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居民低碳行為影響分析

時間:2022-01-02 10:00:05

導語:林區居民低碳行為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區居民低碳行為影響分析

一、研究區域及樣本狀況

1.研究區域概況。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北部邊疆,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全區共有人口2489.85萬人,城鎮人口1437.64萬人,鄉村人口1052.21萬人。自然資源豐富,其中,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儲量均位于全國前列。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是全國開發最早的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區是內蒙古國有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區總面積達到28萬平方千米,經歷了50余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以營林、木材生產、林產工業等多種經營模式為一體的復合型發展模式。內蒙古國有林區人口較少,且人口分布分散,現在全區共有人口21.9萬人,有超過6萬戶家庭,由5.8萬林業人口和16.1萬非林業人口構成。林業職工總數24107人,包括20066名在職職工和4041名離退休職工。林區居民收入普遍偏低,人民生活困難,職工平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疾靸让晒抛灾螀^國有林區居民消費現狀,不論當前居民的消費模式還是傳統的消費模式,不講究消費與環境之間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國有林區居民由于經濟貧困、社會文化相對滯后,還繼續著掠奪式的開發方式,結果使環境受到破壞。當地居民面對著人均收入低、消費結果不合理、消費環境差、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小等問題。

2.調查問卷設計。在問卷的設計過程中,參考了發達國家的相關文獻,也綜合了國內研究低碳經濟和消費者行為方面的研究成果,問卷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較為充分。在問卷設計過程中,先設計出問卷的初稿,對城鎮居民進行預調查,并通過面對面詢問他們認為哪些因素對居民的低碳消費行為影響較大。在對城市居民進行兩次預調查,并對預調查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后,總結了專家和被調查居民的意見,對一些不滿足問卷設計目的的題目和不恰當語句進行修正,最終確定了問卷。正式的調查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資料,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學歷、家庭人口數、家庭月收入等人口統計因素。第二部分是低碳消費行為調查,共計10題。包括低碳購買行為4題,低碳使用行為6題。選項設置為“從不、偶爾、約半、經常、每次”。第三部分是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調查,共計20題,涉及個人特征因素6題、生活方式因素5題、產品因素4題、社會環境因素5題,所有題目都采用李克特五星級量表制,選項設置為“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不同意”。在判斷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在購買、家庭使用、公共場所使用、交通使用等方面的行為是否低碳時,采用正向指標正向打分、負向指標負向打分的方法,然后對其分數加和求總,判斷其消費行為是否低碳。

3.數據采集及樣本狀況。本次調查選取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的阿爾山林業局、伊圖里河林業局、根河林業局、莫爾道嘎林業局的居民展開問卷調查。調查地點選擇在各林業局人口較集中地區,如企事業單位、購物場所、中小學、公眾場所等,在各個調查地點隨機選取150名受訪者,合計發放問卷600份,實際收回600份問卷,經過檢查排除24份不完整問卷,得到有效調查問卷5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樣本基本數據見,從對樣本數據的分析情況看,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學歷、家庭人口數和家庭收入數據結構符合當地的人口構成比例,數據具有代表性和科學性。

二、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分析

問卷調查的第二部分共設計問題12個,對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的低碳消費的購買和使用行為開展調查研究,并進一步從家庭使用、公共場所使用、交通工具選擇三方面入手,判斷內蒙古自治區居民使用行為是否低碳。

1.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購買行為分析。根據的數據,得出如下結論:現在,低碳消費理念已經走進很多家庭,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選擇低碳節能產品,這一點在節能燈具的購買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另外,節能空調、冰箱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環保節能型家電產品受到被調查者的青睞。但是,在禮品和汽車的選購上,被調查者的選擇顯得欠缺理性。

2.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使用行為分析。在研究當地居民低碳使用行為分析時,從家庭、公共場所和交通方式選擇三個方面分析。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并用李克特五星級量表制對其打分,結果見,分數越低,其使用行為越低碳。從中的數據得出結論,在家庭使用方面,居民的行為表現并不低碳,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節約環保意識不強等原因。“購買商品時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對居民在公共場所低碳行為的考察。近年來,由于國家出臺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規定,所以,此題居民行為表現的比較低碳,但在“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方面,居民的低碳行為還需加強。

3.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交通方式選擇低碳行為分析。根據的分析,被調查者在出行方式選擇上表現得較為低碳。在較低的樓層,能夠選擇走樓梯而不是乘坐電梯;在出行時,更側重于選擇步行或者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對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全面考察人口統計因素、個人特征因素、產品因素及社會環境因素對內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

1.居民低碳消費購買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從的回歸分析結果來看,對居民低碳購買行為具有顯著性影響的因素是:人口統計因素中的年齡、學歷和收入因素;同時,個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對環境變化的感知等因素以及低碳產品的價格、質量等產品內在因素、社會政策因素對居民的低碳消費購買行為影響較大。

2.居民低碳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本文對低碳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從三方面分析,分別是家庭使用、公共場所使用以及出行交通方式選擇,綜合分析結果見。其中,對居民家庭低碳使用行為影響中,人口統計因素和個人特征兩項影響最大;對居民公共場所低碳使用行為具有顯著性影響的是個人特征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對居民交通低碳使用行為影響顯著的是人口統計因素、個人特征和社會環境因素。

四、促進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的對策及建議

根據對內蒙古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發現了促進和阻礙內蒙古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的因素。結合內蒙古自治區自身的特點,針對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提出促進當地居民低碳消費的對策及建議如下:第一,加強低碳消費知識的宣傳,樹立低碳消費理念。一方面,內蒙古國有林區政府部門應充分借助新聞媒介的推廣力量對低碳消費知識進行廣泛宣傳,使林區居民意識到低碳消費行為是一項惠及當代、造福后代的消費方式;另一方面,各學校要加強對各年齡層學生的低碳消費教育,讓低碳消費理念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讓學生成為家庭中低碳消費的倡導者和宣傳員。最后,要大力支持社會團體、生產企業利用對低碳產品宣傳推廣的機會,對消費者進行低碳消費知識的培訓。第二,大力推進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城市化進程。內蒙古國有林區居民大部分居住在偏遠山區,人民生活水平偏低、教育水平落后。推動當地國有林區城市化可以把城市的生活、消費理念帶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中去,讓他們對“低碳消費”有清楚的認識,彌補當地居民在有關低碳消費選擇、低碳消費方式以及低碳消費技巧方面的知識缺失。第三,提供低碳消費的外部條件。內蒙古自治區國有林區因為其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長期以來,居民生活能源主要來自薪材,沒有充分挖掘內蒙古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潛力。政府可以通過借鑒國內外成功開發利用新能源城市的經驗,扶持建立新能源開發企業,減少因生產、生活造成的碳排放量。同時,政府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居民出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的新增數量和使用頻數。第四,提供低碳消費行為的反饋與激勵。政府應對林區消費者的低碳消費行為給予反饋和激勵。比如,在家電消費領域,對那些具有節能減排特點的家電,政府可以給予一定數額的高價補貼或者電費補貼,讓價格這面擋在消費者與低碳消費之間的大門被打破,使消費者能夠切實感受到低碳消費為他們帶來的益處。

作者:于興業李丹張雪薇賈利單位: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