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現狀與機遇

時間:2022-06-07 09:18:48

導語: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現狀與機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現狀與機遇

[摘要]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廣大中小企業的參與,而良性的管理會計體系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本文簡述了中小企業實施管理會計的現狀機遇,通過分析中小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主要途徑,闡述了中小企業應用管理會計可行的模式,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為中小企業開展管理會計能力建設提供思路。

[關鍵詞]管理會計;中小企業;信息技術;業財融合;價值鏈

1.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現狀與機遇

進入本世紀第三個十年,隨著新經濟的興起,分配模式、傳統價值鏈以及交易行為都在發生著變化,為了迎合政府監管的同時更加貼近市場與客戶,需要中小企業不斷探索管理會計領域,保持生機和活力,為我國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目標提供有力保證。

1.1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概念

所謂的中小企業,是指依據我國法律在境內成立的,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一般包括微型企業、小型企業、中型企業等。管理會計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發管理活力,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1.2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現狀

首先,在業務領域方面,我國的管理會計相關理論引入較晚,會計觀念缺乏創新,尤其是管理會計應用方面的創新發展不足、應用制度不明確,中小企業仍較多地局限于財務會計領域,在管理會計應用上投入不夠;其次,在人員方面,企業的各級管理者財務理論水平不足,多數情況下未能重視管理會計的作用,進而忽略管理會計報告的真實價值;而中小企業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人手亦不足,更受制于企業成本限制,后續教育培訓缺失,較難提供高質量的管理會計決策建議;最后,在信息化方面,中小企業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不高,對大數據的理解較為片面,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與實際業務脫節,無法將管理會計方法融入實際業務的信息與數據,也是制約中小企業管理會計水平的重要因素。

1.3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機遇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幾乎所有企業都在順應潮流引入信息技術,并且利用信息技術引導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也與之密不可分。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應用等新技術的逐漸推廣和普及,為企業提供科學的會計信息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進一步減少企業的決策風險。特別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引領財務會計工作的變革以及財務會計人員的轉型,人工智能對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使財務人員從繁瑣的會計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讓后者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管理會計工作中,以滿足企業管理層更加精細化的經營決策需要。未來,數據的價值挖掘需求愈發旺盛,所有企業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通過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得到更及時、更高效的分析成果,制定更科學、更全面的發展戰略,中小企業也不例外。

2.中小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途徑

財政部的《發展管理會計咨詢服務推動會計服務轉型升級——<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系列解讀之六》指出,“各單位性質、行業特點、規模大小、發展階段等情況不同,使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結合單位自身特點和需要進行‘私人訂制’?!敝行∑髽I應當找準企業定位,將成熟的管理會計理論與自身業務特點相結合,在實現途徑上大膽創新,如同企業市場營銷戰略中的集中差異化戰略一樣,有的放矢地開展管理會計應用,作為企業管理的有力武器。

2.1堅定采用“業財融合”的方式

所謂業財融合,就是打破企業原有的財務與業務之間的關系,重構業務與財務融合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小企業更容易建立起兩者融合的業務框架。首先,企業應當緊盯價值鏈各項內容。通過梳理企業主要經營活動,描述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關鍵環節,并采用數據對關鍵環節作出定義和描述。其次,全面預算管理是打通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催化劑,企業應當盡可能從業務經營角度,構建預算指標體系。在預算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企業要充分發揮各業務環節的主動性,同時保持財務部門的參與度。最后,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管控機制。在中小企業里,該機制包含健全的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體系,以及扁平型的組織結構,為跨部門協調及有效推進提供組織保障[2]。

2.2加強對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的引進

中小企業的管理會計人才匱乏,所以在策略上應以引進人才為主、培訓為輔,以較少的人員數量投入形成較大的管理成果回報,而且將后期的培訓投入集中使用在人才引進上,也能更快地收到成效。在認識和理論層面,成熟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快速投入管理會計工作,有效構建完善的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并通過過硬的技術能力能夠較好地適應中小企業的實際業務,對管理會計的應用在認知上提升更快。在實踐層面,結合了理論基礎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夠將管理會計手段堅定地執行,同時在執行過程中能夠更有效地將管理會計分析結果轉化成決策建議提供給管理層。

2.3提升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

在現有成熟的用友、金蝶等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軟件基礎上,中小企業應盡可能力主打破“信息孤島”障礙和壁壘,建立管理會計模塊并實現各模塊之間的聯系,最大化發揮各模塊的作用。與此同時,現如今的移動程序與云平臺,如企業微信、釘釘、阿里云等,以極低的成本解決了中小企業門戶搭建難題,企業可以在這些程序上打造溝通、協同的多端平臺,通過云端的OA(辦公自動化)系統和運營管理應用可有效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數據互聯。有了以上基礎,數據在企業內部實現共享,企業獲得決策信息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更有針對性,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挖掘能力。此外,中小企業應重點利用其靈活性優勢,更快地普及員工的信息意識,一方面提高全體員工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管理人員在業務領域信息與財務信息的結合分析能力。

3.中小企業開展管理會計應用的參考模式

為適應中小企業的規模特點,在開展管理會計應用的過程中,企業應切忌設定大量的考核指標、使用過于復雜的管理會計方法,引起管理層和各部門人員的抵觸,而應當遵循靈活性、成本效益性等原則,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根本戰略目標,發揮管理會計在決策、控制、評價等方面的作用。

3.1以價值鏈分析中的基本活動為工作重點

中小企業開展管理會計應用,是為了公司戰略管理服務。而在公司戰略分析過程中,中小企業對行業的影響力較小,所以在戰略上應當專注自身的資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以價值鏈分析作為主要手段,同時關注競爭環境的變化。價值鏈的基本活動是指生產經營的實質性活動,分為內部后勤、生產經營、外部后勤、市場銷售和服務。企業應當首先將財務信息化與企業基本活動的信息化相關聯,尤其是供應鏈模塊和生產模塊包含了內部后勤、生產經營和外部后勤的大量過程數據,建立與之對應的數據庫,實現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在實施途徑上,中小企業可以使用阿里、華為等為中小企業打造的云平臺實現企業數據互聯,降低自身信息化建設成本。建立數據互聯后,企業可通過BI(商業智能)系統進行數據可視化分析,對生產各環節進行成本的預算控制[3]。此外,在市場和服務方面,中小企業應當針對企業的營銷和售后服務戰略設置適當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比如部門可控邊際貢獻、市場份額、客戶保持率等指標,對相關業務部門進行考核。

3.2以營運資金的有效利用貫穿企業發展過程的始終

營運資金管理是維持中小企業開展日常業務的命脈。實際上,營運資金的管理也與價值鏈分析相輔相成,其主要包含采購渠道、生產渠道、營銷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以及剩余現金的管理[4]。在采購和生產渠道中,企業可以運用經濟訂貨量模型,分析存貨的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得出經濟訂貨量占用資金;在營銷渠道中,企業可以通過分析不同客戶的信用評級以及行業市場的特性,對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信用標準來開展應收賬款的管理,從而最大化營運資金的回籠。營運資金管理包含了營運資金的投資與籌資,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常常面臨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在營銷渠道回收的資金不足與安排采購與生產時,就需要企業進行融資來彌補剩余的資金。目前我國已出臺一系列穩定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中小企業應當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在盡可能降低融資成本之后,進行營運資本籌資。在分析過程中,中小企業應當適當選擇籌資策略,貫徹籌資基本匹配的原則,在營運資本籌資時充分考慮財務風險的控制。

3.3以創新和效率作為驅動企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對于生產型企業,產品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中小企業想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需要擺脫資源浪費、投入產出比低、產品同質化的劣勢,在產品創新上投入更多資源。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企業的研發部門在保證目標利潤的前提下,需要在產品設計方案中控制新產品的目標成本,因此企業應當設計符合自身特點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與前述供應鏈模塊的成本管理相結合,以提升生產環節成本預算控制的有效性。目標成本體系仍要以市場為導向,在作出充分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由企業的研發部門牽頭、各部門聯合提出全面的新產品生產計劃,在生產、技術、質量等各環節分別細化基于目標成本管理的控制指標,實施全流程控制、全過程監督,在過程中做到糾偏分析和持續改善。中小企業應當找準符合自身戰略的目標市場,提供差異化或專門化的服務。企業可以引入綜合平衡計分卡,從財務、顧客、內部經營以及學習成長的四個維度,分別設置符合自身特點、驅動企業市場拓展、增加企業經營效率的適當指標,使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有機統一,對各部門及人員進行評價,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5]。

4.結語

在我國開啟“十四五”時期發展新征程的道路上,中小企業亦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主力軍。為了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小企業應當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科學合理決策,這就離不開管理會計的合理應用。我國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這一大背景下,中小企業也迎來了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的管理會計發展機遇期,這就需要中小企業立足自身特點,通過一定的途徑,加快推進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會計模式和體系建設,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2014-10-27.

[2]湯谷良,夏怡斐.企業“業財融合”的理論框架與實操要領[J].財務研究,2018(2):3-9.

[3]施麗娜.信息技術與管理會計結合在中小企業中的運用[J].商業會計,2020(4):176-177.

[4]李峰,于森林.結合渠道理念與供應鏈理論創新營運資金管理方法[J].財會月刊,2011(17):60-61.

作者:鄒愛香 張程錦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 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