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工業投資結構變化特點分析
時間:2022-05-31 04:52:00
導語:當前我國工業投資結構變化特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八五”以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明顯加快,工業投資結構發生了順應經濟發展與改革趨勢的積極變化。進入“九五”時期,我國經濟運行環境發生重大轉折,買方市場初步形成,通貨緊縮威脅加重,投資結構的變化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點。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仍處在轉軌過渡時期,投資結構依然存在許多傳統體制影響下的痕跡。
總量特征:工業投資比重顯著下降。
“八五”以前,我國工業投資的主導地位十分明顯,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國有單位投資中的比重一直占據“半壁江山”,1990年達到58.5%。“八五”期末這一比重迅速降至41.5%,1997年繼續下降到37.1%。隨著1998年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工業投資比重還會進一步降低,突破三分之一防線亦在所難免。這期間,農業投資比重成功止住了“八五”時期的下滑勢頭,重返1%以上,并超過1990年的水平,這是在國家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首位,積極推行各項穩定農業政策措施的努力下取得的成果。隨著各種生產服務和消費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改革及發展,我國第三產業投資比重急劇上升,繼“八五”期末超過工業以后,1997年進一步達到47.4%,比1990年上升近20個百分點,占據國有投資“半壁江山”指日可待。其中尤以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投資比重上升最為迅速,由1990年的11.4%上升到1997年的24%。
內部結構:基礎工業仍唱主角
90年代以來,國有工業投資中基礎工業比重基本保持上升態勢。如果不包括機械工業,僅計算能源和原材料工業,我國基礎工業投資比重在1990年已達70%,“八五”期末上升為75%,1997年突破了80%,國家強調重化工業的產業政策產生了顯著效果。其中,能源工業投資增長最為強勁,比重由1990年的48%激增到1997年的63%,尤以電力工業投資的領漲作用最為顯著,其同期投資比重上升11個百分點,現已接近全部國有工業投資的三分之一。
進入“九五”時期,國有工業投資增勢趨緩。在39個工業行業中,除煤炭、石油、飲料、服裝、家具、造紙、文體用品、煉油、橡膠、塑料和電子等11個行業外,其他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行業投資出現負增長,制造業投資總體上年均下降4%。原材料工業投資年均下降幅度高達近7%,與其在“八五”時期平均27%的超常規增長形成巨大反差。連同其他行業投資普遍下降的事實來判斷,我國工業發展由總量高速增長轉入結構調整階段已是不爭的事實。
資金籌措:市場調節作用增強
隨著市場取向的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我國工業投資的運行機制為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的要求而處在積極的變革和轉軌過程中,建設項目資金來源及其融通機制呈現社會化和市場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國家預算內資金的依賴大幅度減弱。在國有工業投資的資金來源構成中,1997年國家預算內資金僅占2.8%,比國民經濟各行業平均低約2個百分點,比“八五”時期下降約0.8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對國家預算內資金依賴最小,1997年預算內資金的比重僅為1.3%,比“八五”時期下降1個百分點。
第二,債務性資金和自籌資金居主導地位。1997年負債融資(國內借款,發行債券,利用國外借款)與自籌資金合計比重接近90%,比國民經濟各行業平均高出約10個百分點。
第三,負債融資的比重趨于下降。根據我國工業企業負債率過高,建設項目缺少資本金甚至無本經營的矛盾,1996年國家決定對投資項目實行資本金制度。1997年,工業投資中國內外借款比重分別比“八五”時期下降4和2個百分點,同期自籌資金比重則上升近6個百分點。
資金配置:政策傾向明顯
對于各種來源的投資資金的分配,若按國家政策或計劃對其約束的強度進行排隊,依次應是預算內資金、債券、各類借款、自籌資金。如表四所示,資金來源的政策性越強,其分配比例就越向國家重點集中。例如,電力、煤氣及自來水供應業占工業預算內投資的比例高達65%,占債券投資的比例接近50%,比“八五”時期分別提高28和25個百分點。競爭性行業較為集中的制造業,占工業預算內投資的比例已由“八五”時期的36%降為1997年的20%以下,占債券投資的比例同期也由65%下降到50%。
當前我國工業投資保持基本穩定,原材料工業投資卻大起大落。第二,黨的十四大報告中確定為支柱產業的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和汽車工業,“九五”以來投資出現負增長。第三,預算內投資總量雖小,但“撒胡椒面”的分配習慣依舊。1997年除“其他采選業”和“家具制造業”外,幾乎所有工業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家預算內投資的恩惠。第四,債券投資比重過小,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潛力遠未充分發揮。1997年債券融資僅占工業投資來源的0.62%,而且分散于近三分之二的工業行業,比重之低,力度之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