主體是否會對共生關系進行維護。共生關系會促進電子商務生態鏈上主體產生進一步的共生行為,其動因是為了樹立企業的信譽、獲得合作方的信任以及最終形成企業的品牌效應,進而通過社會資本的積累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為了維護電子商務生態鏈上主體間共生關系的穩定性,使共生關系主體保持合作熱情,需要在電子商務生態鏈上的節點間建立合理有效的效益分配機制,借以提升各主體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電商生態效益分配機制的建立,不僅能夠促進電商生態資源的有效配置,還能加強電商生態鏈上共生關系的穩定性。

三、電子商務生態鏈結構合理程度

電子商務生態鏈主要由電子商務生態鏈主體的類型和主體的數量兩個基本要素組成,主體的類型和數量與電子商務生態鏈的結構復雜程度成正比,主體類型和數量越多,電商生態鏈就越復雜,主體關系就更緊密和穩定。電子商務生態鏈上的節點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節點的經營目標、資源儲備、競爭力和影響力是影響電子商務生態鏈結構合理程度的重要因素。電子商務生態鏈節點質量的評價指標主要有節點的經濟資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社會影響能力,影響共生關系的關鍵因素是節點是否具備充足的資源以及資源是否足夠稀缺,不同類型的節點會根據自身的效益訴求、所需的資源形成不同的共生關系。通過建立電子商務生態鏈主體的協同共生群,有利于對電子商務生態鏈上的節點進行分類,形成不同的共生群,集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不僅能擴大的主體的市場份額還能促進共生效益的增長。

四、電子商務生態鏈自適應平衡

電子商務生態鏈自適應平衡就是電子商務相關主體通過不斷的演化博弈謀求滿足自身需求的共生利益。電子商務生態鏈中的主體除了通過自適應的調節來達到各方關系的平衡外,還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來使這種平衡關系更加穩固。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生態領域也隨之充斥著各種虛假信息,電子商務生態主體除了自身加強識別和整頓外,還要借助外部環境中相關部門的監管。電子商務生態鏈的共生關系是一種逐漸演化的關系,因此自適應平衡和外力平衡的結合更有利于演化性較強的共生關系形成與穩定。

五、結論及建議

(一)完善電子商務生態鏈中主體間的利益分享模式。利益分享模式是建立在主體的共生關系基礎之上的,主體通過利益分享達到共同受益的目的,只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才能使每個主體都能實現收益最大化。其中,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的穩定性是保證主體利益的前提,另外電子商務流程中活動效率的提升、質量的保證和成本的降低都離不開利益分享模式。(二)加強電子商務生態鏈間的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是電子商務生態鏈主體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主體與主體之間在經濟信息上是共享關系,產品供需信息是電子商務生態鏈中最重要的信息,供應信息通過正向信息流從供應商節點流向消費者節點,需求信息通過消費者節點反饋到生產者節點,從而供應商節點、消費者節點和生產者節點就能自發形成資源共享群,通過資源共享實現節約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的目的。(三)提升電子商務生態鏈的運行水平和保障能力。在錯綜復雜的內外環境的影響下,電子商務生態鏈必須具備正常運行的能力和強大的適應能力。電子商務生態結構的合理性是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建立的基石,要凝聚各方力量建立和完善與電子商務環境相匹配的法律法規,發揮政府的協調和管控能力,保障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關系能夠更加穩定和緊密,從而促進電子商務生態鏈共生機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談進,劉敏.淺析服務驅動的電子商務生態鏈[J].商場現代化,2009(04):154.

[2]婁策群,畢達宇,張苗苗.網絡信息生態鏈運行機制研究:動態平衡機制[J].情報科學.2014(01):8-14.

[3]陳敏敏,邵波.國內電子商務信息生態鏈理論研究分析與對策[J].新世紀圖書館,2014(04):87-91.

[4]劉慧娟.基于系統動力學的電子商務生態鏈優化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6(08):126-129.

[5]葉磊,婁策群,婁冬.網絡信息生態鏈概念體系構建[J].情報科學,2016,34(11):8-12.

[6]霍亮,肖源.電子商務信息生態鏈模型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14):73-78.

[7]劉江偉,于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文獻綜述及評價[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09):31-33.

[8]田培琪.電子商務生態鏈協同競爭博弈模型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8(20):70-73.

作者:劉芝蘭 孫細明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