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及實踐

時間:2022-08-22 02:59:46

導語: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及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及實踐

我國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模式歷經幾個階段探索式的發展,已初步建立了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基本模式。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各界對高校財務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種種要求需要高校克服現存的問題,創新高校財務管理模式,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一、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歷史嬗變

從投入機制的歷史沿革來看,我國高等院校的財務管理模式經歷了這樣三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之前。這一階段受我國整體經濟制度的影響,高等學校的幾乎全部的資金來源為財政撥款,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特點為:“統收統支、分級包干”。第二階段,從改革開放之后到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一階段高校的財務管理模式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國家的高等教育經費的撥款模式為,中央財政下達計劃,其中,部屬院校的辦學經費由中央劃撥,地方院校的辦學經費由地方財政劃撥。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這一階段也是當今正在發展和形成的階段。1997年財政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了《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其中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在2012年財政部和教育部共同印發了《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最新修訂版,明確要求了高等學校應設立總會計師,并對總會計師職權和責任進行了描述?,F今,高校財務組織結構大部分采用職能制,即設立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學校總體財務工作。財務部門一般設立會計核算科、出納科、收費管理科等,具體科室由各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設置,有些規模較大的高校還設立了二級財務核算機構。

二、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當中廣泛使用的財務管理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統一領導下的集中財務管理,一種是分級財務管理。(一)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現狀。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財務管理的形式上實行的是以財務部門(財務處、財務科)為中心的單級財務管理模式。一般的高校都會設立一個部門(如財務處),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全部由財務處實行單一級別的管理方式。但是在一些大的學校,由于學校的二級院系較多,就有可能存在二級院系、學校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關系很難達到協調一致的情況。(二)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現存問題。1.領導體制不完善。責任主體不明確。當出現投資失誤或資金流失,經濟責任難以落實。二級院系部門主管基本上只是享受資金權利,而無實質義務,且對資金的使用無有效的績效評價。總會計師的職權職責定位籠統,大多數高校沒有設立總會計師,設置了總會計師的高校也往往流于形式。2.運行機制不科學。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于財務管理還以傳統的“報賬”管理為核心。財務事項也是多注重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對于事后控制不夠關注,大多數高校沒有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即使建立了績效評價體系也無明確的要求,或未和項目責任人的考核結果相結合,這些都是下一步高校財政管理需要改進的。3.隊伍建設不重視。高校財政管理人才培養、隊伍建設仍然還未得到高校領導應有的重視,很長時間以來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不能適應信息化發展越來越快的財務體系。高校一部分財務管理人員缺乏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積極性,跟不上我國高校改革的步伐。4.高校財務管理職能與其他部門職能交叉邊界不清。高?,F在的職權管理劃分較細,這也造成了部門之間職權交叉,職責不明?,F今高校與資源相關的部門主要有財務部門、人事部門、后勤基建部門、資產設備管理部門和圖書館、網絡中心等方面,這些部門各自獨立,且由不同的領導分管,信息處理系統也各自獨立運行。這樣的管理體系存在業務管理機構重疊、職權邊界不清、資源管理分散,難以統籌,浪費人力等弊端。

三、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實踐探索與創新思路

(一)新時代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的實踐探索。1.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組織保障。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都采用了權責更為明確、管理更為活躍、機制更為靈活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項目控制,績效考評”的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環境,適應市場需要的規范合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從2019年1月1日起,高等學校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從前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廢止。新政府會計制度實行采用權責發生制來彌補收付實現制的不足。近年來,高校收入呈現來源渠道多,支出用途也較從前多樣化,同時教育界越來越強調教育成本核算,考慮教育投入的成本效益。權責發生制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權責發生制考慮了收入與支出的配比,指出了收入與支出的內部聯系。但是高等學校作為事業單位中的重要一員,其屬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企業,會計核算基礎必須適應高校的特點,因此不能完全采用權責發生制作為高校會計核算基礎。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高校通過預算憑證執行收付實現制,兩種制度相結合,更好地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實際支出及成本。2.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制度保障。(1)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在預算管理中,首先要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將預算指標的重要性提上日程。其次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對于重要的項目且金額巨大的,其項目經費支出,必須由分管領導審批,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同時應嚴格按照預算內容項目執行,嚴禁超范圍執行,或改變預算用途。(2)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建立本??刹僮骱涂蓪嵤┑膰匈Y產管理制度體系,可以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重點關注資產驗收制度、資產保存制度、資產使用及維修維護制度、資產出讓及出租管理制度、資產報廢報批制度等等。統一固定資產的分類,財務制度對固定資產的分類應與資產管理部門的分類統一。推行固定資產折舊制度。選擇適合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的確定應依據實際情況謹慎確定,為下一步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打好基礎。建立健全學?!皣匈Y產綜合管理數據平臺”,將各使用部門的固定資產信息數據進行對接,尤其是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數據與財務部門的數據進行對接,借助辦公自動化,實現國有資產管理公開、透明、動態、明晰。3.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內部審計制度的強化。高校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內部審計工作的強化的重要性,內部審計無論是在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還是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應將內部審計制度化、常態化、定量化。同時,學校應定期研究、部署關于校內重大事項、高風險事項的審查。內部審計結束后,還應重視審計結果的分析。高校內部審計一般認為主要是財務收支審計,包括審計學費;關于預算執行和決算分析;預算內、外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專項教育資金的籌措、撥付、使用和管理;固定資產的使用、保存和管理;基建、修繕工程項目管理;高校對外投資及對校辦企業投資項目;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資金的風險與效益,其中設備及圖書采購、學生生活消耗用品、教學實驗消耗品采購管理、基建維修工程、辦班經費這五大領域常常是容易成為高校事故的多發區,因此,內部審計應重點關注這些領域。4.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財務評價嘗試建立一套高校財務評價體系,設置相應的量化指標,并在高校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采用橫向、縱向對比,分析和評價高校辦學資金的使用效益、反映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及學校真實財力情況;通過該財務評價體系,找出不同地區同類型高校以及同一地區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存在的差距,找到產生差距的原因,對原因進行分析,對縮小與同類高校之間的差距找到解決辦法,為高校領導的決策提供一定借鑒,并對高校財務運行中存在的風險提前引起注意。(二)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基本思路。1.建立高校新的管理體制。第一,破除壟斷,讓民辦高校、國有高校、外資高校等多種辦學形式開展競爭,促進高校辦學市場發展。國家應提供保障,讓不同類型的高校享有同等的辦學權力。第二,突出高校法人地位,削弱政府管理。高等學校應既有法人意識,首先高校應具有自主經營,自謀發展的意識。其次政府應削弱對高校的管理,突出高校發展中的自主地位。高校要獲得發展,應順應市場需求,提高辦學質量,高校只有具有自主經營權才能有能力和動力謀求自我發展。2.建立高校新的組織結構模式。第一,參考企業組織結構,建立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模式。直線制是由上到下統一指揮、按層級遞進關系分級管理的一種形式。職能制主要是按照職能進行管理、專業化管理。直線制和職能制組織模式單獨使用一種都存在其缺陷,但結合起來使用優劣互補,發揮各自的最大優勢。第二,高校組織結構的設計和建設必須把集權和分權結合起來。一般說來,高校校長及其領導機構對學校重大問題具有決策權,對學校的發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可持續性的頂層設計,而高等學校的各院系和部門具有依據上級領導的指揮,對本部門的各項事務和經費進行管理,高等學校應是集權和分權相統一的一個結合體。因此,在設計組織機構時如何使上下級各司其職,又能將集權和分權有機結合起來,應是重點考慮的因素。

參考文獻:

[1]錢玉竺.云時代高校財務管理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17(4).

[2]張紅偉.新時代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18(4).

[3]閆坤,張鵬.以經濟規律特性認識我國新時展特征[J].財貿經濟,2017(12).

[4]許薇娜.高校財務管理優化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6.

[5]王洛.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4.

[6]李晴.沈陽A學院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4.

作者:吳海燕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