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區創新體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6 09:28:00
導語:經濟區創新體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連接三大經濟圈的樞紐,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進行貿易交流的前沿陣地,其開放開發程度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格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廣西形成的制度障礙一直制約著本地的發展,并且消極作用日益明顯。在此基礎上,以制度創新為基石,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所面臨的現實制度約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實要求兩個方面論述制度創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最后針對以上分析,提出了深化北部灣經濟區制度創新的相關建議,以期能對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制度創新;區域經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1制度內涵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實制度約束分析
廣義上講,制度包括了法律,規則,慣例,實施機制,甚至還有政策。作為國家或區域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物品,制度的表現形式是通過特定程序提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等來界定人們的選擇空間,規范和約束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區域發展失衡與區域差異的形成與影響市場運作的制度因素、制度環境密切相關。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而言,這里所說的制度因素和制度環境至少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政府干預層面,涉及政府的管制與政府的服務;二是產業和企業的結構層面,主要體現在產業發展和企業競爭中所有制的制度差異;三是地區結構層面,從開放貿易到開放投資,區域傾斜成為其典型特征。比較分析,明顯可以看到,制度障礙將影響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并且消極作用已經日益凸現。
1.1行政區劃體制約束
行政區劃是國家政權建設的前提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區域治理的最基本手段,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就廣西北部灣而言,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指導下,區域經濟形成了一個以行政區為主導的經濟體系,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是廣西現有的市級行政區數量較少,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較弱。二是行政管理幅度較小。廣西以地級行政區域單元為基礎已基本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五大經濟區之間因受行政區劃管理幅度過小的影響,各區域行政分割嚴重,各地資源利用互補性不強,產業關聯性和升級能力較差,影響到經濟發展速度。三是鄉鎮行政區劃不合理,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四是市管縣體制不適應現階段縣域經濟的發展。
1.2產權制度約束
就廣西而言,國有企業雖然不多,卻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明顯存在的問題是國有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力度不強,特別是企業制度創新滯后,企業權力制衡機制和產權激勵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國有企業主要依靠政策傾斜來支撐,長期發展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化程度不高;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上,具體措施不夠得力,政策落實不夠具體,突破性、創新性改革辦法不多;優勢企業的發展潛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跨地區、跨行業的大企業少;企業制度創新、資本擴張的內在沖動不足;整個區域缺乏一套完善政策體系和寬松環境來支持和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1.3投融資體制約束
長期以來,廣西投融資體制是以政府為主導的,雖對本地技術創新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阻礙了風險資本的形成與產業化,將社會資本拒與技術創新領域之外,造成了本地技術創新對技術資本過度依賴??梢哉f投融資市場化程度較低,政府資本數量有限,無法產生廣泛的示范效應和發揮其導向作用;另一方面,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系統結構單一,銀行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結果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和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
1.4制度環境約束
因思想觀念落后,廣西對外開放相對滯后,對外開放的領域、引進外資的規模、進出口貿易都大大低于國內發達地區,使區域內不多的優勢產業得不到必要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接受外來先進文化和技術的沖擊力度較小,制度創新環境的落后是廣西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障礙之一。在對外開放上主體相對單一,主要是以政府出面辦論壇、招商引資、談判立項,而以民間機構、企業機構為主體的對外開放規模狹小,政府管理體制、市場結構和政府行為的開放程度不高,尤其是對外開放政策研究得不夠,地方性政策措施配套不夠。一整套為外來投資者服務的社會服務化體系,包括金融、財政、稅收、技術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尚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2制度創新——實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跨越式發展的現實要求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全國的經濟發展格局中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相對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言。改革開放初期,東部沿海地區因受益于國家區域政策傾斜發展戰略,為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拓展了資源配置空間,初步完成了原始積累,為進一步發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制度環境和經濟環境得到空前提升。相比較而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社會發展實行的是傳統的發展模式,面臨的現狀又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生態環境脆弱、城市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等,加之在思想觀念、政府服務、工作機制、法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等都需要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沿邊,是中國與東盟的結合部,也是西南地區加強與東盟和世界市場聯系的重要門戶,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資源豐富,腹地廣闊,開發潛力巨大??梢哉f這里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地區,面對西部大開發和中國與東盟的對接,此區經濟發展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轉變:一是由國家扶持的、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處于經濟滯后的地區發展轉變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二是由相對落后的生產方式和單純的產權制度轉變為以高新技術和多元產權制度為主,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多功能經濟區,成為中國沿海特別是中國對接東盟的發展快、活力強的新的經濟增長極;三是促使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區經濟轉變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區經濟,從而最大限度的打破城市間的行政區劃限制,加速區域內城市間的分工和合作,推動跨區域城市群的形成。促使上述轉變的實現,北部灣經濟區不僅有許多有利條件,而且還具有現實中不可多得的機遇,至少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廣西作為中國對接東盟的前沿陣地,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再者國家對西部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也是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發展高度重視,能夠充分利用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特別是在增加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投資中受益。其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為北部灣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及和東南亞國家經濟、政治、文化聯系的加強,為北部灣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背景下,理應能夠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北部灣這一區域的比較優勢,積極推行制度創新,以建設和營造良好經濟發展環境。
3深化北部灣經濟區制度創新的著力點思考
3.1觀念創新
觀念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前提和先導,實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制度創新首先就要在觀念上實現轉變。依據十七大報告的內容,廣西各市地都在積極貫徹實施思想大解放的討論,各級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應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和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全面認清當前廣西的發展形勢,從根本上強化科學思維方法,用先進的理論知識、科學知識武裝自己,努力形成思進求新、奮勇爭先、奮發圖強的發展氛圍,真正實現觀念上的創新。
3.2政府服務和管理職能創新
政府在制度環境創新中處于主導地位。來自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政府職能的轉變關鍵在于引入競爭機制,而其創新力則是競爭力的主要體現形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宏觀上看,在政府職能轉變層面,應做到從北部灣經濟區的整體利益出發,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杠桿進行宏觀調控,研究經濟區綜合開發規劃,確定重大產業與相關設施布局,解決區域內部經濟矛盾,協調各行政地區之間的經濟利益,為經濟區內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最終推動經濟區政府間統一協調機制的形成;微觀上看,政府人員要保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自身必須要具備創新的素質;在技術層面上,能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改革原有的組織結構和工作程序;在體制層面上,政府內引入人力資源的競爭機制,提高政策的制定能力和執行效率。
3.3人文環境創新
人文環境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環境、它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氛圍,特別是能夠吸引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資源等資源要素的一種區域發展的軟環境。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而言,其發展的有些資源要素還是很稀缺的,這主要是因為發達地區主導著資源要素的流向與運行體系。面對北部灣經濟區既要發展又缺資源的現實,要使其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就必須從制度完善與制度創新著手,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運用“彈性機制”,由穩定到吸引、從聚集到輻射,使各種資源要素能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3.4金融創新
以諾斯為代表的制度學派認為金融創新實際上是一種與經濟制度互為影響和因果關系的制度變革,由此可認為金融體系的任何制度變革都可視為金融創新,而建立新的金融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針對北部灣的經濟金融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發揮珠三角地區廣州、深圳、香港等金融相對發達的城市對廣西北部灣帶動作用,加強金融深化和金融創新,以金融一體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二是改革投融資體制,拓寬投資領域,創新投資方式,積極開放和扶持民間投資,促進市場自主性投資增長機制的形成。三是構建網絡化金融服務平臺,從外圍創新金融體制環境。
3.5建立利益補償機制
由博弈論的觀點知,作為制度交易博弈的行為主體,各方關注的都是自己一方的現實和未來的利益。怎樣通過規范的制度建設,來實現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利益轉移,從而實現既得利益在地區間的合理分配。根據我國現存的行政區經濟的特點及我國宏觀經濟轉軌的大背景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合作中,存在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合作的地位不對等和優勢不對稱,這種合作關系的動力來自于以政府為主導提供“利益補償”的制度供給。主要表現在以政府為主導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建立“共同發展基金”、以及相關區域協調機構的統籌管理,目的是要做到,地區利益的補償機制通過規范的利益轉移來實現?!袄嫜a償機制”要強調公平,在機制運行中,政府處于核心地方,保障機制的落實和貫徹,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促進區域合作的穩定性。
3.6區域創新能力的制度創新
在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初具規模時,應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制度創新,以支持企業群體的共享資源,提高交易效率,并交流經驗知識,使區域內形成有利于學習和知識溢出的環境。這樣,在應對技術變化和商業環境變化的過程中,本區域的經濟主體之間大量的正式交易和非正式交流所形成的關系,是其他區域不能模仿的關鍵資源。這些有利于區域的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景體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03-200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70-191.
[2]范志海.制度創新與區域經濟成展[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2(4):24-27.
[3]付永.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制度分析[J].理論探討,2006(2):106-108.
- 上一篇:數學代數學習管理論文
- 下一篇:數學采擷美教學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