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7 08:47:00
導語: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從數量和規模角度看,我國的服裝產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但從質量和層次角度看,其競爭優勢并非很強,其原因主要在于:上游產業發展滯后、低端加工比重較大、單純依賴價格競爭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走出去”、產業鏈條深化和品牌建設等策略建議。
[關鍵詞]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競爭優勢
紡織服裝產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WTO紡織品服裝配額限制的取消,一方面為我國服裝出口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世界服裝貿易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的貿易摩擦,當前我國服裝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因此,研究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評估
一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強弱,最終會表現為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的結果,這些結果可以通過一系列顯示性指標進行衡量。我們可用這些指標,對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測量和評估。
1.國際市場占有率分析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國某產業或產品的出口額與世界該產業或產品的出口額的比值,它反映了該產業或產品的出口在世界市場上所占的比例。
表1比較了我國和其他一些主要服裝出口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服裝市場占有率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1994年我國的市場份額從世界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一位,成為世界服裝生產第一大國,并一直保持第一的地位。2000年以后,我國的服裝產業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近年來占有率更是突破了25%。反觀其他主要生產國,美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生產線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國際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韓國等國的資源成本逐漸上升,其市場占有率隨之減少。
表1世界主要國家服裝國際市場占有率(%)
資料來源:李雙燕趙文武: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國際競爭力研究.中原工學院學報,2005,(5):30-33
2.競爭優勢指數分析
競爭優勢指數,是指一國某產業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TC指數=(出口-進口)/(出口+進口)。TC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當其值接近0時,說明比較優勢接均水平;當其值大于0時,說明比較優勢大,且越接近1越大,競爭力也越強。
表2是根據我國服裝產業進出口情況所計算的TC指數表,該表顯示1998年~2003年6年時間里我國服裝產業總體TC指數均大于0,同時,從1998年的0.56到2003年的0.67,TC指數在逐年上升。這說明我國服裝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而且在總體上顯示出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是,要注意到該指標是以貿易金額來計算的,并沒有考慮商品質量的高低,因此從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我國服裝產業出口數量龐大,但附加值相對較低的事實。
表2我國服裝產業進出口情況及TC指數(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張宏性.中國紡織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統計研究,2005,(1):30-34
3.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也稱RCA指數,它是通過一國某產業在該國總出口中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產業占總貿易額的份額之比計算出來的。如果一國某產業的RCA指數>1,則說明該產業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反之沒有。RCA指數越大,則該產業的競爭優勢越大。
下圖是根據我國服裝產業在我國總出口中的份額和世界貿易中服裝產業占總貿易額的份額計算所得的我國服裝產業RCA指數圖。
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國服裝產業的RCA遠大于1,上世紀90年代末甚至達到5左右。由此可見,我國服裝產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不容置疑。另一方面,也應該注意到,我國服裝產業的競爭優勢強度在逐年下降,這一情況表明了我國服裝產業在世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存在實際競爭力不斷降低的隱憂。
我國服裝產業RCA指數圖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4/2005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二、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同時,該產業也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其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
1.上游產品部門發展緩慢
我國的服裝出口企業主要是出口加工型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服裝出口企業只是外國服裝的“加工車間”。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服裝加工產業的發展快于其上游產品部門的發展,存在著嚴重的“瓶頸”現象。上游產業的面料、輔料生產與服裝生產脫節,缺少適合高檔服裝的面料,使得我國每年有60%的高檔面料不得不依賴進口,而這又不利于降低紡織品服裝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加大了我國服裝產業角逐國際市場的難度。
2.低層次加工貿易比重較大
2005年我國服裝出口中,一般貿易方式出口819.13億美元,同比上升24.28%;進料加工貿易出口199.59億美元,同比上升12.68%;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07.0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這些數據說明我國服裝出口額中加工貿易的比重雖然在下降,但仍然占有相當大比重。服裝產業加工貿易的主要優勢在于容易獲取的廉價勞動力,但發展中國家在這個生產階段存在激烈的競爭。這意味勞動密集型服裝的價格與從發達國家進口的先進技術的價格比越來越低,即作為外國服裝經銷商的“加工車間”,我國的服裝出口企業只是從中賺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費。
3.單純依賴價格競爭
我國服裝出口雖然數量不斷增長,但平均單價卻在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服裝出口平均單價是每件2.36美元,到2002年達到最低點每件2.23美元,到2005年增加到每件2.68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4.53%,比2001年同期增長了13.56%。然而,出口單價仍不及發達國家服裝出口單價的四分之一。
結合我國服裝的出口額不斷上升的事實,說明我國的服裝出口至今還未完全擺脫數量型增長的模式,非價格競爭體系尚未真正建立,尤其是出口企業快速反應能力不高,因而出口經濟效益和單位創匯水平難以有質的飛躍。僅僅依賴價格競爭意味著任何價格的波動都可能對我國服裝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這一問題是由企業的策略、結構和競爭因素所導致的。
三、提升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策略
前文所述說明,當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是,比較優勢并不等于競爭優勢。為了使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力在長期中得到持續提升,本文針對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策略如下。
1.“走出去”策略
“走出去”是指使我國的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各種生產要素輸出到國外,到國外投資開辦工商企業,將生產能力向國外延伸和布局。其核心的經濟含義是指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集成。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實施“走出去”策略中,選擇好目標投資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國服裝企業應該重點選擇以下兩種類型的市場進行投資:第一類,有成本優勢的國家,如柬埔寨、越南等國。因為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在這些國家設廠無須長途運輸機器設備和原材料;第二類,一些政治穩定的非洲國家。非洲服裝市場潛力巨大,并且產業內有競爭力的企業不多,這使得在非洲投資設廠可能獲得較高收益。同時,非洲的一些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可以給服裝企業提供廉價的原料。2.產業鏈條深化策略
一直以來,紡織服裝產業被看作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然而,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現代高科技向服裝業的導入,現代紡織服裝業已變成了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例如,意大利的服裝出口中包含了大量高技能勞動力,生產和制造過程中較多地應用了電腦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的技術。相比之下,我國的紡織服裝生產主要依靠從事簡單和重復性工作的非熟練勞動,仍表現出很強的勞動密集型特征。在美國市場上意大利服裝的平均價格為16.09美元,而中國服裝的平均價格為3.57美元,僅為意大利的四分之一。
為此,我國的服裝生產企業應及時轉變傳統觀念,加大技術密集型服裝的生產和開發。在加工貿易中也應該盡量延深加工深度,從原料或半成品的生產向最終產品的生產延深,提高最終產品生產的比重;提高加工的精度,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努力發展中高檔產品的比重;合理和節約使用原材料;提高產品的知識、技術集約度。當然,服裝產品結構的深度化及高附加值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3.品牌建設策略
品牌建設策略是提升我國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它不僅能促進產業競爭優勢的培育,還能解決我國服裝產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國的服裝產品,從面料選擇到款式設計,從產品的工藝到對流行趨勢的把握,都遠遠落后于國際知名品牌。因此,首先應該把提高服裝品質上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來審視,從服裝的硬件生產水平——廠房、設備、技術、流程,再到服裝的軟件生產水平——產品定位、面料選材、款式、流行趨勢的把握多方面的進行整合,從面料入庫到成品出庫,嚴把質量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國際化的品質,為提高品牌競爭力打好基礎。
從服裝產品的渠道來看,國內目前主要銷售渠道還局限于大流通、大批發或為國際品牌代工的階段。事實上,如果想在服裝銷售中占得先機,那么就必須擁有一條屬于自己的銷售渠道。目前,服裝產業的新興銷售渠道主要有中高檔商場專柜、品牌專賣店、國際化網絡等幾種模式。我國的服裝企業必須在渠道上有所創新,使產品盡可能地展現在消費者的面前,方可提高品牌認知率。
此外,在打造服裝品牌的時候,產地與設計師的優勢也應該盡全力進行把握。通過與世界服裝強國聯姻,有效地借助產地優勢,可以大幅度的增強品牌信任感。同時,國內服裝品牌可以與國際著名服裝設計師達成協議,成立服裝研發中心,通過不斷深入地交流來對國際服裝趨勢進行把握,同時可以借國際設計大師之名來提升自身品牌的競爭力。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我國服裝產業應站在戰略的高度,探尋新的發展模式,建立起科學的、現代化的管理體系,遵循國際化的品牌運營規律,最終培育出自己的國際品牌。
- 上一篇:獨家原創:淺談小學生厭學心理
- 下一篇:獨家原創:淺談零售戶服務與管理