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目前制約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六大問題
時間:2022-03-20 11:18:00
導語:調查:目前制約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六大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農村貧困狀況的監測調查,2002年底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為2820萬,比上年減少107萬,貧困發生率為3.0%。初步解決溫飽但還不穩定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為5825萬,比上年減少277萬,低收入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重為6.2%。
據測算,近幾年農村貧困人口返貧率高達30%左右。如果以人均1天1美元的國際標準作為我國的脫貧標準,我國農村的貧困人口的數量估計仍在1億左右。
1996年至200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
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472.512.652.792.903.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111??這些統計數據都在說明同一個問題,我國農村發展的道路依舊任重道遠。
今天,我們不得不深思的是:是什么在制約著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讓它每前進一步都如此艱難?
我個人認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資源環境2.??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3.??地方政府的無作為4.??廣大農民的思想認識5.??地方人才的缺乏6.??農村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
一、資源環境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農村的經濟發展問題歸根到底就是資源問題。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證明,資源越是豐富的地區,越是發展的快,相反那些資源匱乏的地區,發展卻相當艱難。工業革命至今的歷史也證明資源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擁有了資源,在其它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其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在農村經濟體系中,水資源不可替代地成了其它資源得以發展的前提。因為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命脈的耕地資源離開了誰就喪失了其地位和功能。據我國農業水利專家研究,到2030年,農業灌溉面積將達到9億畝,用水量將從現在的4000億立方米增長到6650億立方米。從目前水資源供給現狀來看,如此大量的農業水資源供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認為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首先必須解決資源問題,而解決資源問題必須首先解決水資源問題。只有生存環境得以改善,才能談得上農村經濟的發展。
2001年的統計結果表明,我國農村現有3000萬貧困人口,而我國農村究竟有多少貧困人口,我們不得而知。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貧困人口本身便是一種資源,一種潛在的社會財富。由于資源匱乏,環境惡劣,他們始終生活在饑餓的邊緣。如果我們的扶貧不能解決他們的資源環境問題,那便是失敗的。通過改善他們的資源環境(包括水利、公路等基礎設施),不僅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而且也為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長久發揮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擁有客觀發展的條件,他們存求發展的欲望將會無限擴張,而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將為他們自己所驚訝。
從全局意義上看,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應該是在農村,主要是通過擴大內需改善資源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盡管在短期內的效果遠不如那些大工程、大項目,但其長遠意義卻很深遠。
二、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
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實質就是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我國的農業可以養活十三億國人,但卻不需要由9億農民來支撐它。因此,分離一部人來從事其他產業發展是相當必要的。
由于農業的比重過高,也制約了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
無序、紊亂的農業生產是農民增收困難的最大癥結。由于市場的缺陷,加之農民把握市場的不成熟性,造成產品與市場的嚴重脫節,即使有市場前景的農產品農民也不知該如何進入市場。對他們而言,進入市場的風險和成本是相當大的。
在如此脆弱的產業中,政府應采取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幫助農民以最小風險進入市場。同時,可以根據市場因地制宜的劃分農業區域,避免重復生產。
三、地方政府的無作為
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可以使現代化的進程縮短一半。廉潔帶來的是干群關系的良好局面。高效帶來的是高生產力。而一個腐敗低效的政府則嚴重阻礙地方經濟的發展。
由于體制問題,公務員職業是“金飯碗”,只要不貪污受賄,就不必有“下崗”的憂慮。高效來自競爭,沒有競爭自然就不會有高效。與此同時,由于公務員收入較低,工作積極性無法調動。
現在農村地區干群之間“沒事誰也不找誰,有事誰都想找誰”的局面很耐人尋味,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I.??干部腐敗問題
在農村,“一人得道,仙及雞犬”的現象屢見不鮮,以家族為紐帶的關系網正在成腐敗的最大溫床,而且隨著個人權力的增大,關系網也急劇膨脹。金錢和利益是關系網的核心。他們的貪欲為行賄者大開方便之門。一張關系網可以壟斷地方經濟或成為地方一霸,這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干部被發現腐敗問題后,便能暴露出一大批腐敗分子。關系網的存在,造成了群眾對干部的極不信任和無可奈何。他們剛什么事都得找關系,走后門。同時,一張關系網的存在,許多無才無德的統計分子混進政府機關,靠吃“皇糧”過日子。他們不僅造成政府機構人浮于事,國家負擔加重,而且嚴重敗壞黨和政府形象。更為可怕的是,他們的出現排擠了有才能的干部,造成人才流失。
2.??亂收費問題每年攤在農民頭上的各種收費名目繁多,國家進行的稅費改革極大地減輕了農民負擔。
與此同時,農村出現的收費新趨勢不能不令人擔憂。為了彌補因稅改帶來的損失,一些地方擅自提高各種辦證收費。
事實上,農民花在教育上的負擔是最重的。主要是學(雜)費過高,再加上學生學習期間要交的各種費用(如教育費附加、校服費等),更讓農民囊中羞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并未從農民實際出發,城市農村一刀切,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的情況下,學(雜)費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一個臺階。
3.計生工作問題在一些地區,計生工作落實不當也是造成干群關系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由于農民長期存在的封建意識,對計生工作帶有強烈的抵制,而一些地區為完成計生工作,應付檢查,往往采取比較粗暴的方法,導致干群關系緊張,甚至對立
干群關系形成的原因還有很多。如干部作風問題等。但最根本的是政府的不作為,一個基層政府如果不能使農民的收入有所增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一個稱職的政府。一個基層政府需要的不僅是廉潔高效,更重要的是使群眾能夠富裕發展起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廣大農民的思想認識問題
對長期貧困中的人們來說,長期貧困容易鈍化他們本能的生存意識。人在社會競爭壓力中出現短暫性貧困后,他們本能的生存意識讓他們容易產生擺脫貧困的意識,但當這種短暫性貧困轉變為長期性貧困時,在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里,他們改變生存的欲望就會逐漸被惰性所取代。因此,我們在關注農村資源環境問題的同時也應關注農民的思想意識,只有當他們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貧困時,富裕才會向他們一步步走來。
物質上貧困是可怕的,富裕起來后的精神貧困同樣可怕。在一些農村地區,賭博泛濫,譬如“六合彩”,其所到之處,都會出現經濟下滑,人們生活水平下降,犯罪率上升等問題。在一些嚴重地區,它已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賭博的泛濫也從側面說明人們內心的空虛和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不樂觀。精神貧困導致的結果是地方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便停滯不前。
五、地方人才的缺乏
城市集中我國絕大部分人才,而在農村,人才卻極度匱乏,特別是科技人才幾乎是真空。由于人才缺乏,提高勞動生產率很難成為可能,一些依靠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地區,一旦出現資源枯竭時,經濟發展就會缺少后勁。除高級人才缺乏外,農村較有文化的初高中畢業生都進城務工,盡管他們的務工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如果農村地區長時期出現人才資源短缺,會嚴重阻礙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造成農村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落后的農村經濟無法吸引人才。而政府的宏觀調控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導向作用,任由資源在市場的盲目流動,造成農村人才流失,城市人才過剩;二是農村大學生的入學率不高,使很多有志于投身農村現代化事業的人被阻擋在大學高墻之外。當然,入學率不高,這就涉及到我們的教育體制問題。大學學費城鄉同費制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將一大部分農村學生拒之于高等教育門外。能否按照實際,實行農村學生少收費制度呢?即使我們的財力無法做到這一點,至少也應該對所有有志于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農村的學生實行減免學費制度;三是農村雖有人才發揮才能的廣闊空間,卻缺少發展的土壤,主要是客觀條件不具備。
六、農村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
農村市場經濟秩序混亂主要表現在:
1.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保護落后意味著排擠競爭,最終的局面只能是越保護越落后,地方經濟越不能發展。
2.假冒偽劣產品嚴重充斥市場。由于農村消費市場的限制,變為低廉的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特別是假種子、假化肥、假農機等的出現,更是阻礙了農村生產力。
因此,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首先應整頓農村市場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